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微博语境下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路径及疏导

2017-07-06 21:47:54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6月下   作者:蓝昱璇 姚广宜

摘要:——以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为例

  2016年7月23日,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东北虎园内发生一起老虎伤人事故,32岁的女游客赵某中途下车,被老虎拖走并撕咬,其母周某下车营救。该事件造成周某死亡,赵某受伤。事发近三个月后,被八达岭老虎咬伤的赵某终于发声讲述事发经过,并索赔200万元。野生动物园方面回应表示,政府的调查报告很详细,园方没有责任。①该事件在历经4个月的传播过程中,曾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本文通过分析该事件中社交媒体的传播及其影响、次生舆情和网民情绪的非理性表达等舆情传播的新特点,探讨在社交媒体时代以及微博语境下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规律。

  该事件的舆情传播路径

  1.社交媒体导引下事件的传播路径

  2016年7月23日晚间11点23分,标题为《八达岭老虎咬人造成一死一伤》的报道率先在新浪网发出,此时离该事件发生不到6小时。事件一经披露,迅速引起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包括浙江在线、中国法院网、每日经济新闻、中青在线、中国财经信息网、南方网、网易财经在内的21家网络媒体。

  两天后,社交媒体开始成为此次事件舆论的主战场。2016年8月,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登上微博热搜榜,引起微博达人和专业意见领袖的转发。此时,“规则说”的爆款文章一经推出,主宰了整个舆论。一开始,网友对被老虎咬伤的赵某,以及为了救她而被咬死的周某还是抱有同情心的,但“规则说”改变了他们的态度。比如媒体人杨时旸的《你成为老虎的食物,就是因为你不守规则》一文被大量意见领袖转发。

  事发近3个月后的10月13日,受害者家属首次发声,以“晕车说”解释当时在车内的情况,与之前社交媒体传播的“吵架说”大相径庭。②笔者以10月13日为时间点,在知微软件上进行转发分析发现,微博上转发关注度最高的微博账号是“吃喝玩乐在北京”,粉丝量达到1070000(见表1),转发时间为当日17点1分。

  同样,经过知微软件来分析微信公众号在此事件中的影响,笔者发现阅读最高量的公众账号是人民网,平均阅读量高达30311;其次是北京新闻,阅读量达到18354;紧跟其后的是羊城晚报,也达到12835的阅读量(见表2)。由此可见,在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中,社交媒体是舆论跟进和舆论传播的主战场,并且通过这个主战场影响了大多数社交媒体使用者的态度和情感。

  此外,网络媒体的追踪报道进一步激荡和扩大了舆论场。光明网、中国法院网以及网易在第一时间报道当事人动态,将报道的内容紧紧锁定于当事人的发声。尤其是光明网和中青在线等网媒对事件持续关注,跟进报道,进一步传播了当事人的声音(见表3)。

  2.自媒体借热点事件抢占舆论焦点

  大量自媒体借着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的热度抢占舆论焦点,吸引流量,进而达到提高关注度、增加粉丝数量的目的。其中多篇阅读量10万+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以还未核实的“吵架说”为基础。如《比老虎更可怕的是女人的情绪化》一文,直称赵某用生命演绎“作”,并认为赵某的易怒情绪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该文获得了200万的点击量。

  与此同时,一些营销号跟进,人肉搜索该事件当事人,各种真真假假的传闻甚嚣尘上,“小三说”“坏脾气说”“医闹说”,一些网友转而认为当事人被咬是罪有应得,并开始同情动物园方,甚至老虎。大量营销号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流量,不顾事实真相,强行加入一些揣测和丑闻,进而达到夺人眼球的目的。整个事件经过自媒体的加工传播,越来越远离了事件的真相。

  3.传统媒体把关人的作用不可低估

  该事件经过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发酵后,出现了大量的谣言。因此,在复杂的传播环境下,急需专业的把关人核实信息的真伪,告知公众事件的真相。而此次事件的传播,专业媒体人承担起把关人角色,极力为公众剔除虚假信息。而此时记者的求证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做好舆论引导的同时,也要进行虚假新闻的辨别。

  《南方人物周刊》在2016年11月以《全网公敌:八达岭虎咬之后》为题进行报道,《南方周末》也刊出《虎口之旅——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袭人事件调查》《舆论之“虎”——老虎袭人事件部分流言溯源》等报道,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对事件进行深层解读,经过认真调研和多方求证,较为客观地呈现了整个事件的全过程。

  可见,在这个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发达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事件的传声筒,媒体人要做的不仅仅是核实信息,更要追求新闻的真实性,这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有效提高新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保障。

  谣言引发的次生舆情

  此次事件中,谣言传播甚嚣尘上。分析此次事件中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1.把关人审核不实,匿名消息源模糊引用

  笔者检索查询发现,最早提到“吵架说”的媒体报道,是事发当天22点13分法制晚报在微博上发出的一篇标题为《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两女游客遭老虎袭击1死1伤》的文章。文中引用一名“知情者”的说法,车辆行驶至猛兽区的东北虎园里,年轻男女在车内发生口角,女子突然下车去拽男司机的车门,结果被蹿出来的老虎叼走。③这篇文章的阅读数达到284万。吵架下车或晕车下车,并不是事故责任认定依据,但在传播过程中至关重要,影响网民的态度和判断。多数网民认为晕车下车情有可原,但吵架下车是漠视规则的表现。④

