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月榜 > 正文

青记每月盘点

2013-10-25 11:10:25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

摘要:

   9月优异策划
  
  ☆《政府走来临时工》,《半月谈》,9月10日,2013年第17期
  简介:“临时工”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用工方式,本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概念,而当下国人所熟知的临时工群体则多分布于公安、城管等政府部门,名曰协管员、辅警、联防队员等。《半月谈》杂志记者在皖、鄂、赣、湘、晋等地的调研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编制外大量使用临时工,已成为当地财政的巨大负担。如安徽省宿州市2012年共招聘专职治安辅助人员6000余人,每人每年工资为13500元(含社保),人均办公培训经费1500元,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仅此一项,每年财政负担逾亿元。另外,在一些部门大量招聘临时工从事艰苦工作的背景下,在编人员“二线化”现象值得关注,如郑州汝河小区6名在编环卫工聘用临时工为自己代岗,这些在编环卫工以每月几百元的工资雇用临时工代岗,自己不用上班、每月坐收3000元。这一专题由《政府临时工身份之惑》、《临时工现象折射体制之病》、《政府改革亟须再加力》三部分组成,既报道了当前一些地方临时工的用工现象,又采访了相关方面的研究人员,探讨了解决之道。
  点评:正如这一专题的编者按所说:与政府部门临时工“泛滥”相对应的是各地频频被曝出的公职人员“吃空饷”现象的大量存在,这种鲜明的反差是由我国编制内外并存的双轨用工制度造成的。换言之,政府部门变相扩编、用临时工把在编人员“养”起来是体制之弊。不仅给各地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且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专题最后提出了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的解决思路,即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企业签订服务合同,而不是直接聘用工作人员。这一专题在新修订的劳动法实施之后推出,关注劳动者的权益,聚焦社会问题,体现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前瞻性。
  备选策划:
  ☆《月饼经济遇冷》,《时代周报》,9月11日
  ☆《石化围城》,《瞭望东方周刊》,9月10日,2013年第35期
  ☆《大V说 一个群体和他们的公共表达》,《中国新闻周刊》,9月9日,2013年第33期
  ☆《收入的真相》,《新世纪》,9月23日,2013年第37期
  
  9月优异报道
  
  ☆《变了味的“第一口奶”》,中央电视台,9月16日
  简介:早在1995年我国就出台了《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明令禁止在医院向产妇推销、宣传奶粉产品。但不少奶粉企业贿赂医生和护士,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初生婴儿喂自家品牌的奶粉。央视调查记者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到天津一家医院的妇产科进行暗访,采访了医院的护士、产妇家属及奶粉企业相关人员等。医院的护士告诉记者,孩子都由医院安排喂奶粉,不让自备奶粉。曾在奶粉企业工作过的一位销售主管说出了内幕:“给钱。每年几十万的钱。可以说达成了默契,现在天津市场竞争很激烈,各个楼层都被奶粉企业瓜分,你如果给的钱不合适,很可能下个月就换成别的了。”奶粉企业也分别给护士、医生从几百元到10000元不等的钱款。为了销售奶粉,和新生儿的妈妈抢夺“第一口奶”,厂家可谓用尽了各种手段。记者采访的一些专家认为,这样的做法对于新生儿来说影响极大,很可能让孩子拒绝母乳,依赖奶粉,从而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
  点评:这一报道播出后,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被网络媒体广泛转载。报道播出后的第二天,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出通知,严禁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推销宣传母乳替代品,对违规机构和人员将依据有关规定从严查处。这一调查报道采访深入,掌握了充分的证据,揭开了相关奶粉企业营销的黑幕,发挥了媒体舆论监督的强大作用,对解决相关长期存在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备选报道:
  ☆《上海自贸区为中国带来什么》/陈恒,《光明日报》,9月3日
  ☆《一件旧衣服的重生之旅》/张鹏,《北京晚报》,9月3日
  ☆《营改增“进行曲”》/崔文苑,《经济日报》,9月5日
  ☆《“土坯房县委”的荣与辱》/周超,《半岛都市报》,9月9日
  ☆《汶上一农民办起土地信用社 为农民存地,向大户贷地》/祝超群 刘长春 郝来军,《农村大众》,9月9日
  ☆《一把手落马:国企制度之痛》/严学锋,《南风窗》,9月11日,2013年第19期
  ☆《云南影视基地缘何屡亏屡建》/刘子阳,《法治周末》,9月12日
  ☆《北京多家知名饭店月饼产自同一食品厂》,《法制晚报》,9月16日
  ☆《那些果汁是如何炼成的:“瞎果”原料链条调查》/曹晟源,《21世纪经济报道》,9月23日
  ☆《莫让失地农民失掉未来》/周荣光,《人民日报》,9月24日
  
