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传媒骄子 > 正文

高思杰:扎根基层沃土

2016-03-10 03:15:37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3月上   作者:张凯培

摘要:  18年来,高思杰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激情,在走基层的路上,坚守着他的事业,诠释着他的梦想。

  高大瘦削的身躯始终充满能量。熟悉他的人说他是“拼命三郎”,总爱劝他多休息注意身体;接触过他的人说他特别敬业,常常为了一条新闻报道熬到凌晨两三点。

  他就是高思杰,安徽省阜阳广播电视台外宣科科长。18年来,他以一位新闻人的博大情怀,将对这片土地的情、对父老乡亲的爱,化作一组组精彩的镜头、一行行滚烫的文字,弘扬出社会的正气,传递着时代的声音。在不幸痛失爱女之时,他又以一位父亲的博大情怀,主动捐献女儿器官,用无声大爱点亮他人的生命之灯,谱写出一曲感天动地、情暖人间的生命赞歌。2015年12月,他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是安徽省也是全国新闻宣传战线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先进典型。

  他的裤脚总是沾满泥土

  ——新闻工作者的成就有多大,关键在于其扎根泥土有多深

  参加新闻工作18年,高思杰每年在央视、安徽广播电视台发稿200件以上,最多的年份达300多件;其中,有73件电视新闻作品获得“安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省市级奖项,仅2003年度就获得包括2个一等奖在内的8个省级奖项。不仅如此,高思杰还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先后发表论文14篇,并获得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等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称号。

  高思杰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多的成就?在于他深入基层的面之广、扎根基层的根之深。在火热的基层实践中寻找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是高思杰多年来始终不变的坚持。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在浊浪滔天的洪水里,在抗击“非典”的医院病房,在车站拥挤的人潮中,在漫天飞舞的雪花里,在泥泞不堪的乡间小道上……处处都能看见他高大瘦削的身影,他总是哪里有新闻哪里上,哪里需要往哪里冲!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去新闻现场的路上。

  在18年的记者生涯中,高思杰连续17个大年夜没有和家人一起团聚。2004年除夕,雪下得特别大,高思杰连续采访了9个单位坚守岗位的值班人员,采访结束时已是大年初一0:20,路上积雪达半尺多深,打不到出租车,他用雨伞紧紧地护住摄像机走了2里多路才回到家中,爱人打开家门的那一刻,他用快要冻僵的双手递过去的是怀中已然焐热的摄像机,而此时,他的棉袄口袋里装满了雪花。2011年除夕,他在阜阳火车站采访给农民工送水饺,采访结束后又赶回台里整理文稿、图像传输到央视,忙活到夜里十点多还没有顾上吃年夜饭。元宵节,他又去农村采访“抗旱麦田里的元宵晚宴”,一直工作到3:40,保证了稿件在安徽台、央视重要时段及时播出。

  在高思杰的双腿上,一共留有十个手术刀口--由于严重的静脉曲张,他双腿的大隐静脉都被抽掉了。医生说,假如一个人长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到了五六十岁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他做手术时还不到34岁。

  十个手术刀口,有这样一个故事:2006年5月,安徽省“江淮情”艺术团到阜阳举行“春到阜阳”慰问演出,高思杰承担了采访任务。没想到头天晚上他右腿的血管突然破裂,为了不影响采访,他用绷带简单地包扎了一下,第二天依然赶到了现场。

  数天后,他终于承受不住双腿的剧烈疼痛,只好接受双侧大隐静脉抽剥手术。手术后,医生要求休息3个月,但他只休息了28天,便又扛起摄像机深入农村采访。采访结束回家时才发现,腿上抽掉血管的部位出现了几个鸡蛋大小的血斑。那晚,妻子用湿毛巾一直为他冷敷了大半夜,心疼得眼泪怎么也擦不干。

