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月榜 > 正文

青记每月盘点(2015年6月)

2015-09-01 11:16:48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7月上   作者:王立纲

摘要:  6月优异策划  ☆《向西,不断向西 中国发现世界》,《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24期,6月15日  简介:丝绸之路穿行在亚洲腹地,将

  6月优异策划

  ☆《向西,不断向西 中国发现世界》,《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24期,6月15日

  简介:丝绸之路穿行在亚洲腹地,将东方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紧紧地串联在了一起。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无论发生了怎样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丝绸之路上的交往从未中断过。这一策划由《发现世界的中国方式》《丝绸路上,那些伟大的西行者》《往西,丝路上的古今费尔干纳》《更西,在丝路上触碰中亚文明》《逐水而行:中亚水资源考察》《古地图里的陆上丝绸之路》《斯基泰:草原之路的开辟者》等七篇文章组成,配以《古丝绸之路示意图》,形象地展现了中国不断发现世界、世界逐渐认识中国的历史。中国人在发现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了世界,中西文化得以展开。丝绸之路不断延伸,中国被它塑造,世界也被它塑造。

  点评:当全球第二经济体量的中国,以“一带一路”为纽带,选择象征和平的、交流的与共享的方式重新缔结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未来的前景变得清晰而乐观。这个策划以96页的超大容量,重新回溯这条建构了古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丝绸之路的行走史,以及这一过程中的文明交融史。当读者把眼光由历史投向未来之际,丝绸之路会如何塑造未来的中国与世界?这才是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备选策划:

  ☆《选谁做官》,《南风窗》,2015年第12期,6月2日

  ☆《遍地股神》,《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第17期,6月8日

  ☆《中美软力量》,《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第23期,6月18日

  —————

  6月优异报道

  ☆《五问“东方之星”》/贺涛 孙爱民 何光伟  何青秋,《财经》,2015年第16期,6月8日

  简介:6月1日深夜9点30分左右,“东方之星”客轮突遇龙卷风,在长江湖北石首段倾覆。客轮上共有454人,其中成功获救12人,遇难442人。这起事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上伤亡最大的一次事故。悲痛、震惊、疑问,同“东方之星”号客轮一起浮在江面。在为逝者悲痛惋惜的同时,文章提出了五个疑问:首凶是龙卷风吗?船长预判是否有失误?航迹是否正常?船长、船员因何能逃生?改造后的船体是否安全?五个疑问抽丝剥茧,尽可能还原事故全貌,逐渐逼近事实真相。

  点评:中央政治局的“全力救援,善后处理,彻查原因”的十二字方针,让民众看到了“彻查原因”的力量来源。天灾与人祸理应区别,厘清责任,追查到底,方能回应民情。更重要的是,用几百个生命换取的教训,应当为今后的风险和事故防范提供殷鉴。做好灾难性事件报道,是新闻媒体必须操练的基本功。求快则容易忙中出乱,求稳则害怕落后于同行。对比过去的重大灾难性报道,对这次沉船事件的报道大多数显得比较理性。有些人会觉得报道对沉船背后的故事挖掘不够,或者情感表达不够。但是,也许正是理智一些的报道,避免了更多的煽情。这篇报道就包括了多种问答和解释、反思和观点。

  备选报道:

