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传媒月榜 > 正文

青记每月盘点

2013-03-07 14:01:27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王立纲

摘要:

  1月优异策划
  
  ☆“百姓‘连连拍’”,央视《焦点访谈》,1月1日
  简介:在新年到来之际,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将摄像机交给普通群众,让摄像机在亲人、朋友和同事、邻居之间传递,用普通人采访普通人的方式,通过不太专业的操作,记录下辞旧迎新之际老百姓的真情实感,回顾2012年,展望2013年。节目中,人们在回答“2012年过得怎么样”这个问题时,出现“累”、“疼痛”、“马马虎虎”等字眼;在回答“2013年的期望”时,出现“我最想吃羊肉泡馍”等。有一段视频是一个小朋友讲述自己的苦恼,“2012年,我上小学了,感觉很累,语文数学题很难,干吗非要出那些怪题呢?我还是个六岁的孩子,干吗呀……”
  点评:“百姓‘连连拍’”是央视奉献给观众的新年大礼,也可看做是央视“您幸福吗”调查的延续,是中央媒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生动体现。让普通人采拍的画面出现在《焦点访谈》这样重要的节目中,给人以全新的视角,少了专业的匠气,多了现实生活的气息,让人看了感觉很亲近,有亲和力,也是媒体反映民声民意的一个极好的方式。
  备选策划:
  ☆《中国企业福利全解析》/《瞭望东方周刊》,1月4日,2013年第1期
  ☆《自来水安全吗?》/《中国经济周刊》,1月15日,2013年第2期
  ☆《中国梦 管窥国与民的前途命运》,《齐鲁晚报》,1月1日
  
  1月优异报道
  
  ☆“村医生存状况调查”/肖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1月14日~20日
  简介: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邀请“最美乡村医生”和“特别关注乡村医生”到中南海座谈,倾听最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心声。此后,中国之声根据听众通过热线电话的反映,对黑龙江、吉林、河南、山东、陕西等多个省份乡村医生的补贴款被拖欠等问题进行了连续报道,报道由《黑龙江补贴村医每人近3万元 桦川县村医两年来未获一分》、《黑龙江桦川村医补贴遭拖欠 卫生局:通过工作考核将发放》、《多地乡村医生服务补贴款不到位 考核机制遭吐槽》、《基本药物农村推行陷困局:企业没利润、药物配送难》、《村医没“名分”生活艰难 部分人揣执业证出门打工》等组成。报道中还反映了基本药物配送难、村医经营“非基本药物”等问题,也介绍了江苏、浙江等地的有益探索。
  点评: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保障系统的最基层人员,是健康中国的网底,但当前他们面临着收入低、工作环境恶劣、没有保障、医疗风险大等困难。中国之声记者就听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并通过连续报道的方式呈现出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对于推动医改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备选报道:
  ☆《傍上鱼翅的粉丝》,央视《焦点访谈》,1月8日
  ☆《不打车就冻着去!——“打车难”成“死结”?》/赵仁伟 方问禹 陈晨 向志强 覃星星,新华社“新华视点”,1月8日
  ☆《一线环卫工确实挺苦的》/孙小静  梁小琴  吕绍刚  杨柳  周亚军  刘洪超  潘俊强  叶琦  付文  银燕,《人民日报》,1月17日
  ☆《“统方员”腐败不可小觑》/卢金增 曹秋实,《检察日报》,1月10日
  ☆《兰州“削山造地”调查:城市化的冲动与隐忧》/钱炜  黎广,《中国新闻周刊》,1月14日,第596期
  ☆《暗查“血头”组织:给卖血者服过量药 抽成近千元》,《京华时报》,1月7日
  ☆《孤残儿童救助调查:民间机构处合情不合法境地》/韩柳洁,《人民政协报》,1月21日
  ☆《常州“鬼城”真相调查:一条马路汇集500万平方米房源》/查道坤,《每日经济新闻》,1月22 日
  ☆《火箭班学生跳楼追问:成绩绑架学生家长与学校》,《光明日报》,1月22日
  ☆《失独家庭生存状况调查——我们的晚年何处安放》/王梦婕,《中国青年报》,1月22日
  
