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微信公众号拐点将至未至

2017-10-17 21:43:35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8月下   作者:叶铁桥

摘要:  微信公众号的真正拐点何时到来,取决于信息个性化推荐的进展速度。

  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到今年8月,正好走过5年时光。这5年内,微信公众平台创造了种种奇迹——自媒体的历史性崛起应归功于它;内容创业的风口也由它造就;整个传播格局的改变,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信公众号之前,可能很难有一个平台——即使微博也没做到——对个人的传播能力赋予这么强大的能量。

  走过5年的微信公众号,进入疲乏期。最近,讨论微信公众号打开率降低的文章越来越多,唱衰微信公众号的声音开始变得刺耳起来,因为一些行业意见领袖也开始发声。

  知名自媒体人“小马宋”发文表示“微信公众号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他说:“公众号的打开率其实一直在下降,更要命的是,我最近发现,转发文章的打开率也在下降。以我的公号为例,以前一个转发大概能带来10个阅读,现在可能都不到5个了。”另一位知名自媒体人“和菜头”随后撰文《也谈公众号的衰落》,接着冯大辉、池建强、魏武挥等行业意见领袖也加入讨论中来。

  虽然没有切实的数据做支撑,但从号主们的普遍反映来看,公众号打开率下降,恐怕是不争的事实。

  打开率下降的一个原因,毫无疑问跟公号越来越多有关。微信官方今年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2000万个微信公众号——公众号确实太多了,摊薄了每个公众号的被关注概率。13.95亿人拥有超过2000万个公众号,平均每70人就拥有一个公众号,这明显供过于求。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使这里面有很多是僵尸号,能够持续供给优质内容的公众号仍在增加,这些号既来自个人运营者,更多的来自机构运营者。

  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得不考虑,那就是我国新网民的增速在减缓。早在2015年,CNNIC就发布消息称,我国非网民的上网意愿持续降低,从2011年的16.3%逐渐下降至2014年的11.1%,未来非网民的转化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网民规模的增速将继续减缓。号越来越多,网民却没有增长这么快,结果可想而知。

  第三个因素,我认为是微信公众号的新鲜劲过去了,号主能尝试的新形式,用户见怪不怪了。这正如“小马宋”在《忧桑,公众号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中所感叹的:“观众的口味在变,而你即使还是幽默如昨,也已经是明日黄花。”

  微信公众号是非常“吃”内容的,即使不能做到日更,一周两三更总是需要的。若只是凭观点和才华吃饭,哪有那么多内容输出?即使像“六神磊磊读金庸”等风靡一时的大号,作者的观点和才华也会像倒置的沙漏一样,总有漏完的一天。即使自己觉得还能输出,但用户不见得会买账,他们有审美疲劳。所以,今年上半年微信公众号出现打开率拐点,一点都不让人奇怪。

  但阅读数出现拐点,并不意味着微信公众号的拐点已至;相反,随着微信越来越成为全民APP,微信公众号的价值将越来越凸显。如果此时放弃这个平台,所收获的失望,可能远远大于对打开率下降的失望。

  微信公众号的真正拐点何时到来,取决于信息个性化推荐的进展速度。

  现在受众接触内容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主动订阅;一种是接受社交分发;一种是接受个性化推荐。

  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接触内容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订阅。但社交媒体兴起后,接受社交分发越来越成为趋势。2014年12月,张小龙在一次演讲中就谈道:“20%的用户到订阅号里面去挑选内容,然后80%的用户在朋友圈里去阅读这些内容。”1:4,这就是社交分发兴起后,用户主动订阅和接受社交分发的比例。

  2012年,今日头条诞生。随着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机器分发方式的崛起,内容的个性化推荐越来越成为趋势。

  虽然对于用户来说,主动订阅、接受社交分发、接受个性化推荐这三种内容获取形态都会存在,但三者之间的比例出现了大幅此消彼长的态势。

  个性化推荐的分发方式越来越盛行,必然会挤占社交分发的空间。随着机器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大,这种分发方式会变得愈加主流。这才是主打主动订阅和社交分发的微信公众号,在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如果信息个性化推荐真正能做到“千人千面”,那可能就是微信公众号走向历史性衰落的一天。

  (作者为“刺猬公社”创始人)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8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