  ☆《失控的玛咖:下一个螺旋藻?》/蓝之馨,《第一财经日报》,6月1日

  ☆《疯狂的课后班》/王健 喻啖,《南方周末》,6月4日

  ☆《唇枪舌剑杨秀珠荷兰庭审岁月》/唐长伟,《VISTA看天下》,2015年第15期,6月8日

  ☆《毕节服毒四兄妹的人生末路》/临安,新浪新闻,6月12日

  ☆《留学申请的囚徒困境》/钱炜,《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第21期,6月15日

  ☆《猖狂的冻肉走私》/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6月19日

  ☆《“接盘富豪”车峰》/王宁 王端 崔先康,《财新周刊》,2015年第24期,6月22日

  ☆《2015年高考加分现状调查》/卢义杰  田荣娟 江山,《中国青年报》,6月23日

  ☆《“中国锌都”血铅之殇》/谢玉娟,界面,6月26日

  ☆ 《大兴安岭杀人事件》/魏玲,《时尚先生Esquire》,2015年6月

  ☆《广西落马“老虎”与中恒集团的十年交集》/朱星,《新京报》,6月29日

  —————

  6月优异评论

  ☆《对校园暴力不能以“恶作剧”视之》/唐伟,《新华每日电讯》,6月23日

  简介:近期,时常有校园暴力案件通过网络持续发酵,引发公众热议。依据现行法律,此类事件多以严肃批评教育、责成家长严加管教作结,这也是很多未成年人对施以暴力不以为意的主要原因。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行为在法律定性上不过“小事一桩”。把殴打和伤害视为“恶作剧之类的小事”,这便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也是其始终无法得到遏制的真正原因。

  点评:校园欺凌日益严重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教育惩戒功能丧失,催动了学生畸形心理的萌发,使其变得无所畏惧。只有将校园欺凌上升到社会问题的高度,在提高重视程度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入手解决导向问题,由单纯的道德议题上升到德法并举的层面,辅以综合性手段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备选评论:

  ☆《“蓝天照”刷爆朋友圈的冷思考》/曹延芬,中国网,6月14日

  ☆《“简单粗暴标语”有长效吗》/陈向阳,《解放日报》,6月18日

  ☆《不能坐视 “微商”成了“危商”》/苑广阔,《广州日报》,6月20日

  ☆《“被精神病”是一种什么病》/顾昀,《京华时报》,6月23日

  ☆《此嘉宾非彼主持?》/侯江,《北京晚报》,6月24日

  ☆《从“心”根除“为官不为”》/鲁言,《人民日报》,6月25日

  ☆《市场的归市场 监管的归监管》/李记,《北京青年报》,6月26日

  ☆《抢“状元”也要悠着点》/洪信良,《钱江晚报》,6月26日

  —————

  6月优异理论

  ☆《拨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迷雾》/狄英娜,《红旗文稿》,2015年第11期,6月11日

  简介:针对近段时间以来,网络上诋毁烈士、歪曲党史国史的倾向有所抬头,文章开宗明义点明根源,明确指出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作祟。而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就是要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会对普通民众认识历史产生极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

  点评:当前,为什么一些连普通老百姓都懂的道理,反而一些持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学者和公知却不懂呢?道理很简单。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澄清历史真相、解密历史档案等学术研究的幌子,实际上却是为了“巧妙”地攻击党的主流意识形态。

  备选理论:

  ☆《克服对新常态的四个不适应》/范锐平,《学习时报》,6月1日

  ☆《“一带一路”绝非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王义桅,《求是》,6月15日

  ☆《软实力:从美国到中国》/张毓强,《大众日报》,6月25日

  ☆《以改革开放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李伟,《经济日报》,6月25日

  —————

  6月优异版面

  ☆《6·26股祭》,《重庆时报》头版,6月27日

  点评:6月26日,一个堪比“5·30”的“黑色星期五”。沪深主板、创业板等三大股指低开低走,沪指7.7%的日跌幅为近7年之最,深成指跌幅则超8%,而创业板更是狂跌9%,创出A股跌幅新纪录。6月27日出版的《重庆时报》设计了一个有创意的头版,头条标题为“6·26股祭”,整版设计铺满绿色的股票名称,报头、报徽与其他文字导读均变成了绿色。这个头版设计需要创意,更需要胆识。

  备选版面:

