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互联网应用应加强用户安全保障

2018-06-11 14:30:48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5月下   作者:陆高峰

摘要:各种各样的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应用,在利益面前已经忘了自己的责任和初心,透支了人们的信任,绑架了人们的生活。

  5月6日发生在郑州的空姐滴滴打车遇害案,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当前各种互联网应用的用户安全问题的担忧。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攀升,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经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人们生活、消费、娱乐和社会交往须臾难以离开的工具。这张网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潜在和现实的巨额经济利益驱动下,用户(消费者)的信息安全、人身安全、精神安全、财产安全等各种应该保障的权利为企业利润增长和发展需要让位。这样一张没有安全保障,没有责任担当的网,也就成了套在用户(消费者)身上的枷锁,甚至是绞索。

  在各种各样的“互联网+”面前,用户(消费者)在信息安全和隐私上早已成了“裸体人”,在人身和财产安全上则成了弱势的“低保障群体”。该需要的信息,可要可不要的信息,还有那些根本就不需要的信息,全都被各种互联网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各种各样的目的收集、挖掘、存储在各种各样的个人和机构手中,随时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或者疏忽而流传在互联网中,为不法分子所用。

  任何一个有过网络使用经历的人,可能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险境”。你在互联网上浸淫越久,你失去的隐私就越多,你“裸奔”的时间就越长,你“裸”得就越彻底。你的电话、你的ID、你的家庭住址、你的兴趣习惯、你的好友亲属、你的公司职业,还有你的身份证、银行卡、照片、视频等等,都已经不在你的掌控之中。

  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随着各种各样新型互联网应用的兴起,互联网对用户各种各样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信息的榨取,变本加厉,花样百出。你傻乎乎手持身份证的照片被以各种各样实名认证的名义要走了,你各种不情愿的街头大头照被各种安全检查的人拍走了,你自觉或不自觉的脸面被以检票、借书,甚至进出小区等原因“刷”走了,你街头出行、户外活动的影像也被各种“实景”和监控镜头公开在世人面前,甚至你的家里等私人空间也因为你使用了某种用来安全监控的摄像头而被播放到某个直播平台,成了人们观赏、品评的对象和谈资。

  更滑稽的是,很多互联网应用还以维护和保障你隐私和安全的名义,侵犯你的隐私和安全。它以帮你杀毒的名义获取你手机或者电脑里的资料,它以帮你整理文件和桌面的名义窃取你的隐私,它以免费给你提供服务的名义收集你的各种数据。它甚至以帮你安全监控的名义窥视并贩卖你的一举一动。他们利用你对信息技术的一知半解和对互联网的难舍难分,变着花样,挂着为你服务的“羊头”,卖着欺骗你、伤害你的“狗肉”。

  各种各样的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应用,在利益面前已经忘了自己的责任和初心,透支了人们的信任,绑架了人们的生活。

  除了网约车,目前网购、快递和网络支付领域因为涉及人员面广量大,与人们生活关联密切,且掌握关系人们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数量较多,同样存在较大的用户安全隐患。不久前一个客户因为网购不愉快给了差评,被卖家威胁“立马买机票,血洗你全家”的案例,以及各种因为发网购差评被卖家暴打、威胁、辱骂的案例,都说明目前网络购物这种卖家能够直接掌握用户身份、地址等安全信息的模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休闲娱乐和经营消费活动逐渐从网下移到网上,从现实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除了众多互联网机构急需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对用户信息、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保护外,有关政府监管部门也应该采取切实举措,充分重视对各种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互联网应用的监管,以便更好地保障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微信舆论的传播特征、机制及舆论生态多维治理研究”(项目号:15BXW055)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5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