  9月优异评论
  
  ☆《不能任由“官谣”消耗法治公平》/朱永华,《法制日报》,9月9日
  简介:这篇评论从一批制造传播谣言的“网络大谣”相继落网谈起,就一些官方“先否后肯”的事件发表看法,如刘铁男被实名举报,能源局曾一度称为污蔑等。作者认为,“网络大谣”们制造散布谣言是危害社会,政府官员撒谎更是损坏政府公信和形象,两者对比起来是“半斤对八两”。作者认为不能忽略了政府官员撒谎的危害,官员撒谎也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相违背,所产生的潜在危害甚至比“民谣”更大,更难以彻底从思想深处铲除。因此,打击网络谣言,不仅不能任由“官谣”游离于法规制度之外,甚至更应当从治理“官谣”做起。
  点评:在全国各地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果之时,作者“官谣”的提法惹人关注,也确实指出了网络谣言治理中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这篇评论直面现实问题,对于全社会更全面、更彻底地治理网络谣言,起到了及时的提醒警示作用,充分发挥了媒体评论对实际工作的促进作用。
  备选评论:
  ☆《买官者为何没有“赔了夫人又折兵”?》/吴杭民,《羊城晚报》,9月4日
  ☆《镉超标大米为何“不方便公布”》/乾羽,《工人日报》,9月6日
  ☆《查处中石油“窝案”,应成央企改革契机》/许云泽,《光明日报》,9月10日
  ☆《要正确解读“网络诽谤可判刑”》/史子集,《大众日报》,9月11日
  ☆《房叔无房表哥无表的反腐让人如鲠在喉》/毛一竹 叶前,新华网,9月12日
  ☆《官员辱骂群众还能hold住民心?》/马天云,《新华每日电讯》,9月17日
  ☆《从“大闸蟹证券化”说起》/郁慕湛,《新京报》,9月17日
  ☆《治“四风”要害在治权》/刘梓良,《人民日报》,9月18日
  ☆《放假安排应告别“假日经济”思维》/社论,《新京报》,9月18日
  ☆《误导市场的学者“雷语”算不算造谣》/辛木,《中国青年报》,9月24日
  
  9月优异版面
  
  ☆《伤感的团圆日》,齐鲁晚报,9月20日,头版
  点评:在中秋节这一象征团聚的传统节日过后,报纸头版关注很多人不能回家团聚的现实,版面中用电话线和拐杖组成的心形图案让人看了感到心酸,拨动读者心弦,可谓成功的创意。版面中配的两段文字“我们能给的”、“老人想要的”,较好地表达了报道的主题。
  备选版面:
  ☆《最佳赏月时间 十六零时26分》,《广州日报》,9月19日,封面版
  ☆《北京拟征收交通拥堵费》,《新京报》,9月3日,头版
  ☆《蒋洁敏受调查 涉嫌严重违纪》,《京华时报》,9月2日,头版
  
  9月热点网议
  
  ☆明年试点以房养老解决养老金短缺问题
  简介:据新京报报道,9月13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了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方案有望于明年一季度出台。报道发出后,引起公众的广泛议论,相关部门也进行了解释和说明,称以房养老是自主选择。
  点评:正如报道所说,我国正面临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突破两亿;2025年,这个数字会突破3亿。“如何养老”成为国人关心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围绕养老问题不时出现新说法,每次都引起争议。老有所养,是每个人的愿望,也是社会应该提供的保障,但中国人口众多,养老问题的确不容小觑,每项政策的出台,都应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详细的说明,以免引起误解。
  备选网议:
  ☆清华教授吁迟15年领退休金,退休男做义工女洗衣
  ☆腾讯娱记开车逼停王菲拍照
  ☆两公司纠纷致“海娜号”邮轮在韩国被扣
  ☆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案曝出院士评选黑幕
  ☆南京一男子牵螃蟹现身房展会抗议高房价
  ☆河南濮阳市政府大楼开鲜奶店
  ☆吉林一村支书给孙女办满月宴,广播喇叭通知村民随礼
  
  9月传媒人物
  
  ☆江艺平:退休
  简介:9月24日凌晨,实名认证为南都资深媒体人@庄子慎之发微博称:“今天知悉江艺平老师提交退休申请被批准通过了,百感交集,无以言说。”江艺平,1956年出生,曾当过知青、钳工。1977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进入南方日报社,上世纪90年代初任《南方农村报》主编,后任《南方周末》主编、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等职。
  点评:江艺平的退休让众多网友想起《南方周末》的辉煌时代,纷纷留言感叹。不少人提到了《南方周末》的那篇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其中的那句“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人经久难忘。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一篇文章发表十多年后仍被人传诵,真是难得。
  
  ☆ 邓科:创业
  简介:最近,微博曝出《南方周末》前编委邓科宣布创业进军新媒体的消息,称其创办的智谷趋势开始大量招聘媒体人。
  点评:前段时间,《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之一刘洲伟宣布辞职创业,现在又有邓科加入创业大潮,传统媒体人纷纷到新媒体中寻找机会。这让人想起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下海”热,此波创业大潮中,定会有很多传统媒体人成功,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当然,也定会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欲“下海”者须有心理准备。较早“下海”的传统媒体人林楚方的创业反思在网上被转贴,不妨找来一读。
  
  ☆郭建斌:打假
  简介:最近,云南大学新闻系教授郭建斌在其个人博客上晒出学生的3篇0分论文,原因是论文抄袭。他还给第一篇0分论文写了一个按语:“假期看学生期末作业,看到这样一篇,我判定为抄袭,给了0分。希望我没有冤枉这个同学。至于怎么抄的?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原文献。”此事引发关注,一些媒体也作了报道。
  点评:现在的大学中,论文抄袭的事常有,可打假的教授却不多见,郭建斌的做法让人感到不寻常。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3篇论文是用几篇文章拼凑出来的,我基本上都找出了那几篇论文是抄自哪些地方。”但学生也有难处,如时间紧、创新难等。对此,郭建斌认为,所谓理论创新,是在阅读别人的研究时,把别人做的研究内容用自己的观点转述出来,或者提出自己的理解,就是创新了。可见,郭教授不是故意为难学生,而是在坚守学术的底线——不许抄袭。
  
  (本期盘点主持:王立纲)


  来源:青年记者201310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