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传统媒体人转型创业,哪点最不靠谱

2016-08-31 14:10:21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8月下   作者:叶铁桥

摘要:  创业,即使是做内容创业,跟在传统媒体时工作的节奏也很不一样。

  8月上旬我参加一场足球赛后,队员们坐在场边聊起来,话题是“传统媒体人转型创业靠不靠谱”。

  一个出身传统媒体的队员说:“没什么不靠谱,像创业做陌陌的唐岩、做雪球财经的方三文,之前都是干传统媒体的,也可以做得很大。”

  一个正在从事体育创业、并非来自媒体但跟媒体圈很熟的队员说:“不靠谱,传统媒体人太懒散了,创业要求强大的纪律和自律。”

  在《南方周末》待过近10年、目前在一家国有大型新闻网站任职的队员说:“对,我也认为干媒体就是比较自由,所以我知道自己不能创业。”

  另一个队员写时评出身,现正在一家朝气蓬勃的创业公司当副总裁,大家都认为他前途远大,他却觉得自己陷入了困境:“让我在外面跑跑,找人谈还可以,但我不想带团队,也不想坐班,我都跟老大说要离职了,他们劝我留下,说你不用每天来,所以我现在每周去两天。”

  还有一位有着5年创业经历的新闻界“老兵”,目前在一家做旅游平台的新媒体公司担任高管,已过不惑之年的他说,刚开始创业时非常痛苦,因为光跟自己身上的“自由散漫”做斗争就花了两年时间。他一度强迫自己必须每天晚上12点前睡觉,早上7点起床,以摆脱晚上熬夜、白天睡觉的老习惯。

  传统媒体人喜欢熬夜,跟传统媒体的工作流程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日报,一般晚上10点甚至12点才截稿,走完编辑、排版、校对、付印等流程,回家就凌晨了。我当过几年夜班编辑,从来没有在2点前睡过。记者也不能早睡,交稿后还得候着,因为编辑随时可能打电话来核对稿件中的细节。这样一来,不熬夜的媒体人屈指可数。

  创业,即使是做内容创业,跟在传统媒体时工作的节奏也很不一样。曾任《人物》杂志主编的张悦,2015年9月出任赛点体育创始人兼首席内容官,和同学朱水旺做起了体育领域的创业,他们是从微信公众号做起的。“倒时差”也是张悦的必经之路。“懒熊体育”写道,在《人物》杂志时,张悦总是从下午开始,通宵工作,天亮才睡。但现在,“工作日上午9点半,朱水旺和张悦会准时来到北京的公司开会。这种工作安排,在张悦的纸媒生涯中极为少见”。

  “反面”案例是罗振宇,这个央视出来的电视人,可能受电视台流水线的工作模式影响较深,在“掐点”上有强迫症,没有一般传统媒体人身上常见的那种“自由散漫”。他在一次演讲中说:“我每天早上6点半发60秒钟(罗辑思维微信),最大的难处不在于这个内容讲多好,而是在于到今天为止3年1000多天我一天没耽误过。有一天我把头天声音发出去,还有一次我睡过了,8点半发的,就出现过这两次小事故。”

  他在另一次演讲中说:“很多人说罗振宇现在有600多万用户等等,那是哥们吃苦吃出来的。你们跟我一样每天早上6点起床,坚持三年,先把苦吃了再谈其他。”

  媒体人创业,“自由散漫”是最大的问题。但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自由散漫”非但不成为问题,反而有某种迷人的气质。当这种“自由散漫”遇见了需要大规模供给和随时更新的、带有强大工业化特征的新媒体时,就无所适从了。

  “懒熊体育”在采访朱水旺和张悦后写道,张悦和朱水旺很快在内容方面开始了“争吵”。前者说后者“你就不懂内容”,后者反驳“你不要再以《人物》主编的方式来做事”。“在《人物》,以及张悦之前效力的《看天下》和《南方周末》,为一篇报道耗时数天或数周,采访十几个消息源,司空见惯。但新媒体不适合慢工出细活,上百万的粉丝数和快速实用的内容需求,都需要张悦跳出一本精英杂志主编的思维定势,重新探索内容的生产方式。”

  所以,张悦自己也在尝试改变,以前会追求文章的“美”,现在更在意文章的“质”:尽量为读者提供最大的信息量。不难想到,这种转型会经历阵痛期。

  这让我想起一个段子:一只猴子死了去见上帝,上帝问:“来世你还想做猴吗?”猴子说:“不想做猴了,请让我变人吧!”上帝说:“想变人有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将你身上的毛全部拔掉。”结果猴子刚被拔了一根毛,便大叫:“受不了,受不了!”上帝对猴子说:“看你一毛不拔,又怎么能变成人呢?”对于想要创业的传统媒体人而言,要想有所成就,这种“拔毛”的过程就在所难免。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官微运营室主任)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8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