  2007年抗洪抢险工作中,由于连续九天九夜没有休息好,高思杰心绞痛发作,摔倒在洪河大堤内侧。就在摔倒的那一刻,头脑还清醒的他把摄像机紧紧地抱在怀里,摄像机丝毫没有损伤,与他同行的抗洪战士感动得热泪盈眶。2008年5月,高思杰患上了腰肌劳损,在上下床休息都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只在家里休息、治疗了4天,就应安徽台约稿到阜阳货运南站和泉河岸边采访。7月下旬,淮河迎来当年第二次洪峰,因为长期劳累引发左手臂“网球肘”,他在忍着疼痛坚持采访40多天之后,刚刚打了封闭针就又赶赴王家坝采访。2011年夏收,他顶着烈日连续多日在收割一线采访,为抢发稿件,有3个中午没顾上吃饭,致使肠胃功能紊乱引发急性肠胃炎,但他一边服药一边坚持到物流一线采访。

  2015年7月,王家坝再次迎来淮河洪峰,高思杰又是第一时间到了现场。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他穿着一双拖鞋,右脚还套了个塑料袋,原来,他刚做完甲沟炎手术,脚趾上还缠着厚厚的纱布,穿不进鞋子。为了不耽误发稿,为了防止刀口沾水,他就这样穿着拖鞋,一瘸一拐地来了,可一扛起摄像机,立马像换了个人似的,闸上闸下、水文监测站、防汛船上、保庄圩内、庄稼地里,他又奔跑起来,丝毫看不出脚上有伤。

  18年来,高思杰就这样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激情,在走基层的路上,坚守着他的事业,诠释着他的梦想。

  他的笔端总是饱含深情

  ——心中装着老百姓,为民抒情、书写和抒怀是新闻人不懈的追求

  在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央视主持人张越如此解读高思杰:“我们搞电视的常常会发愁,我没有选题,没得可拍。高思杰这么大的发稿量,天天好几条,他怎么就有得可拍?我觉得对你拍摄的这片土地、这群人,你得在乎他,你有兴趣,你关心他们,他们的苦乐问题你都放在心里,你就有话可说。”新闻工作能不能做深入、做扎实,在于心中有没有装着老百姓。围绕老百姓的需要干事,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高思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高思杰的家乡在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处于淮河人工支流小运河沿岸。每每淮河涨水,高思杰的家乡总会受到影响,“多少次逃水灾、抗洪水,我就是一个在水涡里长大的孩子。灾区的人民,于我而言都是像亲人一样熟悉的”。

  2003年7月,淮河爆发特大洪水,从事新闻工作的高思杰,参与到这次的重大报道之中来。浊浪滔天的洪水之中、紧张恶劣的环境之下,高思杰在工作之余不断思考--怎样才能将灾情更好地传递出去?

  一个偶然看到的情景引发了高思杰内心的震动。刚到救灾一线的那个夜晚,当疲惫的人们纷纷睡去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的高思杰决定到群众安置区看看。一排排临时搭建的帐篷之中,一对母女吸引了高思杰的目光:撩起门帘的帐篷内,年轻的母亲正在收拾匆忙搬迁带过来的物品;年幼的女儿侧身熟睡在凉席之上,大腿到膝盖的位置上,密密麻麻趴着数十只蚊子……

  “我心里瞬时就不是个滋味。我也刚刚有了一个女儿,同样是孩子,她怎么遭了这么大的罪?”高思杰说,就是在那个瞬间,他决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灾区群众的情、群众的难更细致地记录下来。

  在灾区坚守的17个日日夜夜中,他用镜头记录下了《生活之舟送货忙》《救灾公示暖民心》《借粮卡:淮河濛洼灾民的粮袋子》等60多条稿件。其中,《救灾公示暖民心》一稿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把灾区的民主之风、政府的关爱传递给了亿万观众。

  从事新闻工作的18年,正是国家惠民政策不断注入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时期。作为有着“百亿江淮粮仓”美誉农业大市中的一员,高思杰一直在思索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镜头、什么样的文笔,让群众享受到的国家惠民政策更好地在阜阳宣传出来。