  1月优异评论
  
  ☆《比雾霾更让人窒息的是应对乏力》/曹林,《中国青年报》,1月14日
  简介:1月12日,北京等多个城市的污染指数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危险等级,雾霾天气影响我国多个地区。作者自称是在头晕脑涨中开始写这篇评论的。作者认为,让人窒息的脏空气、毒空气,倒逼着中国人思考粗放式的发展和自私的现代文明带来的恶果。中国人不仅正面临着“一边开宝马一边喝污水”的悲惨式发展,也面临着“一边住别墅一边被熏死”的危机。相比公众在重污染天气中的自省和成长,政府相关部门在这一次雾霾危机中的预警不足、反应滞后、服务缺位,让公众在被雾霾包围下的憋闷中又添了一层“堵”。比“爆表”的PM2.5数字更让公众喘不过气来的,是政府部门应对雾霾上的少作为。雾霾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政府会采取哪些措施解决雾霾问题?雾霾天来临时政府该如何提供公共服务加以应对?政府部门与以前相比仍没有长进,没有经验,没有服务,缺乏应对准备。
  点评:严重雾霾天气发生后,很多媒体都发表了相关的评论,反思问题,提出建议。这篇评论在众多同题评论中更显力度,直指相关部门的应对乏力。作者还介绍了伦敦治雾的经验,给空气污染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体现了评论的建设性。
  备选评论:
  ☆“深化改革方法论系列评论”,《人民日报》,1月4日起
  ☆《媒体的活跃,展示中国社会内在活力》/金岭,《齐鲁晚报》,1月11日
  ☆《“激素蔬菜”来了,不要一味怪菜农》/钱克锦,《羊城晚报》,1月11日
  ☆《“等公众遗忘”,危机公关还是蒙混过关》/林琳,《工人日报》,1月22日
  ☆《双户口岂能“不影响财产归属”》/盛翔,《中国青年报》,1月22日
  ☆《完善官员复出制度 让民众减少猜疑》/朱四倍,《新华每日电讯》,1月22日
  ☆《财产公开,跨出就是超越》/毛建国,《大众日报》,1月23日
  ☆《城镇化莫以高能耗为代价》/王莹,《新京报》,1月23日
  ☆《关注“数字弱势”人群》/徐敏,《解放日报》,1月23日
  ☆《我国究竟有多少人口?》/潮白,《南方日报》,1月23日
  
  1月优异版面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齐鲁晚报》头版,1月23日
  点评:这一版面中,设计者用钢筋编织拼成的“廉”字,将红色公章所代表的权力挡在笼中,寓意用制度约束权力,简洁明了,构思巧妙,给人以视觉冲击。
  备选版面:
  ☆《带上春运神器 路上少遭些罪》,《深圳晚报》头版,1月23日
  
  1月热点网议
  
  ☆“史上最严交规”引热议
  简介:2013年元旦起,“史上最严交规”实施,“闯黄灯扣6分”的“严规”引发网民热议。
  各地媒体对新交规的执行情况做了详细报道,并采访了驾车司机,对公众的各种反应做了详细报道,其中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不开车的人表示支持新交规的多,开车的人表示反对的多。最后,公安部表态,要求各地交管部门对“闯黄灯”行为以教育为主,暂不处罚。
  点评:“史上最严交规”引发的热议,最终有了令公众满意的结果,公安部门从善如流,暂不处罚闯黄灯者,公众也对此表示赞赏。可以说,这是一次极其高效的民意互动,是社会各界意见理性交流的结果。但也有人认为,民意的顺应和调查应该在立法前完善,而不应该事后慌张退却。
  备选网议:
  ☆多地出现出租车打车难
  ☆春运一票难求
  ☆河南一处民宅元旦凌晨遭强拆,七旬老太无处安身
  ☆湖南选美小姐变市委秘书,网友发帖质疑被拘
  ☆陕西“房姐”被曝有4个户口
  ☆辽宁80后女副市长遴选笔试成绩倒数第一
  ☆曾因三鹿奶粉事件被免职的原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复出
  ☆作家铁流为评副高职称考英语、计算机,十多年未过
  
