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罗辑思维的另类思维

2017-02-15 16:05:26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2月上   作者:张涛甫

摘要:  罗辑思维不抖机灵,而是扑下身子“扎硬寨,打呆仗”。

  互联网江湖充满了传奇,罗胖是其中的一个。这位从央视走出的传统媒体人,转身进入新媒体,转型相当成功,他打造的罗辑思维,成了一款现象级的新媒体形态。

  罗胖的成功源于他的保守和前卫。保守和前卫,这两个对冲的形容词,居然在罗胖身上得到了和谐的安顿。

  罗胖的保守表现在:在互联网主导的媒体迭代时代,他没有一股脑地将传统媒体沉淀多年的优势抛掉。这种优势就是对内容的虔诚和坚守,坚持以高品质的内容赢得受众的尊重和重度依赖,哪怕远离尘嚣,宅在深巷里,仍坚信:只要酒好,不怕没顾客。

  罗胖的前卫表现在:他在大家争先恐后跑到大街、马路上吆喝、拉客的时候,没有窝在巷子里,而是主动出击,直接把酒直销到顾客的嘴边。他没宅在传统媒体的“逻辑思维”里,而是以“罗辑思维”与自己的过去告别。罗胖的前卫还表现在:在大多数新媒体竞相在流量注意力版图上圈地的时候,在前后左右的同行扎堆博取眼球赚钱的时候,在别人抖机灵赢得脉冲式影响力的时候,罗胖斜刺而出,千里走单骑,玩起了头脑风暴,不跟大家比拼眼球战略,而是以头部战略,颠覆新媒体江湖的流量逻辑。在这一点上,罗胖的罗辑思维可谓是徐沪生“一条”的知音。罗辑思维、“一条”的玩法与门户“元老”、头条“新贵”不同:前者属于“深挖洞”“滴水灌溉”、深耕用户的类型;后者是“广积粮”“大水漫灌”、圈地运动的类型。

  互联网在中国前20年的成长史是新媒体的镀金时代,也是市场版图的扩张史。在这段黄金20年里,新媒体江湖弥漫着乐观主义的气息。在新媒体人面前,市场机会似乎永不会枯竭,市场版图似乎永没有极限;在很多人看来,互联网这个盘子足够大,可源源不断地接纳成群结队的新进者,正是基于对新媒体的乐观,互联网行业的泡沫才被吹得越来越大,而且,这种泡沫还在接力传递,以近似的逻辑复制着他人的传奇。这种相似性表现在:无论是先行者,还是迟到者,多数在重复着同样的市场战略,那就是在看似永无边界的市场上“收割”网民的流动注意力,大家多拥挤在一条思维的巷子里,竞相把心思用在怎么抓住网民朝三暮四的注意力,于是争先恐后地抖机灵,哪怕收获昙花一现的眼球围观。无论是自媒体,还是机构新媒体乃至平台型媒体,多把心思铆定在网罗网民的注意力上,尽可能将注意力的盘子做大,于是大家都是在中低端用户上拼体力,也就是在金字塔底部寻求市场最大化,结果,严重忽视了中高端的用户。其实,真正打动中高端用户,仅靠眼球战略是不行的,还需要头部战略。而且,仅仅意识到头部的重要性还不够,还得有实现头部战略的能力和耐力。罗辑思维CEO脱不花所说的“扎硬寨,打呆仗”,解决的就是头部战略的能力和耐力问题。

  “扎硬寨,打呆仗”的前提是要意识到头部战略的重要性。罗辑思维绕过熙熙攘攘的眼球大路,捕捉到信息消费升级的战略机遇,脱不花提出:消费升级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不是供给问题,不是大家没有钱的问题,而是大量中产阶级有钱之后根本不知道买什么。她认为,内容生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杀时间”的内容——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离钱最近的一类,用户希望更有趣、更嗨地来度过自己的时间;另一类是“省时间”的内容——在大家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省时间”的内容就是要让每个用户都是有效用户,成为你的重度使用者。

  如何让头部战略结结实实地落地,考验着内容战略者的变现能力。在这一节骨眼上,很多人都被挡在了门外,但罗辑思维不抖机灵,而是扑下身子“扎硬寨,打呆仗”。过去一年,他们的团队就在打磨一个“手艺”——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市场里筛选有潜力成为头部的产品,然后定义产品,再把它们打造成头部内容。他们打造的《李翔商业内参》《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等内容产品,都很成功。这说明,从战略到市场变现,罗辑思维把这条不抖机灵的路走通了。

  而这条路,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西藏大学特聘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2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