  ☆《江水流殇 魂兮归来 佑我家邦》,《楚天都市报》头版,6月7日

  ☆《没人能当“铁帽子王”》,《齐鲁晚报》头版,6月12日

  —————

  6月热点网议

  ☆南都记者卧底替考组织

  简介:6月7日,是2015年高考第一天,第一场考试开始没多久,10点49分,南方都市报在其新闻客户端、官方微信公号同时发布《重磅!南都记者卧底替考组织此刻正在南昌参加高考》的文章,震惊此刻正高度关注高考进行时的家长与网民。正值高考特殊时期,该报道引爆了社交舆论场,该文随即在朋友圈迅速传播。十几分钟后,舆情在微信和微博等平台扩散,引发一大批意见领袖与传统媒体人的评议。随着事件的发展,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与此同时,教育部、公安部都对此事表示高度重视并做出回应。

  点评:记者暗访江西高考替考的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钦佩赞扬记者的行为和勇气,不过,这则新闻也引发了媒体界、法律界的激辩:记者直接进考场“替考”,以这种违法的方式来“调查”是否违法?舆论对记者替考的职业伦理与法律依据产生了较大争议与担忧。

  备选网议:

  ☆神州专车策划“黑专车”广告引来恶评如潮

  ☆网络营销策划“贩卖儿童一律死刑”引爆朋友圈

  ☆北大清华为抢生源互掐

  ☆白岩松报道河北肃宁枪击案引争议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14岁刑责门槛引争议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全美同性恋婚姻合法

  —————

  6月传媒人物

  ☆封新城:拥抱互联网

  简介: 6月18日,《新周刊》创办人、前执行总编封新城在个人微博贴出一封手写信件,宣布正式告别《新周刊》。他在信中表示“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过渡,本人现已全面退出《新周刊》”,“感谢《新周刊》,我创建了它,它塑造了我”。他在信中透露,未来将加盟华人文化投资基金,出任首席内容官,主管内容生产和视频发展业务。

  点评:封新城在1996年创办《新周刊》,并出任执行总编。在2014年底宣布卸任,改任《新周刊》顾问。这位率领《新周刊》进入话题时代的新锐媒体代表性人物,如今果断转身,加盟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对自己的选择,他一言以概之:“拥抱互联网。”毫无疑问,这是封新城职业生涯的一次“转型升级”,从更深层的因素来看,拥抱互联网、拥抱全新的传播方式是封新城“出走”的主要原因。

  ☆秦朔:转向商业文明研究

  简介:6月4日,阿里巴巴投资12亿元战略入股第一财经,立志打造“中国的彭博”;6月7日,秦朔在新浪微博发出了他的声明:“在新闻一线奋斗了25年后,我内心有种强烈的驱使,希望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商业文明研究,推动中国商业文明的进步,并进行自媒体的新尝试。”

  点评:秦朔自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创刊后任总编辑,2009年底任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掌管着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完整的财经媒体群。在离职感言中,秦朔也透露了他人生的下一站,转向商业文明研究。很多媒体人离开后都选择了在自己曾经专注的领域继续深造、做研究,他们或许离开了媒体行业,但他们从未割舍掉媒体人的理想和情怀。

  ☆杜务:英年早逝

  简介:2003年,杜务与几个热爱文学的挚友一起,共同策划、出版、发行了《意林》杂志。《意林》问世后广受欢迎,之后又陆续创办了《意林·少年版》、《意林·小小姐》等系列刊物,形成了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令人扼腕的是,杜务因病医治无效,6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8岁。

  点评:杜务办《意林》的初衷是:“我要办一个用小故事传递正能量的刊物,给大家提供心灵鸡汤式的故事,为读者提供精神养分。”他始终恪守“励志、感动、启迪、提升”的创刊理念,努力通过精选的内容使青少年在寓教于乐、寓教于阅中自主地接受正确的思想,树立起积极向上、勇于克服困难、充满爱心和爱国情操的人生观。逝者难追,生者有志。期待意林人不忘初心,共同奋斗,取得事业更大的发展。

  (本期盘点主持:杜鹃)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7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