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自媒体洗牌的时间到了

2018-01-04 10:42:46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11月下   作者:叶铁桥

摘要:  如果要进一步深入服务用户,自媒体还需要更多的技术赋能。

  此前,我曾在本专栏写过《微信公众号拐点将至未至》,谈及“走过5年的微信公众号,进入疲乏期”。如今,讨论微信公众号打开率降低的文章越来越多,唱衰微信公众号的声音也开始变得刺耳起来。

  这一观点得到了数据支持,11月16日,“2017腾讯媒体+峰会”在上海举办,腾讯公司副总裁陈菊红在会上发布了《未来地图: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这份报告是腾讯基于旗下企鹅智酷网民调研平台对91000名用户调研后得出来的。报告中的一个数据显示,2017年有超过2/3(67.2%)的用户关注的自媒体账号数量不再增加,其中约1/4(超过25.6%)还有所下降。28.7%的用户比上一年减少了分享自媒体文章。

  报告还提及,中国的自媒体用户中,有56.1%对自媒体内容质量表达了明确的担忧,认为需要改进,其中19-25岁的年轻人,不满意度最高。在学历细分中,高学历人群对自媒体内容的担忧明显高于低学历人群。

  这是自媒体发展历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情况。自互联网出现后,自媒体就蔚然成风。尤其以微信出现为分水岭,中国自媒体的发展,有如“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为什么微信是分水岭呢?因为微信是真正的国民级应用,有一本名为《伟大创意的诞生:创新自然史》的书,里面提到珊瑚礁虽然仅占地球表面的1/1000,却有约占海洋生物种类1/4的物种生长其间,生态无比繁荣和蓬勃,展现出了强大的生态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微信也像个巨大的珊瑚礁——有9亿多用户、2000多万个公众号,自媒体人既能在上面轻松地获得用户,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上面变现的机会远远大于BBS、博客或微博,所以极大地刺激了公众号这种自媒体风起云涌。

  但任何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即使微信的用户量再巨大,即使整个生态再繁荣,用户的倦腻,是一款产品由盛而衰难以逃脱的宿命。陈菊红在报告中公布的数据,已经预示着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的拐点已经到来。

  其实,在11月8日,微信官方公布过微信公众号的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微信公众号的月活跃账号350万个,比去年增长14%,用户量近8亿,比去年增加19%。虽然数据仍在增长,但问题在于,这些用户的行为发生了改变。

  那么,接下来,在中国发展极为蓬勃和浩荡的自媒体,会出现什么变化呢?我的预测是这样的:

  首先,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虽然活跃但一直找不到变现机会的自媒体,将逐渐萎缩甚至消亡,而大号在机构化之后,不仅会越来越大,而且会横向扩张。“新榜”发现,今年以来,有越来越多头部大号开始发力矩阵号。比如情感号“小北”,目前已搭建起有40多个号的矩阵,服务更细分的情感需求。而拥有千万用户的“咪蒙”,又发展了“才华有限青年”“我又宅了一天”“好疼的咪蒙”等。“新榜”的文章显示,据咪蒙介绍,接下来他们还会针对不同细分阅读市场推出更多矩阵号,比如视频类账号等。

  “洗牌”是由早期到中后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像都市报刚刚创刊那阵子,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好几份都市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和人才纷纷向头部都市报集聚,一座城市中强势的都市报常见的就只有一两份了。

  自媒体的发展也会像这样,不能脱颖而出的必然会死掉。尤其是那些营销号和鸡汤号,估计面临的困境会更大。

  其次,优质内容将回归。陈菊红的报告显示,有56.1%对自媒体的内容质量表达了明确的担忧,这也体现了内容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用户对现有内容消费市场的不满足。这种不满足其实是在呼应优质内容的回归。现在,优质内容的价值也正在不断浮现出来。未来优质内容的价值还将不断被重塑,优质内容的回归也是内容产业的一大趋势。

  再次,技术赋能会进一步加强。自媒体比如微信公众号整体来说还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方式,技术含量不高。但随着各种赋能工具的出现,尤其是像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和推广不断加强,自媒体跟技术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现实情况也表明,内容服务只是自媒体服务的一个方面,如果要进一步深入服务用户,自媒体还需要更多的技术赋能。而跟技术的结合,也是原始积累较丰厚的大号比较投入得起的,这也会进一步强化大号的领先优势。

  从这些层面看,在不远的将来,对大多数自媒体来说,前景并非美好。

  (作者为“刺猬公社”创始人)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11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