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记者节,报上讲使命线上抒情怀

2016-12-05 17:04:23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1月下   作者:郭强

摘要:  对记者们而言,记者节就是劳动节,安排好每一次采访,写好每一篇稿件,才对得起所有关注你的人。

  11月8日,迎来第17个中国记者节。这一天就像打开了一道闸门,对记者群体的祝福,对新闻行业的希冀,满满的情愫跃然纸上、激荡在线上。笔者注意到,面对同一个日子,不同的媒体侧重点各有不同。纵观全国报章,并没有在报业式微的当下顾影自怜,而是聚焦新闻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与报纸不同,微信公号里更多的是感性抒怀的文字。

  当天,全国各报章大多在显著位置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的新闻,并突出了他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的要求。

  除此之外,笔者发现,有一些报纸围绕记者节亮出一些“自选动作”,比如《新文化报》通过刊发吉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倡议书,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深圳《晶报》刊发了走访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两位老总编辑高兴烈和陈锡添的报道,同时还配发了几位在职晶报人的感言。

  《半岛晨报》的方式更直接,该报11月8日头版头条的标题更像是誓师《做新闻,我们是认真的!》。后面用了三个版报道记者节,第7版“致读者”洋洋洒洒,从“监督维权 替百姓发声,替弱者呼吁”“见证记录 记录城市发展,解读民生信息”等五个方面,向读者汇报了近一年来的工作;第8版、第9版以通版形式刊出编辑记者的照片,引导读者投票评选自己最喜爱的编辑记者。

  与报纸上的记者节报道相比,微博、微信公号里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字里行间的情感也更饱满。

  11月7日夜,央视微信公号发出的《记者,记着》被大量转发,比较新颖的是,编者借用了曾经爆红的“友谊小船”的形式,讲述了当下记者的尴尬与困境,让人有泪在笑里之感。而一张张记者们深入台风、地震、爆炸现场采访的工作组照更加令人感慨,而最令人心头一沉的是文中列出的这样一组数字:“2016年以来,全球已经至少有80名记者及媒体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害,平均每四天就有一名记者因向公众提供新闻与信息而丧生。单单在过去两年,就有213名记者遇难。1993年以来,1400名记者在新闻岗位上殉职。”这篇公号文章的阅读量很快就达到10万+。

  另一篇阅读量较高的文章是来自新华网的《新闻是有温度的 文字是有力量的》。文章写道:“新闻从业者是时代的弄潮儿,是站在时代潮头上书写历史的人。但我们需要做的不只是表述最新鲜的‘浪尖’,而且要书写‘浪潮形成的原因’‘浪潮存在的作用和价值’。这就需要新闻从业者在时间、空间以及更多维度中延长个人的视角和视界——‘在历史的语境下关注现实’,以便能够得到最接近真实与真理的答案。”

  笔者注意到,一些自媒体公号也加入了关注记者节的队伍,“刺猬公社”刊出原创文章《记者节,只想写一个口音特重的新闻人》,写的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主任吴湘韩的轶事,笔触幽默细腻,令人忍俊不禁又感动不已。

  当天关注记者节的公号难以计数,由此引发的评论也大量涌现,虽然其中有不少揶揄记者的内容,但绝大多数表达的是对记者们的敬意。“节日快乐,愿所有的一线记者都能安全健康”“记者节,并不简简单单的是给记者过的节日。它想告诉人们,有这么一群在新闻背后默默付出的媒体工作者们!致敬,所有的媒体人!”

  北京晚报新媒体团队11月8日一早就推出以记者节为主题的电子号外,刊出由记者创作的一副对联——上联:旧唤访员,今称记者,无非秉一支笔,用十分心,说百姓事;下联:日求真相,夜出现场,不外酬平生愿,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横批:报人情怀。这期电子号外也很快被迅速转发。

  记者节晒出了社会各界对新闻从业者的关注。拍也好,赞也罢,都体现了记者这个行当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对记者们而言,记者节就是劳动节,安排好每一次采访,写好每一篇稿件,才对得起所有关注你的人。

  (作者为北京晚报副总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1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