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新媒体迷恋期后对传统的理性回归

2017-01-12 16:31:41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1月上   作者:曹林

摘要:  美国主流传统媒体对今年美国大选的预测失败了,订阅量却为何持续大幅飙升?

  美国大选后一条关于媒体的新闻很有意思,称“特朗普当选后美国主流传统媒体订阅量飙升”:据CNBC独家报道,《纽约时报》CEO马克·汤姆森称,2016年11月8日大选日至11月26日,他们的新闻产品净增付费订阅量约为13.2万,达到惊人的10倍同期增长率。事实上,特朗普当选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大报的订阅量都持续大幅飙升。《洛杉矶时报》在选举周期间,付费数字订阅用户增长了61%;《华尔街日报》也在大选后第二天,新订户增长300%。

  这个数字似乎与常识和常理相悖,特朗普当选,明明见证了主流传统媒体在判断上的“滑铁卢”——传统媒体基本都看好希拉里,现实无情地打了传统媒体的脸后,应该是消费者纷纷抛弃传统媒体啊?而且在新媒体影响下,年轻人的阅读渠道发生转移,传统媒体的生存本就很艰难,大选预测的失败会让其生存状况雪上加霜,订阅量反而持续大幅飙升,怎么可能呢?

  可这是事实。美国媒体分析的核心原因是:大选关键时期,社交媒体传播的虚假、夸张信息让人厌倦,民众渴求获得及时、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更倾向于选择值得信赖的主流媒体,特别是权威的传统报纸。美国人对社会媒体上泛滥成灾的虚假消息已经无比厌恶,皮尤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美国成年人说,虚假新闻正导致对当前事件的基本事实的“极大困惑”。社交媒体显然也受到了压力,脸书宣布将推出新工具,对真实性存疑的信息进行标注,以提醒用户可能正在阅读或分享虚假信息,有争议的新闻推荐排序会被降低。脸书也将封杀假新闻发布者,禁止为其提供推广服务。

  这不只是在美国发生的事,我看到的是,这是一个全球趋势,读者和用户已经过了新媒体蜜月迷恋期,开始在反思新媒体种种问题中回归传统媒体。由于与生俱来的“基因”缺陷,新媒体取代不了传统媒体,尤其是作为“内容生产故乡”的纸媒。

  中国其实也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正经历一种理性的回归。这种理性的回归有以下几个标志性事件:其一,“网红”Papi酱被投资人冷落,网上的活跃度和收益大不如前。其二,另一个标志性人物咪蒙的软文和“毒鸡汤”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虽然广告价还是宣称很高,但很多读者已经厌倦了那种偏执、极端、粗暴、编故事的“网红”文体。其三,微信公号的阅读量受到质疑,2016年国庆前刷量工具的崩溃让公号虚假阅读量被曝光,让人看到好看的流量背后多是泡沫。其四,内容创业很难再复制前几年的辉煌,从澎湃出走的那位标志性人物新创的梨视频,并没有像当年澎湃出现时那么轰动,而是波澜不惊,见证着环境的理性。公号数量每天虽然还在增长,但已经很少能出现什么大号。

  还有,跟美国人一样,中国读者也已经越来越厌倦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有人就发起了“拯救爸妈朋友圈”的行动,向朋友圈泛滥的谣言开刀。社会热点中,人们也开始回归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依赖,而对社交媒体上的消息保持警惕,比如对甘南记者被打事件,人们就意识到,自媒体等新媒体并没有对人们的判断带来什么有效信息,相反,有人借自媒体给事件搅浑水,有人用立场去绑架事实,有人用假新闻混淆是非,有人用煽情网文挑逗公众情绪引发群体撕裂。人们清醒地意识到,要了解记者被打的事实,还得依赖权威的传统媒体。这些媒体既有原创生产的能力,又有专业素养,提供的信息会避免被某一方牵着鼻子走,避免引用没有来源的社交媒体信源。

  一次次被虚假新闻和反转新闻“忽悠”后,人们已经在向传统回归,看新闻还是不能省去“正规媒体”这个渠道,朋友圈已经成为假新闻的集散地,千万不能被“据朋友圈报道”之类的“野鸡”新闻拉低智商。社交的归社交,媒体的归媒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应该有明确的分工,传统媒体要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是内容生产。看新闻,还是得看专业媒体的专业报道,自媒体、社交媒体之类,还不是值得信赖的“媒体”。在传统的回归下,门户网站的传统媒体化已在进行,社交媒体也逐渐意识到内容不是自己的优势,自媒体不是媒体,对传统媒体来说只是新闻线索来源。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1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