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万里长城万里长

2015-11-10 20:44:04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11月上   作者:时统宇

摘要:  《长城》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严肃创作态度和严谨创作作风,二是用情怀的壮烈和最新的影像呈现讲好中国故事。

  文/时统宇

  10月11日,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长城》举办了开播仪式和研讨会。长城的历史久远和文化厚重几乎是无可比拟的,因此,作为中华民族图腾象征的长城赋予了纪录片《长城》特有的大气磅礴以至气贯长虹。《长城》不是黄金周时人山人海的八达岭长城,《长城》是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看、慢慢品的精品。观看和研讨《长城》时,我恰好去了趟当年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界处的陕西榆林,增加了些对长城的感性认识。“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长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地位和精神记忆中无可替代,《长城》在中国电视的历史画廊中,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大品、精品。在我看来,该片有这样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严肃创作态度和严谨创作作风,二是用情怀的壮烈和最新的影像呈现讲好中国故事。

  有比较才有鉴别。评价《长城》,应当将其置于中国影视当下的环境和语境中。近二十年来,中国影视产品的创作是在从戏说到胡说的底线不断下移中走过来的。二十年前,著名剧作家、现任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的《中国电视剧告诉我们什么》曾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二十年前批评一些影视作品存在的问题,在今天的一些影视作品中有过之而无不及——“弃绝铁马冰河,闪烁尔虞我诈,风靡蝶恋花,践踏满江红。” 于今看来,风靡的何止是蝶恋花,践踏的何止是满江红——曹操愤青,黛玉裸死,关云长喝春药,太上老君会蹦迪,穆桂英是傻大姐……只要有高票房和高收视率,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于是,《长城》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仅是纪录片创新的问题,而是具有价值观层面的广泛社会意义。这就是:影视作品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要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比如第二集《帝国》特别能唤醒我们的文化记忆:焚书坑儒、孟姜女哭长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果按今天票房和收视率的导向,依据这些历史素材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能胡编乱造出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长城》恪守历史唯物主义的严肃创作态度和严谨创作作风,用我们的文化记忆,串联起长城与中华民族血与火、灵与肉的厚重历史。“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华文化中的经史子集,与长城相关的浩如烟海,这就为《长城》提供了一座丰富的资料库。正如《长城》的创作者所言:“一座伟大城墙的修建,持续了整整21个世纪,它成就了一个统一的中国。”

  与一味追求票房和收视率的一些作品不同,《长城》从整体构架到细节的磨练,都能让人感受到创作者对华夏文明的敬畏和珍爱,这尤其值得点赞和褒奖。我认为,对思想理论界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警惕和批评,应当把影视作品中的戏说历史、胡编乱造列入黑名单。这里应该有文化安全的警醒。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编年史,保家卫国的长城内外,有一部中华民族的英雄谱。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的中国故事,万里长城同样无可替代。《长城》是按照“唐宋元明清”的中国历史进程展开叙事的,“故事”成为全片筋骨和温度的关键所在。从扶苏戍边到杨业北伐,从张骞出使西域到戚继光督造明长城……哪一个不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难能可贵的是,《长城》在忠实讲述历史人物的丰功伟业的同时,也在努力探寻新的发现和新的表现。

  《长城》的最后一集回到了今天,现实感最终超越了历史感。我们不能忘记: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电视,奉献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影视传世之作,态度决定一切,我们看好《长城》这样的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纪录片。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11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