  1月传媒人物
  
  ☆赵喜:拍摄造纸厂排污遭围攻
  简介:1月9日晚10时许,央视记者赵喜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工作人员一行5人,来到湖南平江县伍市镇民营企业白杨造纸厂附近,拍摄该企业非法排污情况。他们找到了直通汨罗江的涉事企业的排污口,晚11时拍摄完毕返回路边时,被十余名造纸厂员工围堵,有人甚至威胁:“你们要是敢走,连人带车给你们丢到汨罗江里喂鱼。”随后,赵喜等人遭遇围攻,10余名白杨造纸厂员工试图夺取摄像机器,并将摄像机打到地上。赵喜在保护摄像器材时,被人用手电筒打中头部,当时头部流血。
  点评:又是一起记者采访被打事件,且被打的还是央视记者,原因当然是进行舆论监督搞批评报道。可见被报道方做贼心虚,更可见其胆大妄为,这是明目张胆地打压舆论监督,让人感叹。
  
  ☆戴鹏:“卧底”救助站遭围殴
  简介:1月7日,三湘都市报记者戴鹏装扮成流浪者进入救助站暗访,不料却被毒打,遭遇“恐怖救助之旅”。9日,长沙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长沙救助管理站站长黄智谋承认戴鹏被“推搡”,但认为事出有因。
  点评:与赵喜的被打不同,戴鹏用的是“苦肉计”,故意隐瞒记者身份扮成流浪者进入救助站暗访,体验一番“恐怖救助之旅”。可能事前早就预料到了被打的结果,所以,他自己也许并不吃惊,只是想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引起公众对人性化救助的关注,可谓用心良苦,让人敬佩。
  
  ☆乐嘉:试水央视主持
  简介:据成都商报,央视一套将在深夜时段打造主持人节目带,一周7天会有各类主持人的节目与观众见面,其中包括《小撒时间——证据在说话》。为了避免主持人的重复,安排在周日深夜时段的《首席夜话》不得不另谋主持人,乐嘉成为人选之一,已经录制了多期节目。
  点评:乐嘉为何能上央视主持节目?央视《首席夜话》一位工作人员说:“主要觉得他的话锋特别犀利。”可谓成也“犀利”,败也“犀利”,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乐嘉作为情感专家,言辞犀利,有人喜欢,但也招致不少人的指责。注意力时代,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柴静:遭遇“砍柴”
  简介: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红是非多”。一边是柴静的新书《看见》卖得如火如荼,一边却是话题不断,从传出婚讯,到木子美大爆其私生活,再到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暗讽“不专业不称职,采访靠表演”,连知名足球评论人、节目主持人董路也加入“砍柴”队伍,公开批评柴静成名“依托于央视平台和老男人饭局”。一向低调的柴静不知招谁惹谁了,屡屡躺着“中枪”。当然,有“砍柴”派,就有“挺柴”派,周云蓬、张志安、姚晨等都表示支持柴静。
  点评:柴静,从“非典”中“不要命”的体验采访,到汶川大地震时对幸存者的深情流露,给观众留下了认真、执着、专业、低调的印象,颇得观众好感,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女记者。一个名人要想不被人说,是很难的,其今日之遭遇,也是正常的。人生天地间,有时大约难免如此吧。相信风暴终会过去,她也会坚定地走下去的。
  (本期盘点主持:王立纲)

  来源:青年记者2013年2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