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新闻传播中的反致与转致

2017-02-03 17:31:59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1月下   作者:乔新生

摘要:  新闻作品必须传递出真实客观的信息,媒体人不能凭个人感觉制作新闻作品,不能指望所谓后续报道消除虚假新闻报道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在国际私法领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反致与转致。前者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本国的法律,应当适用其他国家的法律;后者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本国法律,应当适用其他国家的法律,而依照其他国家法律,则应当适用本国的法律。套用国际私法的概念来分析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

  2016年的“男子手术后丢肾事件”等新闻事件就具有非常典型的反致特征。媒体没有深入调查,也没有聘请权威机构对报道的新闻事实进行核对,更没有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而只是根据患者个人感受制作新闻作品,结果导致媒体报道发生重大逆转,媒体射向医疗机构的所有“利箭”最终都指向了自己。

  2016年儿童节期间,有媒体报道一名妇女在超级市场盗窃被抓住的新闻。这则报道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媒体预设立场,认为在儿童节母亲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实施盗窃行为情有可原,既没有深入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也没有了解案件发生的来龙去脉,而只是出于情感表达的需要,将一个普通的盗窃治安案件变成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结果导致事实出现“大逆转”。

  部分新闻传播学者认为,一些新闻报道之所以出现“大逆转”,根本原因就在于,记者采访报道没有坚持真实客观的基本原则,没有按照平衡性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结果导致采访报道变成了记者的主观表达,新闻作品出现所谓反致现象。解决新闻采访报道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坚持真实客观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守平衡报道的原则,必须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具有权威性的新闻作品。媒体不能为了迎合社会情绪而炮制新闻作品,记者不能为了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在任何情况下媒体都必须坚守专业主义的立场,勇于探求事实真相,绝对不能听风就是雨,导致新闻报道出现非常明显的反致与转致现象。

  新闻报道的“一波三折”,表面上看反映出媒体的反思精神。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指望“跟踪调查”探究事实真相,或者试图通过“跟踪报道”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那么最终很可能会贻笑大方。

  部分新闻评论者认为媒体之所以报道上述事件,是因为它迎合了社会普遍情绪,容易引起社会共鸣。虽然这些新闻作品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新闻报道的背后反映出整个社会复杂的关系,反映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这种新闻报道“结果论”非常有害,它一方面彻底模糊了新闻报道与政治宣传之间的界限,把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变成了赤裸裸的社会宣传;另一方面试图通过虚假新闻,引起社会广泛争论。这样做不仅会激化社会矛盾,而且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如果这样的新闻作品越来越多,媒体就会失去权威性和严肃性,就会成为各种谣言的发源地。

  新闻作品必须传递出真实客观的信息,媒体人不能凭个人感觉制作新闻作品,不能指望所谓后续报道消除虚假新闻报道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在新闻报道中少一些反致与转致,不仅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也有助于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号召力。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1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