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学点儿政治学

2016-12-12 16:35:52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2月上   作者:刘宪阁

摘要:  笔者曾经邀请外校一位政治学专业的老师来和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们交流。其间主讲人提到,美国不是民主。对,台下的学生们随口附和,但所持

  笔者曾经邀请外校一位政治学专业的老师来和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们交流。其间主讲人提到,美国不是民主。“对”,台下的学生们随口附和,但所持理由令人啼笑皆非,大多显然并未超过大学甚至高中政治课堂上学来的那套,比如虚伪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之类。而这位老师原本接着想表达的,其实是指美国是“共和”体制,在此意义上美国当然并非通常所说的“民主”。可惜,当时在座的几十位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研究生,都已经到了读硕甚至读博阶段,对这些相关的社科理论背景知识好像大多不太了然。当然,也可能是他们本来很清楚,但那个特殊情境使他们做出了那样的回答。不管怎样,此事当时以及后来,给笔者留下的印象很深。

  熟悉那段往事的人都知道,和法学、社会学等一样,政治学在中国也曾经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科,直到1980年代以后才逐步重新建立。结果是不少人自以为很懂“政治”,但其实可能对现代政治学根本没入门。再加上国人对理论思维的天生不喜好乃至不擅长等种种缘故,所以日常生活里一个常见的误会就是,每当提起政治学系,经常被不恰当地简称为政治系;而此处所谓政治,在他们的惯常理解中,无非就是思政工作那一套,再不就是培养未来的领导干部,或者干脆就是时事新闻里常见的“讲政治”等。这些日常观念中被混淆的“政治”,显然和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政治学”所讲的“政治”,隔着十万八千里。

  因为政治学本身的这段尴尬际遇,也因为当下学科设置的森严壁垒及教育方式的条块分割,难免造成不少人对本学科以外的相关基础知识不熟悉、不了解,因而时常误认“政治”为“政治学”。前面提到的那段故事,不过是这种大背景下的一个小案例。但也因此造成,新闻学院培养出的一些毕业生,在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尤其是涉及政治性的话题进行报道和评论时,难免因知识储备不足而出现一些偏差、失误乃至误判。

  如何看待新闻学与政治乃至政治学的关联?其实,像这样一些问题,并非没有研究者注意和认识到。比如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飞教授在探讨新闻学研究怎样“重新出发”时,就特别提到了公共新闻学。他引证国外的研究,指出这一新趋势的兴起,正是为了弥补传统新闻理论和实践的缺陷和不足。从本质上说,“也就是回归新闻的公共性传统,即重新承担起新闻媒介在民主政治中的神圣使命”,为公众提供对话协商的场所和方式,在相互疏远的公民之间、公民与公众生活之间,重新建立一个联系的桥梁,创建一个广泛、理性和宽容的公共领域。

  类似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海龙教授在相关考察中也发现:20世纪中国的新闻理论研究在延安时期以及随后发生过一次重要的范式革命。此前主要采用的是政治学范式,即以新闻、公众意见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为观察与分析新闻现象的基本框架;换言之,也就是对新闻社会功能和实际操作的研究远远超过对于新闻本体等哲学问题的关注。后来,随着无产阶级新闻学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新闻理论研究开始整体转向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理论资源和范式的哲学研究,而阐释这一范式的经典文献便是陆定一的名篇《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在此情境下,面对转型时期的鲜活中国,新闻学研究如何才能突破困境?刘海龙认为,或可重新引入包括政治学范式在内的多元范式。

  在晚近的新闻传播学界乃至业界,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其实还有一些。这也提醒我们,学新闻传播的学生们还是应该学点儿政治学。记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曾经约请该校政治学系的老师给他们的学生上课,这是请进来;当然也可以走出去,让学生们选修政治学系的相关课程。如果新闻院系自己能开设相关课程当然更好,尤其是一些跨学科领域如政治传播学等。而在条件不那么具备的高校新闻院系,如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些政治学等社科理论基础性常识,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2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