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王造时:研究国情,洞悉时局

2016-05-10 09:58:56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5月上   作者:高明勇

摘要:  评论政治问题,需要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熟知国情,洞悉时局的大智慧。

  提到王造时的名字,估计不少人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如果说“七君子”事件,相信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哦。然而,很多关于“七君子”的表述,都是“沈钧儒等”,王造时的名字和影响,也在“等”字后面被逐步淡忘。历史学者姜平在为王造时立传时,特意用了“斯人独憔悴”的诗句。

  王造时或许有不少的身份,但政论家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早在学生时期,王造时就表现出无所畏惧的勇气。

  早在192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在举行国庆大会时,邀请梁启超发表演讲,题目是《我对于十二周国庆纪念的感想》。演讲中提到,中华民国之所以弄到现在这种糟糕的地步,主要是革命党人所造成,因为革命党“不择手段,时常暗杀行刺,运动军队,所以到了现在军阀专权,兵匪横行”。作为清华大学学生的王造时听了感到十分气愤,认为是颠倒是非,随即在《清华周刊》发表了《梁任公先生讲学的态度与听讲的态度》,辩驳称:“正是革命精神推翻了清王朝,并使一班军阀政客感到害怕,而梁先生不但不赞扬革命党人的牺牲精神,反而加以指责,显然是一种政治偏见。”当校方找他谈话,要求写悔过书,不然就可能被开除时,王造时拒绝认错。

  评论政治问题,需要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熟知国情,洞悉时局的大智慧。

  王造时有个观点,国家出问题,好比人生病,治国病和治人病一样,都要对症下药。他的方法是,研究中国国情。英美留学归国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国情研究之旅。在《新月》《东方杂志》等刊物上,他先后撰写了《中国问题的物质背景》《中国问题的社会背景》等。

  王造时曾撰写长篇政治论文《新国家主义——救国良药》,分14部分,分别指出,这是与帝国主义、暴力主义、仇恨主义、无抵抗主义、顽固守旧主义、外国化主义等相对立的,而与人道主义、世界主义、社会主义、和平主义等相辅相成的。

  评论政治问题,很多时候更需要勇气,这或许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最大特点。

  1932年4月25日,国民党中央常委、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发表《目前抗日救国纲领》,要求国民党当局尽快实施宪政。此举遭到于右任、汪精卫等人公开反对。5月5日,于右任在《申报》发表《放弃训政与中国革命之危机》。汪精卫在随后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孙科的观点是错误的。5月13日、14日,王造时接连在《申报》《新闻报》和《时事新报》上,同时发表《对于宪政和训政的意见——批评汪精卫、于右任二氏的言论》,对二人的主张逐一批驳,反响极大,引发一场关于宪政的大讨论,胡适也参加了这次讨论。作为当事人的王造时,6月中旬在《时事新报》发表《我为什么主张实行宪政》,阐明自己关于宪政的主张。

  1932年11月,王造时与彭文应等友人创办半月刊《主张与批评》,每月两期,王造时担任主编。创刊号上,王造时执笔撰写《我们的政治主张》,明确提出建设国家的四个根本主张:实现独立统一的国家,建设民主法治的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的生产,提倡科学的文化。同时,还发表了《国民党怎么办?》,突出了13个“怎么办”,都是国人关注而国民党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全国破产,已入绝境,民有饥食,野有饿殍,政府的财政,至于公卖鸦片;官吏的贪污,甚于猛虎吃人。请问当权的国民党怎么办?”随后的刊物中,他还刊发了《怎样打倒贪污》《对国家的认识——我的自供》等。仅仅出版了四期,国民党政府就宣布刊物言论反动,“肆意诋毁本党”,12月15日被强令停刊。

  一个半月后,王造时等人又在上海创办了《自由言论》,先后刊发《安内必先攘外》《领袖的条件》《对内的平等》等,尤其是《安内必先攘外》,在当时产生很大的政治影响,并逐步成为抗日的共识。1933年12月,在出版21期之后,《自由言论》遭遇到查封。次年,王造时将自己在《自由言论》发表的25篇文章(起止时间从1931年“九一八”到1933年底),编辑成册,起名《荒谬集》。在序言中,王造时写道:“刊物被禁了,书也教不成。……罪名是‘言论荒谬’,其实内容是否荒谬?只有请读者来判决!”

  后来,他还创办过《前进日报》,在1946年还筹办过《自由周刊》。

  正如他之前的文章标题,他一生主张宪政,认为这是解决当时中国问题的根本之道。

  (作者为凤凰网评论总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5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