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想不到,皇太极还挺懂宣传

2018-04-18 09:35:55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月下   作者:高金国

摘要:  “让人看”是第一步,“有干货”是第二步,缺一不可。

  这件事,我本来是当笑话看的。满清入关之前,后金(满清的前身)首领皇太极为了让将领们好好学习先进文化,悄悄派人去大明境内买书。买什么书呢?当然学以致用最好。都是带兵打仗的,就买兵书吧。明朝出版业很发达,兵书很多,派去出差的人眼花缭乱,只好各买一本,让皇太极自己挑。皇太极挑来挑去,就它了!于是后金将领们,人手一本兵书,作战之余,认真苦读。书皮上四个醒目的大字:三国演义。

  拿《三国演义》当兵书?当时我就笑喷了。笑了很久,我笑不出来了:皇太极这人,太高明了。照这个发展趋势,大明不亡才怪。

  后金没有宣传部,但毫无疑问,皇太极很懂宣传;而他的宣传策略,甚至比我们现在很多机关、媒体都高明。

  我们的宣传,包括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很喜欢一个词儿:高大上。普通的稿件,一定要拔高,一定要体现背景,一定要高深莫测,这样才显得有学问、有水准;普通的公文,一定要结合国内国际,给居民发个通知、做件实事,也要用几句最新套话、打个官腔,仿佛没有这些官话,基层就啥事都不干了。

  所以,如果他们给后金将领选兵书,一定跑不出最高大上的两本:第一本是《太公兵法》,传说作者是姜太公,这是兵家之源,一定要认真学哟!第二本是《孙子兵法》,作者自然是那个孙子,这家伙是“兵圣”,更得好好学!于是,后金将领们瞪圆了双眼,看着“兵者,诡道也”,回头问老师:“老师,这句话一共七个字,我只认识一个,剩下的三个你给我解释一下吧!”

  嗯,不是我算术不好,后金将领就这个水平。让他们看《孙子兵法》,每人至少要配上一个排的老师。文盲半文盲为主,让他们学兵法,简直是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但是,明朝书生袁崇焕连续多次重挫后金军队,严重地刺激了皇太极,让他知道了文化有多么重要。

  不学还不行,学又学不了,皇太极的策略很高明:我先引导着你,让你喜欢,慢慢你就爱学习了——怎么感觉和教育子女差不多呢?

  明朝的百姓,也是文盲、半文盲居多。出版商们为了扩大销售、多挣钱,希望老百姓也买,所以《三国演义》编排得非常鲜活,插图很多。估计没几页就一幅图画,就算不认字,看图也能看个大概。所以皇太极一眼就喜欢上了:简直给俺们量身定做的啊!

  别说,这样的宣传普及,还真有效果,后金为了攻入大明,把什么反间计、离间计(有人认为袁崇焕就是这么死的)、激将法全用上了。

  达到这样的效果,原因很简单:务实。

  所谓务实,就是“先让人看下去,再考虑怎么教育、引导”。

  说真的,现在很多媒体的稿子,我是看不下去的。那时候我的状态很焦灼,因为,从标题(有些标题的确很诱人)来看,这篇文章应该有点干货,于是我边看边找——因为我关心它标题里面提炼出来的那点料,可就是找不到;文字太长,啰嗦之处多,啃半天吃不到馅儿,干脆扔了。

  其实现在的“准标题党”基本一路货色,都是两声:刚看到标题,“哎呀”一声,这个标题好惊悚啊!看完之后,“切”一声,表示很不屑。

  前两天看到一个“羽绒服发生爆炸”的标题,我就发出了这么两声:一开始吓得一惊一乍,看了之后才知道是煤气泄漏遭遇了羽绒服上的静电,绝对的小概率事件。

  这还算好的,毕竟我点进去了;相当于看《三国演义》,被它的插图吸引了。可是,光看图能行吗?我还要学兵法呢!你总得给我点干货吧?要不然我以后怎么相信你呢?

  所以,“让人看”是第一步,“有干货”是第二步,缺一不可。有些文章标题太板,居高临下、一本正经的样子,内容可能很好(像《孙子兵法》),可你端着架子,读者就不捧你——这年头,谁还花钱请个大爷在家供着啊!所以标题必须活泼,不活泼皇太极都不放过你。但也不能像那个“羽绒服爆炸”,吓人一跳,进去一看,全是中学生就知道的常识,也不行。再说了,这能叫羽绒服爆炸吗?煤气泄漏就是煤气泄漏,说得太玄乎,就不客观了。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