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全民写作时代,占领塔尖才有出路

2017-03-30 17:30:08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3月下   作者:高金国

摘要:  传统媒体旗下的新媒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令传统媒体人头痛的一件事情是:国家倡导、报人兴奋了多年的“全民阅读时代”迟迟未见踪影,“全民写作时代”却不期而至。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就是:你的顾客越来越少,抢你饭碗的人却越来越多了,或者说,你的客户一夜之间变成了竞争对手。这种形势对“靠码字吃饭”的人来说,不严峻吗?

  除了那些我们聊以自慰的“从媒体走出去做大了公众号”的,还有很多的人,本来是卖菜的、修电脑的、在工地打工、在码头上班的,忽然发现写字、拍视频也能赚钱,于是“闲暇之余”开起了微信公众号;偏偏他们的口味很不同于传统媒体人,偏偏还有那么些人爱看,偏偏还就做大了。

  比如青岛有个在港口上班的小伙子,一不小心做大了,据说他的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渠道的粉丝近千万。一个打工仔,上传自己在建筑工地进行各种高难度“体操”动作的视频,也有了数百万粉丝,这实在有点可怕。

  需要清醒的是:媒体人所谓的“专业”,只是在写作或者拍摄上专业;这种专业,代替不了其他行业的专业。所以,当法医写起了破案小说,新闻或者中文专业的媒体人,是很难在这种专业程度上与其一较高下的。法医、警察、律师乃至打工族写的东西,可能在文笔上略显粗糙,但突出的专业色彩会弥补这种不足。何况,很多时候,应用型、娱乐型的文章,只需要“和说话一样表达”就可以了;会说话就会写作,嘴巴和键盘之间的障碍,不难突破。

  当然,即便不同行业的人都从事写作、拍摄,并不代表都能成名成家;但无可否认的是,“全民写作时代”的确已经到来,毕竟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大大降低了写作和发表的门槛,只要“机缘巧合”(比如恰巧在重大事件现场,或者拥有先人一步的信息资源),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机会可能就近在眼前。

  传统媒体以及媒体人,该做怎样的转变,才能适应不期而遇的“全民写作时代”?答案只有一句话:当全民都开始写作的时候,我们只有占领金字塔的顶端,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职业媒体人必须成为顶尖的写作者、拍摄者。省级媒体人,要成为省内一流的文字或者视频、图片工作者;地市级媒体人,要成为地市顶尖的写作者;全国性媒体人自然也要站在全国一流的高度,而不能仅仅把自身的成长寄托于媒体平台。这是传统媒体人在全民写作时代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面对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媒体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比如,一个地级市,几十个局级单位,都有了自己的信息发布渠道,特点是小而散——这倒不是关键;关键的问题是,一个局的发布渠道,往往只能从这个局的角度和视野看问题,是有局限的。地市级的职业媒体人,一定要有地市级的视野,把自己毫不谦虚地设想为书记、市长,从他们的角度和视野思考问题。这样的宏观,这样的全局观,才对得起“职业”二字。沦为局级网站、公众号传声筒的媒体人,是没什么前途的,因为你所做的,全民都可以做到。

  至于社会新闻、突发事件的传播渠道多样化,乃是大势所趋。以前要求记者“第一时间到现场”,现在依然这么要求,但记者的速度无论如何赶不上“恰巧在现场、恰巧带着手机、恰巧有个公众号”的目击者的速度。所以,不必抱怨记者,但现场背后,总有着“前因”、总有着“后果”——“前因”和“后果”,这些普通受众看不到、目击者挖不到的东西,正是记者一展所长之处。

  传统媒体人的思路要变,传统媒体的思路更要变。固步自封没有出路。情况已经越来越清晰:如果传统媒体主动创办新媒体、占领新媒体市场,他们的日子就相对好过;如果传统媒体固步自封,在新媒体方面毫无作为,眼睁睁看着“社会资本创办的新媒体一夜之间做大”,他们的日子就更为艰难。

  一个社会资本创办的公众号,即便不做新闻、不与传统媒体正面交锋,只要粉丝数量足够,依然会分流巨额的广告投入。当一个城市有那么几个粉丝上百万的公众号,还有什么不可能吗?

  与其抱怨,不如负重前行;与其坐视社会办的新媒体风生水起,不如正视不足,奋起直追。传统媒体必须让自己的新媒体彻底占领金字塔的顶端,才有活下去的可能。传统媒体旗下的新媒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3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