  2010年秋收秋种期间,在跟随种粮大户葛浩新在田间耕作时,高思杰突然发现葛浩新正跟农民手把手盘算“粮食经”。高思杰灵机一动采制出的《小算盘打出丰收账》,虽然只有短短1分30秒、包括520个字,但通过种粮大户和农民,将种植技术、粮食产量、惠农政策、种粮信心、粮食安全“算”得明明白白、活灵活现。这条新闻在《安徽新闻联播》播出后,获得该栏目举办的年度短新闻大赛一等奖和最佳策划奖。

  《科学种田让0.48%等于1%》《抗击“非典”一线的特殊生日》《八旬老党员的特殊党费》《轮子上的旋律--走进阜阳火车站春运》……一篇篇鲜活的稿件,没有华丽惊艳的表白,却有着血与泪的真情;没有惊世骇俗的呐喊,却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共鸣。

  他的心中总是装满大爱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就是最好的宣传

  “小我”与“大我”是两种人生态度,一种是只有自我,一种是胸怀天下。高思杰选择了后者。在他看来,作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尽自己的能力多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就是最好的宣传。为艾滋病孤儿捐款,为白血病孩子募捐,为弃婴找寻更好出路……多年来,被他帮助过的人有许多许多。

  2009年4月,因成就卓著,高思杰被安徽省文明委授予“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领奖回家之后,他在第一时间委托有关部门将5000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阜阳特殊教育学校。此时,他母亲被查出患有三期直肠癌,正等钱做手术。高思杰说:“特教学校的孩子因为身体缺陷,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成长,每每看到这些孩子,我都觉得特别惋惜。希望用这笔钱多少为他们做些事情,哪怕是买点儿学习用具也行。母亲的事儿我还有办法,但那些可怜的孩子咱不能不帮。”

  即便过去了10年,颍州区文峰办事处马姓居民一家,依然难以忘怀高思杰为他们带来的帮助。10多年前,这家人的女儿、儿子相继患上罕见的肝病,尽管穷尽积蓄全力救治,也未能挽救女儿的生命,不幸中的万幸,在妻子尝试割肝救子之后,儿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家中也就此债台高筑。

  得知情况后,高思杰第一时间联系多家媒体进行了共同报道,与此同时联系社会救助。《少年身患罕见肝病,爱心母亲割肝救子》《救子母亲遭遇困境,各界爱心源源汇聚》……一篇篇报道诉说着人间真情、彰显出社会大爱。报道播出之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帮助这个不幸家庭渡过了困境。“如果没有他,不敢想象当年我们会怎么样。他是把我们当亲人看待,掏心窝子在帮我们。”回忆当时的报道,马姓居民依然十分激动。

  有一年,一个乡镇的生猪收购经纪人,收购了10多户农民的生猪,就是不给钱。高思杰知道后,非常气愤,拎起摄像机,直奔那个乡镇采访。那个经纪人百般阻挠,并托熟人给他送钱,希望封住他的口,遭高思杰严词拒绝后,扬言自己黑白两道通吃,让他小心点。高思杰听后微微一笑,依然播出了这篇曝光稿件,而且进行追踪报道,最终为农民讨回生猪款。

  在高思杰成名之后,不少外地媒体开出高额薪资、优越条件,希望可以聘用他;听闻他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感触整理成课件,很多媒体人也希望他能前往讲课。对此,高思杰都一一拒绝了:“我是阜阳的儿子,我希望把更多的光和热奉献给我深爱的这片土地、献给我深爱的父老乡亲,希望阜阳的明天会更好。”

