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传媒月榜 > 正文

青记每月盘点(2020年2月)

2020-03-27 16:29:09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3月上   作者:

摘要: 2月优异策划    ☆新冠病毒何以至此,《财新周刊》,2020年第4期,2月3日  简介:新冠病毒何以至此这组策划汇集财新在全国各地的记

 2月优异策划  

  ☆“新冠病毒何以至此”,《财新周刊》,2020年第4期,2月3日

  简介:“新冠病毒何以至此”这组策划汇集财新在全国各地的记者、驻美记者、驻日记者、身在瑞士和新加坡的国际记者,共计37位记者,以四万字全面呈现,通过《现场篇:武汉围城》《病人篇:疑似者之殇》《解毒篇:溯源新冠病毒》《国际篇:全球共济》等四大部分,从新冠肺炎暴发过程、防疫动态、医疗技术、药物科研等多个角度复盘,力图做到专业、客观、全面,提供更深度和多元视角的解读,也带来全国和全球应对疫情的全景。

  点评:选择留在武汉采访的财新记者说,“这是新闻人的本能”“对我们这些时代的记录者来说,无所谓幸与不幸,惟勉力留下真实,不至于让失去白白失去”。从疫情蔓延到武汉封城,财新记者在武汉一线,奔波在武汉市内的各家医院,用镜头和文字不断呈现疫情“风暴中心”真实的众生相。这组策划洋洋四万字,信息立体,追根溯源,涉及疫情变化、医疗救治、官方政策、科研进展、公众生活诸多方面,可以说是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集大成者。

  备选策划:

  ☆“抗击新冠肺炎武汉现场”,《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7期,2月17日

  ☆“围城之战”,《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第5期,2月17日

  ☆“今日疫情应对”,央视《新闻1+1》,2020年2月

 2月优异报道  

  ☆《【实拍】中央指导组约谈武汉副市长等3人幕后:一车重症病人经历了什么?》/樊巍 杨诚 崔萌,环球时报-环球网,2月11日

  简介:环球时报记者2月9日深夜在武汉市“应收尽收”行动中拍下一批重症患者在被送往医院过程中的混乱情形,相关报道和视频在环球时报各网络平台上线后,反响极其强烈,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中央指导组就此事约谈了武汉市相关官员,提出严厉批评。武汉市迅速落实中央指导组的批评意见,向事情所涉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逐一道歉。

  点评:报道通过混乱场面的视频、挤满了老年重症患者的公交车的照片,直观地将当晚的混乱情形呈现出来。记者在现场给相关部门打电话反映重症病人的收治情况,场面震撼、令人动容。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抗疫大战中,必须及时发现每一个薄弱环节和漏洞,迅速警告、纠正。参与这场战“疫”的媒体人,需要帮助发现问题,促进工作改进。向环球时报的记者致敬!

  备选报道:

  ☆《一夜疯狂的双黄连:有中药企业大年初二就开始加班生产》/张兆慧,《新京报》,2月1日

  ☆《一个武汉红十字会志愿者的自述》/杨宝璐,《北京青年报》,2月2日

  ☆《统计数字之外的人:他们死于“普通肺炎”》,《财经》微信公众号,2月1日

  ☆《新冠病毒基因测序溯源:警报是何时拉响的》/高昱 彭岩峰 杨睿 冯禹丁 马丹萌,财新网,2月26日

  ☆《为给高烧8天的父亲找一个床位,她拨通了自我举报电话》/陈月芹,《经济观察报》,2月2日

  ☆《李文亮的消逝:从确诊到离开只有七天》/吕进玉 林志吟,《第一财经》,2月8日

  ☆《在高速公路上漂流》,《人物》微信公众号,2月9日

  ☆《武汉战“疫”31天数据日志》/杨丽娟 贾雪 裴冉迪 王宇峰,人民日报客户端,2月23日

  ☆《湖北换帅:抗疫迎来大考》/周群峰 徐天,《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2月20日

  ☆《将战“疫”进行到底!——写在武汉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新华社记者,新华社,2月22日

 2月优异评论  

  ☆《别让形式主义消耗基层干部抗疫精力》/周楠,《新华每日电讯》,2月1日

  简介:这是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战“疫”系列评论的代表作,也是主流媒体中第一篇明确批评“表格抗疫”等形式主义乱象的评论。文章得到中央领导批示,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在讲话中大段引用文章原文。这篇评论作者为新华社记者,文中有大量采访获得的一手素材、鲜活案例。作者呼吁,应给基层干部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不是以形式主义的方式来给基层增加负担,消耗基层干部的抗疫精力。

  点评:这篇评论能获得中央领导“点赞”,并直接推动“表格抗疫”整治行动,说明作者看问题“稳准狠”,抓住了苗头性问题,分析了主要矛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文章摆脱了时评窠臼,靠鲜活案例、犀利分析取胜,体现了新华社“记者写评论”的独特优势。

  备选评论:

  ☆《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光明日报评论员,《光明日报》,2月2日

  ☆《致敬李文亮,是普通人对“普通人”的旌扬》/西坡,澎湃新闻,2月10日

  ☆《婉拒老人捐出养老钱,是人性充沛的好故事》/张丰,《南方都市报》,2月14日

  ☆《谁守土有责,谁失职渎职,百姓看得一清二楚》/吴迪,《工人日报》,2月18日

  ☆《阻断“网络喷子”的“飞沫”传播》/蔡斐,人民网,2月20日

  ☆《再请停止加分,别拿公平当人情,别慷教育之慨》/曹林,“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微信公众号,2月20日