  2.当事人迟迟未回应舆论关切

  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在车内是否吵架以及在园区停车是否违反规则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但当事人家属迟迟未予回应,直到事发2个多月后才选择发声,陈述事发现场的情形。随着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的涌现和崛起,“黄金24小时”原则已不再适应当下舆情的传播和变化。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基于当下媒体环境提出了“黄金4小时”原则,认为面对突发事件,如果4小时后再回应,为时已晚。⑤而此次事件中的当事人却在两个多月后发声,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又激起了新一轮舆论的撕裂对立。

  3.大量的自媒体用观点稀释了事实

  基于“夫妻吵架说”写成的微信文章阅读10万加成串出现,频频登上新媒体排行榜的前列。有部分网友给赵某贴上了“小三”的标签,尽管“小三说”没有确切的消息来源以及证据支持,但这不妨碍信息的广泛传播。同样在自媒体上传播广泛的还有“医闹说”,称赵某为职业“医闹”,这次又被送进了她闹过事的北医三院,继而引出些让人痛快的俗语“恶人有恶报”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在之后媒体的采访中,北医三院的工作人员否认赵某存在“医闹”行为。⑥

  网民情绪的表达与疏导

  此次事件中,如何对网民的情绪进行疏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1.注意情绪传染的“共情效应”

  “情绪传染”的现象也可以用“共情效应”来理解。共情又称同理心,是指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社交网络将无数人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弱连接的整体,这种“虚拟共同体”使得人们更容易产生共情。网民的直觉系统主要包括“情绪”和“直觉性道德推理”两部分,尤其是“直觉性道德推理”直接反映了网民的基本价值判断,再经过这种虚拟共同体影响,极易引发大面积的情绪传染现象。⑦

  当下中国,许多热点事件的发酵也往往遵循这一规律。事件首先是在互联网上爆料、发酵,然后报纸、电视等媒体再跟进报道。尽管事后政府、“公知”、民间等各方的解读可能不尽相同,甚至引发争议,但不难发现:网民往往在第一时间就形成了一边倒的舆论倾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指出,网络新闻一方面向网民迅速传递了信息;同时,也在第一时间触发了网民的直觉判断。⑧及时获知网民的直觉判断,把握网民进行直觉判断的特点和规律,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并对于事后正确解读各方观点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通过知微软件分析研究发现,在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中,网民舆论所呈现的负面情感值高达71(见图1),表达负面情绪的词汇例如“伤人”“吵架”“混乱”等成为高频词和大众讨论的热点(见图2)。

  2.注意公共言论广场上的“网络暴力”乱象

  随着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的持续发酵,在媒体议论纷纷的同时,当事人也成了网络“人肉搜索”的对象。数万网民曾在网络上围观赵某被老虎拖走以及裸身闭眼躺在医院手术台上的视频和照片,内容充斥着血腥和猎奇。在当事人家乡的论坛里,有人贴出了她详细的户籍信息截图,写着她的居住地址、工作单位、学历、婚姻状况等。这种渐趋失控的网络狂欢,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让一些围观者不寒而栗。

  我们应该看到,网民言辞中的暴力倾向、贬损话语、侮辱性词汇等是情绪化传播的一种表现。正如集体行动的困境一样,网民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聚集在一起时,就会出现集体非理性的情况。⑨特别是在互联网舆论传播过程中,这些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往往以各种论坛等群体讨论形式出现,这种讨论方式会因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很容易获得某种想象的群体认同感,人们表现出较弱的推理和判断能力,从而在公共言论广场上出现“事实不决定是非,是非不决定立场”的现象,并在这种群体认同感的激励下走向情绪化和极端化,进而引发“网络暴力”。⑩

  3.媒体在报道此类案件时应避免推波助澜

  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被报道后,当事人一度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而受众希望能够窥视到该事件更深层次的甚至是猎奇的、不健康的细节。于是媒体对于当事人的隐私及事件背后的故事无限度地挖掘,甚至包括私生活也暴露在受众的视野中。因为赵某的行为有违常规,部分受众得以站在道德的高点对赵某进行人格上的批判,从而借批判之名,行偷窥隐私、宣泄情绪之实。这其实是一种集体偷窥,偷窥者道貌岸然地指手画脚,而随之不复存在的是个体进行偷窥时的负罪感和焦虑感。

  可见,新媒体时代媒体的舆论导向尤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既不造成对舆论的过分引导,又使大多数网民能够保持理性和克制冲动情绪,需要媒体从业人员努力。

  【本文为姚广宜教授主持的2015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传播规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5ZDA44】

  注释:

  ①东北虎致游客伤亡事故调查组:《“7·23”东北虎致游客伤亡事件调查报告》,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政府网,http://www.bjyq.gov.cn/sy/gsgg/dd5ceb04_b8b5_4688_83ae_ef16e1234047.html,2016年8月24日

  ②李铁柱 郭琳琳:《八达岭老虎咬人伤者家属首曝车内情况》,《北京青年报》,2016年10月13日,第A08版

  ③董振杰 汪璟璟:《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两女游客遭老虎袭击1死1伤》,《法制晚报》,2016年7月24日,第A05版

  ④刘钰欣:《全网公敌:八达岭虎咬之后》,《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第36期

  ⑤李鹤:《新媒体时代:处置突发事件的“黄金4小时”》,《人民日报》,2010年2月2日,第15版

  ⑥李铁柱 郭琳琳:《北京“老虎咬人”事件续:家属否认曾是北医三院职业“医闹”》,《北京青年报》,2016年10月13日,第A08版

  ⑦⑧⑨王俊秀 杨宜音:《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97页,第113页,第117页

  ⑩姚福:《深刻认识互联网舆论传播的特点》,《人民日报》,2012年7月20日,第5版

  (蓝昱璇: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法制新闻研究方向研究生;姚广宜: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6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