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房地产舆情信息值得重点关注

2017-08-11 16:40:03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7月下   作者:陆高峰

摘要:  眼下关于房地产的各种耸人听闻的信息真假难辨,易引发受众的非理性行为,须加强监管。

  “直降50%!这个城市房价遭遇腰斩!?”“房价疯涨和沧州情况相似!如今炒房客大量抛售!”“央媒怒揭房价黑幕:他们用9大套路撬高中国房价!”“降了7000,房价危险了?”“淄博房价再创新高,高出天际!”“上海房价要跳水?15条地铁沿线最新房价一览表!”“长沙7月最新房价出炉!差距极大!看看你买得起哪个?”“高房价背后的‘犯罪’套路:北京380万房主联系不到、上海10%房子是空的!”“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房价”“632亿大甩卖!首富离场、房价暴跌,楼市进入最残酷阶段!”……微信、客户端、各种手机浏览器推出的资讯中,长期充斥着各种炒作房价暴涨或暴跌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扰乱正常的房地产市场秩序,误导人们产生非理性房产交易行为,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冲突,产生不稳定社会因素,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加强监管治理。

  房地产引发的社会问题进入活跃期,信息失实失控容易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房地产纠纷引发的打砸楼盘、聚众集会、上访,甚至堵路等过激事件时有发生。如昆明某小区因物业管理纠纷引发打砸楼盘事件;合肥东城某热销楼盘疑似捂盘待涨价,引起购房客户不满,当场发生打砸售楼部事件;云南呈贡某项目因楼盘停工退款难,聚集100多名业主怒砸售楼部;成都某楼盘承建方与开发商因工程款结算问题,纠集百余人聚众打砸,出动200多警力处置;济南某售楼处因交房时未取得综合验收备案证明,被情绪激动的业主打砸;无锡某楼盘上百位业主包围售楼处……六盘水、咸阳、沧州、嘉兴等地均发生业主过激维权事件。房地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房地产信息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绝大多数已经购房或准备购房的人来说,在房地产方面的投入都占据收入的相当大部分。人们对于涉及自己直接经济利益和居住安全的房地产的关注程度,甚至远超过对于相对间接的环境问题的关注。由于房地产信息与人们切身利益关系密切,涉及人员面广量大,有关房地产市场和价格的任何风吹草动,不仅会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而且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和情绪波动,甚至引发非理性行为,从而隐含巨大社会风险。一些失实虚假信息,很可能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诱因。

  房地产市场规模庞大,涉及的利益群体众多。房地产市场不仅与普通购房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同样也与开发商、经销商、中介机构、炒房投机者、媒体推广机构、物业管理机构等诸多利益群体密切相关。为了尽最大可能从房地产市场分一杯羹,这些利益群体都可能为了自身利益炒作发布虚假房产信息,甚至故意编造谣言,制造市场波动和心理恐慌。

  2016年9月前后,上海市就出现一些房产中介人员为提升房产销售业绩,故意在网络上编造、传播谣言,扰乱购房者心理预期,导致市场情绪过热,消费者非理性抢房,甚至为购房而扎堆离婚的现象。虽然上海市一次性拘留了7名涉案人员,处理了18个微信公众号,但是所起的震慑作用仍然有限,网上有关房地产的虚假炒作信息仍然屡见不鲜。

  一些网络和新媒体运营机构为了从发布新闻推广类或者舆论监督类房产信息中获利,不管是否具备相关新闻采编和信息发布资质,纷纷开办房地产相关栏目,擅自采编发布房产信息。如北京乐居网就曾因违规解读国家房地产政策、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等行为受到网信办约谈。目前很多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房地产新闻类信息、评论和政策解读,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均属于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非法发布。对此,管理部门应该引起更多重视,加强对于房地产信息发布主体资质和发布内容的审核监测,以便防患未然,及时化解有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微信舆论的传播特征、机制及舆论生态多维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5BXW055)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副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7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