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内容+技术=出路

2017-11-08 10:48:23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9月下   作者:高金国

摘要:  技术不是传统媒体的优势,但是否可以“内容换技术”?是否可以嫁接、合作呢?

  有一点是传统媒体人可以聊以自慰的:传统媒体发展周期慢,消亡的周期也慢,能坚持;新媒体发展周期快,消亡的周期也快。

  微信公众号是新媒体吧?可在新技术面前,它居然也“显老”了。用户数迅速膨胀到八九亿的微信,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遇到了瓶颈;巨大的用户基数让它作为社交平台依然没什么顾虑,但承载着媒体功能的微信公众号,感受就颇为深刻了。对众多微信公众号的操作者而言,订户数量不增反降、已有用户的稿件打开率、打开稿件后的阅读完成率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形势严峻。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技术力量”重新被巨头们重视了起来。其结果,就是出现了一大批“号”,比如腾讯的企鹅号、阿里巴巴的大鱼号、百度的百家号、搜狐的搜狐号等等。

  “春江水暖鸭先知”,向来就不怎么重视技术、在技术上也没什么长处的传统媒体,往往是感受不到寒意的。传统媒体人对技术的忽视甚至漠视,导致他们无法感受到技术的力量。这是比较可怕的。

  今日头条刚刚红火的时候,它这种“根据用户喜好,主动向用户推送其感兴趣内容”的方式,曾经遭到很多嘲讽和质疑。有人曾经发文说:今日头条给我推送的全是粗俗、下流的内容,难道我就这么不堪吗?有报纸发表评论,质疑这种抓取行为对版权构成巨大侵害。这两点都是存在的,然而无形中都被改进了。或许差别就在这里:我们在说,他们在做。

  不少“主动推送”的公众号平台加入了“阅读完成率”指标,推荐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标题党的敌人,就是“阅读完成率”。如果一篇文章只是靠标题博眼球,用户打开了,发现上当,看都不看就关掉,“阅读完成率”就会很低,平台也不会再给你推送了。如果一个关键词,比如“郭德纲”,每次你的“阅读完成率”都接近100%,那么你会发现,公众号给你推送相关内容的比例会大大提高。

  版权问题,起初也是存在的。但有了各种“号”之后,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了。不管是头条号还是企鹅号,都是自媒体作者在写,版权归他,和平台没有直接关系。

  各种“号”的出现,可以看作微信公众号的升级版。两者在技术上的根本区别,是微信公众号只能被动等待读者订阅,不能主动推送。从这个角度而言,它和新浪、微博等传统网络媒体没有根本区别。

  头条号、百度号、企鹅号等,却可以依靠自己的技术手段,利用自己上一级的用户资料库(比如今日头条、百度、腾讯),进行主动推送。

  形象点说,订阅类的公众号、APP是对用户说:“你来吧!”推送类的则是:“你不用来,我过去!”

  新媒体那么多,手机容量有限,有那么一两个看新闻的主打软件足矣,谁会让手机满屏都是新闻APP呢?用户“主动订阅”的需求日趋减弱,也就意味着新闻APP日趋饱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推送类公众号进一步彰显了技术的优势。我做了一个对比:内容、标题完全一样的同一篇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后,点击量只有100多;但在与之关联发布的企鹅号上,经过推送后,阅读量很快突破了7000。

  传统媒体一向以内容为长,但万不可因此而轻视技术,即便无法与这些大平台并肩,至少在心理上不可对其等闲视之。我们的媒体融合,是否充分重视了技术,还是过于依赖内容、对技术有所忽视呢?

  以前是新媒体时代,现在是“新媒体2.0时代”;以前读者玩新媒体、自媒体都觉得新鲜,用手机关联世界,少不了要有新闻类的APP,这是“用户主动来找我”的时代;现在不同了,用户懒了,刁钻了,没事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删APP了,已经进入“用户不想来,我要亲自去”的时代了。

  对于技术,多数传统媒体人都是外行,但这不等于做不了技术。最宝贵的,就是传统媒体的用户资料库。这就是传统媒体的“云”,关键是如何做好计算,把不同的内容,推送到不同的用户面前。这样做APP,才是有出路的。

  内容是基础,但技术的力量不可忽视;内容+技术,传统媒体才有出路。技术不是传统媒体的优势,但是否可以“内容换技术”?是否可以嫁接、合作呢?还是那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9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