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评论“重器 ”

2017-11-30 14:38:56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11月上   作者:张涛甫

摘要:  人民日报评论部关注、正视舆论热点,但不盲目跟风,善于在热点之外谋划议题,也善于从执政的高度设计话题。

  人民日报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媒体“看台”,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通常在第一时间通过人民日报传播到全国。人民日报评论以很强的针对性与权威性,成为外国解读中国政治的风向标,以及国内各界判断时局的重要参考。人民日报评论被视为中国官方舆论的代表,是中国主流评论的“重器”。

  曾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卢新宁说过:“在信息以秒杀计算的新闻高压锅里,评论早已成为兵家必争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里,面对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受众,主流媒体评论如何发声,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做到“因时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党媒评论的职责在于:为转型中国提供辩证认识论,做社会舆论的压舱石、导流器、减压阀,让主流价值有机会在观念竞争中胜出,为改革大业向前推进注入更多正能量。

  人民日报评论以政论见长,是中国政治评论的首席“演奏者”,其定位与其他媒体不同。卢新宁有言:“党报评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权威性,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以具体事件和现象为载体,旗帜鲜明地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信念,及时鞭挞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促进政府和群众的意见沟通,从而凝聚人心、促进共识、传播核心价值、捍卫执政理念,成为政府治国理政的‘监督员’、维护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

  人民日报政论的特征是:顶天立地,义正词严,字正腔圆。所谓“顶天立地”,就是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喉舌,需要传播中央声音,站在执政党高度发声,登高望远,把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政治议程传播到社会,做中央和基层沟通的主流管道,同时要倾听人民的声音,反映社会诉求;所谓“义正词严”就是权威性。人民日报评论强调一言九鼎,代表主旋律声音,摆事实,讲道理,“熨平”疑点,分析难点,引领舆论,把握方向;所谓“字正腔圆”是指:铿锵有力,斩钉截铁,直接明快,立场分明,不哗众取宠,故作惊人之语。评论写作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在观点的交流碰撞中达成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

  人民日报评论要有敏锐的新闻感和问题意识,同时要有精准的判断力。有的热点问题,政治上很敏感,对此如何面对?人民日报评论员艺高人胆大,能正面应对敏感社会事件。如,2011年年底发生在广东陆丰的乌坎事件,举世瞩目,特别敏感,危机高热,不乏境外媒体“趁火打劫”。评论《“乌坎”转机提示我们什么》,立意精准,立场明确,体现了人民日报评论员很高的驾驭敏感题材的能力。文章提出,面对群众的利益诉求甚至是矛盾冲突,地方政府要有高度的大局意识。一方面,要看到“群众利益是发展的最终目的”,“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最大的政治;另一方面,要扫除面对群众的“对手思维”,把解决群众利益问题“作为检验干部群众观念、宗旨意识、领导能力的试金石”。社会管理得好不好,不在于是否存在矛盾冲突,而在于能否很好地容纳和化解矛盾冲突。“乌坎转机”告诉我们,要减少社会矛盾的触点、降低燃点,必须将社会管理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解决好群众利益问题。

  人民日报评论部关注、正视舆论热点,但不盲目跟风,善于在热点之外谋划议题,也善于从执政的高度设计话题。如,2011年3月24日至4月14日,人民日报评论部发表主题为“如何协调社会关系”的系列文章:《让“利益杠杆”撬解社会矛盾》《以“社会共识”涵养公序良俗》《理顺结构才能舒缓“社会焦虑”》《让“社会组织”助推社会和谐》;同年4月21日至5月26日,人民日报评论部连续发表5篇主题为“关注社会心态”的系列评论文章:《“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执政者当以包容心态对待“异质思维”》《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希望杜绝一切非理性言行是不现实的》《执政者要在喧嚣中倾听沉默的声音》。这些系列评论皆是人民日报评论部主动设置议题的结果,效果积极正面,社会反响良好。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西藏大学特聘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11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