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短视频井喷:被资本催生的新闻热情?

2017-04-13 10:16:17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4月上   作者:张灿灿

摘要: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来说,只是发展的补充形式,并非转型的整体方向。

  作为纯文字爱好者,我对短视频并不十分“感冒”。上一次对它关注,还是papi酱刚火的时候。一年来,短视频俨然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风头无两。无论是美拍、秒拍、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还是一条、二更、papi酱这样独具特色的原创视频账号,都赚得盆满钵满。

  最近再次引起我对短视频发展注意的,是两件小事。一件是午休时,同事翻阅新浪微博观看视频,一看就是半小时,简直是kill time的利器。另一件是全国两会期间,我关注的“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竟然推送了评论员视频“献身说事”,以往只有名字或冠以“本报评论员”之名的评论员一一出镜,内容还是人民日报式风格,但从评论员嘴里说出来效果完全不一样。不少读者留言“终于一睹××庐山真面目”“接地气,又洋气”等等,纷纷表露出惊喜的心情。

  小到APP的一个设置,大到人民日报的新栏目策划,创作的热情似乎都在围绕如何更长时间地留住视频用户,如何利用短视频形式展现独家的原创内容。联想起最近几个月发生的新闻大事件,我串联起来一个清晰的趋势:新闻媒体正密集地向短视频进军。

  据媒体报道,2016年10月,新京报与腾讯联手推出“我们视频”新闻视频栏目;不到一周,界面新闻发布短视频纪录片品牌“箭厂”;10月底,南方日报成立名为南瓜视业的视频制作公司,准备做文化脱口秀和纪录片等电视视频节目;12月,浙江日报上线“辣焦视频”微信公众号。媒体的入驻马不停蹄,有坚持“只做新闻不做其他”的,有坚持纪录片视角的,还有主打趣味娱乐资讯类的,无疑都是原有的新闻优势在短视频领域的延续和再发展。

  更令人惊奇的是,从传统媒体走出的人才,也很快成为短视频领域的佼佼者。《外滩画报》原总编辑徐沪生创办了“一条”视频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前CEO邱兵2016年11月辞职后创办了“梨视频”,《三联生活周刊》原副主编苗炜、壹读传媒原CEO兼总编辑马昌博、《中国企业家》原总编辑何伊凡等媒体界知名人士纷纷下海,竟然都选择短视频作为创业第一站。不管新闻类短视频创业能否成功,至少,内容生产水平有保障是可预见的。这可能是2016年门槛最高的创业方向了,“没有主编总编的头衔,你好意思来短视频领域创业么?”

  从新闻角度分析,短视频无疑蕴含着让新闻呈现锦上添花的能量。纯文字单调且需要集中精力发动大脑思考才能准确接受信息,而视频声画合一,还可佐以文字阐释,对观众来说接收更为简单直接,包含的信息也更丰富。真实画面的呈现,也为新闻真实性提供了更直接的佐证,比纯文字更能真实地反映新闻现场,传播效果更好。尤其是突发新闻或者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现场,视频比文字更有说服力。

  从经营上说,短视频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青睐,无非是变现潜力更强,商业化更容易。它具备多种商业变现的可能,在广告植入方面具有过去文字、图片、声音无法企及的优势,文声画合一意味着能承载的广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容易切入。

  资本市场有赔本赚吆喝的底气,传统媒体却不得不思量更多。首先,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来说,本身盈利已经举步维艰。进入短视频领域属于新增新闻业务,这种转型必须更加注重性价比和收益率,强化经营性。其次,成本问题不容忽视。从做新闻的角度看,视频制作耗时长、用人多,成本远远高于单纯文字、图片新闻报道。最后,平台是否给力也是能否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短视频竞争基本靠流量,而流量基本靠平台。是否已有优质平台或能否创造新的热点平台,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统媒体的新业务能否成功。

  人民日报雄厚的实力让他们有试错的底气,而对那些本身就缺乏广告吸引力、变现困难的纸媒来说,不如放弃跟随这波潮流吧,眼下的生存更重要。短视频对传统媒体来说,只是发展的补充形式,并非转型的整体方向。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个领域至少还能产生10个papi酱级别的IP。谁又知道,这些大IP会是传统媒体出身吗?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4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