  他的眼中总是深藏泪水

  ——有遗憾有亏欠更有真情,倾心的付出源自心中最朴素的情怀

  干起工作风风火火、帮助他人从不犹豫,可每当提起家人,高思杰却沉默了:太多太多的愧疚,让他不知从何说起。

  多少年来,为了工作他不得不做出舍弃。2003年抗击“非典”40天,近在咫尺的妻子女儿他一次也没顾得上看望;2003年抗洪救灾17天,刚满周岁的女儿腹泻严重,他没顾及照看;2007年抗洪抢险32天,妻子出差在外,77岁的老母亲一个人生病在家,他挤出时间去药店抓了中药,却一直没顾上去取……

  有人曾这样劝高思杰的母亲:“去别的孩子家住吧,别呆在高思杰家了,他根本不管你。”可老人却这样说:“不图他能照顾我,只希望我能帮他们多分担一些。”知道儿媳经常加班,高思杰的老母亲怕儿子吃不上饭,一直不愿意到别的儿女家里住。

  每当想起这些,高思杰总觉得很心酸,感觉对不起家人:“他们是我最亲最爱的人,我也想多陪陪他们。可我肩上的担子太重,为了更好地宣传阜阳,我必须一有线索就出发。”

  没能抽出多一些的时间陪陪女儿,是他一辈子最遗憾的事情。

  高思杰曾是个幸福的爸爸,这从过去女儿写给他和爱人的信中便可以看出来。然而,幸福总是太短暂。2014年12月7日,脑干肿瘤、丘脑肿瘤等字样先后出现在女儿高雨桐的病历上。为了寻找生命的奇迹,高思杰和爱人带着女儿从阜阳到上海、从上海又辗转到北京求医。但小雨桐一天比一天虚弱,从不能走路、不能吃饭,到不能说话,再到最后无法自主呼吸……

  “爱让我们懂得付出,让我们给予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爱的力量!”这是小雨桐作文中的一段话。如何让女儿在这个世上留下点痕迹,为社会做点什么?高思杰和爱人商量后,做出了一个让常人和他自己都难以承受的决定:“捐献女儿的器官,让她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2015年2月14日凌晨,小雨桐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随后,孩子的遗体被推往手术室,在摘取器官前,所有医护人员向这个孩子深深鞠躬!病房外的走廊里,高思杰和妻子悲痛欲绝,他打开手机相册,想再看看女儿。2014年是小雨桐的本命年,高思杰答应再陪女儿拍些照片的,可是从年初到年尾,一直忙于工作,总认为以后有的是时间。现在,只剩下无尽的遗憾和思念了……

  孩子的器官捐献后,让四个人重获新生,高思杰夫妇的义举让女儿的生命增加了宽度!

  女儿去世后,这位坚强的父亲久久难以平复自己的心情。夜深人静时,像过去女儿给自己写信一样,他也为女儿写下了一封信:《女儿的温度》。信中,他回忆了女儿出生时的美丽、成长时的快乐、生活中的懂事及生病后的坚强。作为一名父亲,他也写下了自己的悔恨: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做父女,爸爸再也不会因为其他原因把刚满周岁的你丢在医院打吊瓶,再也不会让你在那么近的距离将情感的表达只停留在书信里,再也不会忽略一丁点的细节而要把你的健康铭刻在心底……

  爱是一种陪伴。2015年4月1日,高思杰只身来到阜阳市红十字会,在志愿捐献器官登记表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自愿捐献自己的眼角膜、肾脏和肝脏器官:“我舍不得孩子,我想通过这种方式,陪女儿走下去……”

  这就是高思杰,一个视工作为生命、为新闻永远奔跑的人;这就是高思杰,一个强忍失女之痛、传播爱和光明的人;这就是高思杰,一个用无私大爱点亮生命之灯的人。

  (作者单位:阜阳日报社)
 


  高思杰:阜阳广播电视台外宣科科长,主任记者。从事电视新闻宣传工作18年来,荣获“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第八届安徽省优秀青年”“第十二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拔尖人才”“第二届安徽省十佳青年新闻工作者”“安徽省电视宣传先进个人”“第四届阜阳市十大杰出青年”“阜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曾作为全国地市级唯一一名基层记者参加首届全国广电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2015年12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被安徽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3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