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吴晗:追求民主,论说政治

2017-05-12 16:47:09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5月上   作者:高明勇

摘要:  百年言论史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论政与从政的平衡,也就是知识分子与政治政府的关系处理。

  他生前有不少公案,比如关于拆除北京牌楼与梁思成、林徽因的争论,比如整风反右运动中与章伯钧、罗隆基、储安平的分歧,比如挖掘明十三陵定陵与郑振铎、夏鼐的争议,以及“海瑞罢官”所牵出的是是非非。

  百年言论史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论政与从政的平衡,也就是知识分子与政治政府的关系处理。显然,在吴晗身上,这一议题的答卷并不理想。但这,并不能抹杀吴晗在言论史上的价值。

  不管是作为政论家的吴晗,还是作为杂文家的吴晗,1949年都是一个分水岭。早年的吴晗,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后执教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并加入民盟。

  作为史学专业出身的知识分子,吴晗似乎对报纸、舆论与民主、政治的关系看得更为透彻,他在《报纸与舆论》一文中提出一个观点:“一个国家的前途,发展或停滞,向前或落后,繁荣或衰落,最好的测验器是这一个国家的报纸能不能、敢不敢代表舆论,这也是说明了这国家是为人民所统治,是为人民谋幸福,或是为少数人所统治,为少数人争权利。”

  吴晗认为,批评、指责、提出纠正、贡献意见,都是人民应有的权利。他呼吁:“我们要建筑真正的民主政治,自由世界,要从报纸能尽报导(道)批评的责任,替人民服务,用公正的舆论来监督政府,指导政府开始。”

  “民主政治”是理解1949年以前的吴晗的一个关键词。

  1946年7月,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分别于11日、15日接连被暗杀,相差四天。吴晗都在第一时间撰文悼念,于7月14日写《哭公朴》,7月16日写《哭一多》(1946年7月18日《上海周报》第46期)。正如他在自传中所写:“悲愤之极,我要用文字来控诉。接连在《群众》《周报》《民主》《文革》和《文汇报》上发表多篇追悼的文章。”

  在《哭公朴》一文中,吴晗写道:“公朴,你不会死.你永远不会死,死去的是一个万万人所痛心疾首的政权。”据悉,李公朴的墓志铭“为民主而生,也为民主而死。生为民主,死为国殇!”即源于此。

  吴晗有三篇论政名作,分别是《论说谎政治》(1946年1月1日《昆明新报元旦增刊》)、《论打手政治》(1946年6月23日《上海周报》第43期)、《论暗杀政治》(1946年7月28日《上海民主周刊》第43期)。

  他在《论说谎政治》中评论说:“谎话政治不结束,中国人民的命运永远是问号。谎话政治不结束,中国人民的生活永远无法改善。谎话政治不结束,人民所要求的和平团结民主永远落空。”

  在名作《给士兵以“人”的待遇》中,吴晗提出:“从征兵的机构保甲长开始,以至送兵长官,部队长官,揭出一切黑暗的非法的情形,从根本解决。以全国的财力养兵,涓滴归兵,使兵士有报国杀敌的机会。尊重兵士的人权,给兵士‘人’的待遇!”

  吴晗的杂文集《投枪集》,被认为“足以奠定作者在现代杂文史上的地位,因为它是‘鲁迅风’精神的延续”。

  正如他所言:“这一切,都为了战争,为的是不被奴役,不被虐待,不被屠杀,从黑暗中挣扎出来,从苦痛中挣扎出来;为的是我们民族的自由和独立,为的是民主生活的享受。”(《吾人并非为制造一批百万富豪而战》,1945年8月3日《昆明民主周刊》)

  吴晗因与邓拓、廖沫沙合写专栏《三家村札记》,“文革”中被诬为“三家村”反党集团首领,1968年被投入监狱,1969年10月10日含冤去世。1979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北平市委决定,为其彻底平反。

  (作者为凤凰网评论总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5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