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媒体融合的另一种可能

2016-11-01 17:36:01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0月下   作者:高金国

摘要:  无论如何,眼睁睁看着“自己人出去办火了自媒体”却无动于衷,是不明智的。

  对传统媒体而言,媒体融合,既是热点,也是难点。难在什么地方?一言以蔽之:影响在扩大,收益无起色。如果把传统媒体以及自办新媒体的收益放在一起核算,不少媒体的收益甚至是下降的。

  所谓“影响在扩大”,主要是指传统媒体通过媒体融合,打通“老媒体”和“新媒体”,“老媒体人”写的内容通过新媒体发声,更迅速,覆盖面更广,影响更大。即便报纸发行量缩减、电视开机率下降,我们也不应忽视这一事实: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并未下降,而是进行了转化;这种转化,反倒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典型的如深圳晚报,新媒体出现之前,北方没几个人知道它;新媒体出现后,它的“脑洞策划”几乎不分地域地疯传。济南时报和齐鲁晚报相互利用头版给彼此打征订广告“卖萌”,大半个中国都知道了,这也是借助新媒体扩大了影响力。

  从全国范围来讲,传统媒体旗下的新媒体,依然占据新闻影响力的主导地位。从局部来看,地方媒体在本地的新媒体领域则更具优势。

  以山东淄博为例,某一期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前十名的公众号中有四个是传统媒体办的,其中鲁中网、鲁中晨报公众号长期占据第一、第二的位置。这几乎成了常态。有的时候,传统媒体公众号会占到一半以上。

  从这个角度而言,报纸等传统媒体影响力并未下降,而是转化、扩大了。传统媒体把自己的公众号做到10万、20万粉丝,就意味着10万、20万人在其背后,这已经超过了一些地市报的发行量,其影响力不可小觑。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赚了影响,却赚不到钱?或者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和以前一样躺着赚钱了?当年,一张报纸到了10万、20万份的发行量,年广告收入上亿元几乎毫无悬念。而10万、20万的粉丝量,为什么微信公众号的收入想过千万元都难?

  好汉不提当年勇,时代不同了。传统媒体属于垄断性质,而新媒体几乎没有门槛;一个地级市的报纸也就两三家最多四五家,刊号是稀缺资源,现在一个地级市粉丝过万的公众号可能成千上万。客户资源、广告资源被成千上万的自媒体分流、蚕食,已经成为事实。这样的状态下,我们不能不正视的一个问题是:不管新媒体还是老媒体,不管是个人办还是公司办,公众号或者其他形式的新媒体,都需要人来办。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最宝贵的永远是人才。

  “收割”传统媒体的成熟人才,是新媒体成长的捷径。且不说那些“规模化”的新媒体,就是那些个人办的火爆的自媒体,多数主创人员都有传统媒体的从业经历。咪蒙、六神磊磊、王左中右……这些比较火的公众号作者,都是媒体人出身。

  传统媒体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没有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留住这些人?为什么这些公众号没能成为传统媒体自媒体舰队的一员?或者说,为什么他们在媒体体制之内没有爆发的洪荒之力,跳出去单打独斗却爆发了?

  毫无疑问,我们可以用“体制问题”“机制问题”回答以上问题,然而并没什么用,答对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

  那么,可不可以亡羊补牢,探寻媒体融合的第三条路?办企业,有国企,有私企;有人走出了第三条路:集体企业。事实证明,集体企业也是一条成功的路子,它们比国企灵活,比私企抗风险能力更强。媒体融合,有没有可能走“国企+集体”的道路或“模式”?传统媒体组建航母舰队,航母是主体,还有很多护卫舰、战斗机。主体的国有性质不能变;在主体航母的带动下,能否把个人办的“小舢板”——自媒体,也容纳进来?

  传统媒体以新闻为主体产业,作为航母,打造新闻影响力;传统媒体人的自媒体,则可以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这些小舢板里出几个咪蒙、六神磊磊,以媒体人的实力而言,似乎并不困难。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小舢板如何和航母有机连接,形成利益共同体。这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无论如何,眼睁睁看着“自己人出去办火了自媒体”却无动于衷,是不明智的。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0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