  ☆《疫情当前,请收起你的官威和“任性”》/赵广泉,《健康时报》,2月22日

  ☆《敢言,是一种宝贵的品格》/杨金志,《半月谈》网,2月20日

  ☆《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本报评论员,《人民日报》,2月23日

 2月优异理论  

  ☆《全面战胜疫情的科学指引》,《求是》,2020年第3期

  简介:2月3日,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这篇文章是对这次重要讲话的解读和提炼,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系统回顾总结了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层级、各地区、各方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紧急行动、全力奋战抗击疫情的进展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最紧要的工作。

  点评:这篇文章指出,习总书记的讲话紧密联系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围绕“把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这个最关键的问题,深刻阐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科学分析疫情防控形势,对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等作出全面部署,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科学指引,坚定了必胜信心。文章对习总书记讲话的解读全面、深入。

  备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怎么得来的?》/李君如,《红旗文稿》,2020年第3期,2月10日

  ☆《加快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马宝成,《学习时报》,2月14日

 2月优异版面  

  ☆“看见:平凡与不凡”,《钱江晚报》头版,2月17日

  点评:疫情的无常,让很多人审视生活的变化,惊觉日常的美好。面对疫情,平凡的人展现出非凡的勇气。版面设计独具匠心,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保护下的医务工作者,正用坚定的眼神目视前方。版面颜色以蓝白为主色调,清新淡雅。在版面上呈现了从1月20日到2月19日浙江在疫情中重大事件的时间轴。在这期间,所有的人都看见了平凡的人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向守护我们的人们致敬!

  备选版面:

  ☆“点亮齐鲁,守望春天”,《齐鲁晚报》头版,2月23日

  ☆“战疫”,《经济观察报》头版,2月10日

  ☆“坚守”,《新闻晨报》头版,2月6日

 2月热点网议  

  ☆追思李文亮

  简介:2月7日凌晨,武汉市中心医院发布公告,李文亮医生于凌晨2点58分抢救无效死亡。年仅34岁的李文亮病逝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响。网友在网络上刷屏,以不同形式来追思这位第一个发出新冠肺炎预警的医生。在疫情出现后,李文亮忠实地履行了医生的职责。生前,在发布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病情的微博里,他表示“等病好了我就会上一线”。他敢于直言、发出预警。尽管一度被误解、受委屈,但他用良知为自己的生命旅程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2月7日,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点评:李文亮曾对记者表示,真相比平反更重要,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国家卫健委对李文亮去世表示哀悼,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医生对李文亮表示致敬:“他在最后的日子里,仍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向我们展示勇气和希望,我们要继承他的这种精神。”钟南山院士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哽咽地说道:“我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李文亮)是中国的英雄,我也是。我为他骄傲,他早在12月份就把真相告诉人们。”网民对李文亮医生被训诫感到不平,网上的舆情成为人们正常的情感释放。向李文亮医生致敬!

  备选网议:

  ☆作家方方的武汉日记走红网络

  ☆《华尔街日报》发表辱华文章

  ☆回形针paperclip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网络热播

  ☆多地违法扣留“紧急征用”防疫物资

  ☆湖北及武汉红十字会疫情防控物资发放引发争议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屡陷舆论漩涡

  ☆韩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教育部、科技部发文,破除“SCI至上”

 2月传媒人物

  ☆白岩松:对话者

  简介: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白岩松连线钟南山院士,对话温州市市长,连线专家解读疫情,连线武汉市市长……处处紧抓大众最关心的问题,且一针见血。比如,对话随州市市长,面对网友的求助信息,白岩松紧追不放:有什么紧缺吗?如果你可以向全国做请求,你最想要什么?就是想问出观众最想知道的答案。很多观众看完这次对话,都认为他真正做到了“为民请命”。他在《新闻1+1》中说道,“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信息公开就是最好的疫苗”。

  点评:白岩松观察问题敏锐,提问尖锐,每个问题都能一针见血。疫情期间,观众从他和市长、专家们的对话中及时了解疫情走向,以及各省市内的真实信息。新媒体快速发展,带来了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然而,越是这样,越需要具有公信力的主流声音。在这场防疫战中,白岩松和《新闻1+1》始终在努力为大家铺开一条通往真相的路。

  ☆张欧亚:呐喊者

  简介:2月13日,中央对湖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进行了调整。应勇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武汉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同时调整,王忠林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和武汉市委书记。随着湖北和武汉的换帅,湖北日报高级记者张欧亚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此前,1月24日,张欧亚在微博里疾呼“武汉必须当机立断换帅了!”,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点评:“有胆气、有侠气,有风骨,有品格。”这是一位新闻前辈对张欧亚的评价,刊登在我刊今年1月份的“传媒骄子”栏目《新闻“游侠”张欧亚》一文中。张欧亚说:“个人的荣辱在大灾大难面前不值一提。记者要有社会良知和做人的底线,也要有文人的风骨。历史会记住,今天的每一个瞬间。”

  ☆秦晓宇:记录者

  简介:2月5日晚上,纪录片导演秦晓宇正式发起了“余生一日”全民纪录计划,并担任纪录片《余生一日》的总策划和导演。他邀请人们拿起自己手中的手机、相机、摄像机,记录自己2月9日这普通一天的生活,将把这些不同职业不同处境下的人们的生命片段,筛选剪辑进一个从2月9日0点0分到2月10日0点0分的时间结构里,以此构成一篇中国人的影像日记,记载下疫情中吾国吾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一计划迅速刷屏朋友圈,微博话题收获了千万阅读。

  点评:“疫情肆虐,我们坚信镜头所到之处,尽是值得记录的生命片段。”种种素材的集结,放在这次疫情的背景之下,让秦晓宇觉得这种方式的社会意义超出了其本身。“我记录故我在,莫让余生一日,成了过眼烟云。”记录下来即是永恒。

  (本期盘点主持:杜鹃)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3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