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费巩:学术救国,宪政至上

2018-04-22 23:16:19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4月上   作者:高明勇

摘要:  研究政治,进而论政,必然切中要害。

  费巩这个名字,估计今天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陌生,因为他不仅仅是学术史上的失踪者,更是言论史上的失踪者——同时也是肉体上的失踪者,和储安平一样,活不见人,死不见尸。1945年,大学教授费巩的失踪,轰动一时,也成为悬案。

  十几年前,学者傅国涌在《“石不能言月渺茫”——费巩之死》中感慨:“费巩早已被遗忘,他的文章、他的书我们今天也很难读到。我为本民族上个世纪曾有过费巩这样的知识分子感到骄傲,同时我也为我们长期以来对费巩的遗忘感到羞耻。费巩先生实在是不该被遗忘的人。”

  费巩1905年生于江苏苏州,曾就读于复旦大学政治学系,并赴牛津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1931年,他毕业归国,中途取道苏联,回国任《北平日报》社评委员,并在中国公学任教。

  费巩的一生,研究政治学,尤其钟情宪政民主,始终和政治密切相关,而其在学术史研究宪政和言论史上论政的价值,也得益于政治。所以,他说出“任刀斧加身,决不出卖灵魂”的名言,并不意外。

  1932年,他回母校复旦大学任教,讲授中国的政治制度。翌年,应聘到浙江大学任教,讲授政治经济学和西洋史。抗日战争爆发后,费巩随浙大内迁至贵州遵义,并于1940年8月受竺可桢邀约,出任训导长,深受师生尊敬。

  虽然费巩去世时年仅40岁,却著作颇丰,如《英国文官考试制度》《英国政治组织》《比较宪法》《瑞士政府》等。

  1931年,26岁的费巩在《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又名民仆制度)一书中,观察了英国文职官员的编制、职权、考核、升降、待遇等制度和具体的实施办法,并论证民仆与人民的关系。“人民视民仆为政府佣人……民仆忠勤廉洁,踏实地真为人民办事。可以三年无内阁,不可一日无民仆。民仆何尝有侵危人民以自利之心。”

  1944年,国民党一党专政控制加剧,费巩接连发表政论,抨击时弊,在言论史上发出耀眼的光芒。如《政治风气之转移》(《大公报》,1944年4月18日),《民主政治与吾国固有政制》(《东方杂志》第四十卷第七号,1944年4月),《实施宪政应有之政治准备》(《民宪》第一卷第五期,1944年7月),《人民自由与国民大会——论制宪应据之原则》(《宪政》第九号,1944年9月),《王之反对党——论英国之政党政治》(《民宪》第一卷第八期,1944年10月),《评〈英国议会政治〉》(《思想与时代》第二十五期,1944年10月)等。其中,《实施宪政应有之政治准备》一文,《思想与时代》和《宪政》月刊都不敢刊登,最终在《民宪》发表。

  这些政论结合作者关于宪政民主思想的研究,对国民党的独裁进行批评。《容忍敌党与开放舆论》一文,则集中体现了费巩的主要政治主张:“为求真正宪政之实现,所望于国民党者二事:一曰容忍敌党;二曰开放舆论。盖真正之训政,不是训练人民使之服从,而是教以公开讨论国是。有健全之舆论,斯有健全之政府。”

  这些言论,无疑会得罪并激怒当权者。1945年2月22日,费巩在《新华日报》发表的郭沫若的《文化界对时局的进言》上签字。3月5日,费巩失踪。

  《文化界对时局的进言》中,提出了恢复集会结社言论出版演讲之自由、取消一切党化教育、停止特务活动等六大民主措施,由郭沫若起草,文化界300余人联合署名。

  据悉,3月5日凌晨,费巩准备到北碚复旦大学讲学,在重庆千厮门码头遭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遇害,尸体被投入硝镪水中化掉。

  1950年,华东军政委员会专门派员到费家慰问,并带来周恩来的问候和总理亲自批示的优抚金。1978年9月5日,上海市政府正式追认费巩为革命烈士。

  1997年4月,浙大老校友捐款,在浙江大学校园内建了一座“费巩亭”。

  (作者为凤凰网评论总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4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