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奥林匹克精神进一步回归

2016-09-30 13:41:00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9月下   作者:王建珂

摘要:  里约奥运会8月结束。我国运动健儿获得好成绩,而国民的心态和媒体的报道,也悄然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进一步回归。  

  里约奥运会8月结束。我国运动健儿获得好成绩,而国民的心态和媒体的报道,也悄然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进一步回归。

  媒体报道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金牌情结”淡化。人们仍然看重金牌,但不仅仅看重金牌了,还看重对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口号)的追逐过程,以及享受比赛的快乐。

  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继获得决赛权后,战胜塞尔维亚女排,登上冠军的宝座,又一次展示了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女排精神,国人和媒体热烈欢呼。同时,有一些没获得金牌的选手也博得媒体的青睐,这就显示出“金牌情结”趋于淡化。首金争夺战,中国两位射击顶尖选手杜丽和易思玲本来预想是金牌的“双保险”,但最终败给了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小将特拉舍尔。以往要是遇到这样的情况,舆论难免责难,但是这次没有获得金牌的她们,依然得到媒体的很多赞美,特别是杜丽,不少报纸在头版甚至头版头条进行报道。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傅园慧以半决赛第三的成绩晋级决赛。傅园慧赛后接受采访展现搞笑之才能,她对自己能游出个人最佳成绩感到非常满意,并说自己已经“使出洪荒之力”。这位没有拿到金牌的泳坛选手,不是因为进入半决赛受到赞扬,而是因为她的率真、耿直、有个性,被称为“表情帝”和“段子姐”。正如《北京青年报》所说:“即便是运动员,他们也是真实的个体,也有着个体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他们不是比赛的工具和竞赛的机器,他们不该背负太多体育之外的东西,他们也不能被体育吞噬掉作为个体的鲜活。”

  过去,由于外敌侵略和统治者腐败,我国积贫积弱,被称为“东亚病夫”。之后,我国人民特别渴望在国际赛事中取得好成绩,展示我们的强大,激励国人的斗志,因此特别重视奖牌,这理所当然。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我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引起举国欢呼。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获得金牌,实现了“三连冠”,捷报传来,中华大地一片欢腾,“女排精神”成为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标杆,北京大学的学子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激动的北大学子甚至点燃了自己过冬的棉被庆祝。现在,我国不仅是经济大国,还成为体育强国,自然就不需要那样过分重视金牌了。同时,“唯金牌论”也产生过负面作用,服用兴奋剂就是其中之一。特别严重的是“马家军”教练马俊仁,鼓吹用鳖精等增强运动员体力,其实是迫使王军霞等女选手使用兴奋剂。

  第二,报道视野更加开阔。《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因美国媒体给了他们国家的运动员太多的报道,而受到诟病。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作为东道主,我国的主要媒体在大力报道我国选手表现的同时,用相当多的报道展示了外国运动员的风采,例如对获得8枚金牌的美国“飞鱼”菲尔普斯等的宣扬,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而这届奥运会,新闻报道更加重视中国元素和国际视野的结合,许多媒体对牙买加“飞人”,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冠军博尔特等一大批外国健儿作了突出报道。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对两位特殊的外国健儿的报道和评论。一是央视《新闻1+1》的节目《席尔瓦:贫民窟里的金牌“富翁”》。巴西选手席尔瓦出生在离奥运会运动场不远的一个贫民窟。8月9日在女子柔道57公斤级的决赛中,席尔瓦获得巴西首金。她有着不幸的经历,被歧视和恶毒地辱骂过。主持人白岩松展示的8月10日的巴西报纸上全是她的笑脸。白岩松说得好:这是反贫困反歧视的胜利!二是多家媒体对已41岁的乌兹别克斯坦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的报道。她这次是第七次出战奥运会。为了患白血病的儿子,从26岁开始,丘索维金娜朝全能型发展。多年来,她不仅在她的强项跳马中屡屡夺得奖牌,而且在其他体操比赛中也取得好成绩。现在,她的儿子已经病愈,她仍然表示要继续战斗下去。她的倔强、坚韧,博得媒体喝彩。

  我国有个成语:“过犹不及。”我们既不能陷入“唯金牌论”,也不能盲目地“看淡金牌”。竞技运动,一定要争金夺银,作为规模最大、项目最全、级别最高的运动会,奥运会是国力比拼的平台。为国争光,仍然是选手们的奋斗目标和媒体报道的主旋律。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系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9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