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神配图”背后的新闻生产逻辑

2018-11-28 10:15:31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0月上   作者:张灿灿

摘要:  当新闻也做成了段子,那必定是新闻行业的落败。

  近期,一名正部级官员落马,某媒体在转发此条新闻时为其配图:该官员两手掩面,似有疲累不堪之神色。这股衰相,应时应景。但究其来源,无非是正常状态下参加一场会议时被抓拍的瞬间。他在位时,这种新闻图片只能被存为“废片”“花絮照片”,是没机会面世的;而出事后,却被许多媒体争相配发落马新闻,“望图知意”,倒也显得挺合适。

  在新闻配图上,这种配图方式似乎没有明确的规范可循。新闻图片讲求真实及时,与文章主旨丝丝入扣,甚至能超越文章表现力更好。更何况,这种配图往往很鲜活,更加微妙地展现新闻人物的微表情、微情绪,令人回味无穷。就算带有情感色彩,也是深入解读新闻的一种方式。“有图有真相、好图胜文章”,这种“神配图”也颇受读者追捧,认为新闻发布者深入解读了该则新闻背后的寓意,并搭配了无比精准表达大伙儿心情的图片,显得小编“很有才华”。

  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准规范新闻配图特别是资料配图的使用,但这种图片用多了、用滥了,就让人感觉些许不妥。一则,新闻当事人图片虽然真实,但并不是对文章所述之事的反应,拿彼时的状态来对应现今的新闻,是否有移花接木之嫌?是否有落井下石之意?是否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新闻不客观?二则,抓拍图片若有瞬间表情不当、情绪不对等新闻当事人并不满意的照片,当时必然不被允许传播,拍摄者也应当清楚这一底线。但新闻当事人后来出事了、落马了、犯罪了,存在拍摄者手中的“废片”是否可以再次被激活、使用,重新向公众传播?新闻图片可利用的范围和原则应如何界定?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新闻伦理问题,至少得有可遵循的行业规范哪怕是约定俗成的惯例。

  图片的重要性在网络传播时代无需验证。上述新闻资料图片尚且还有实地拍摄的限制,现今很多网络配图却早已是“表情包”的世界。铆足劲儿在配图上下功夫已经是网络小编们的必修课。很多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已经与段子不分家,夹着“表情包”横飞,不求理性严肃但求博君一笑,一切的情绪、思考、解读都尽在配图中。

  不可否认,很多新闻配图都相当成功,简单直白地表达对一则新闻的读后感受,远比新闻本身更吸引人,更能触动读者的笑点、痛点。只是,新闻配图重点在于“配”,若喧宾夺主,用简单的逗乐掩盖新闻信息本身,被转移焦点的新闻还能有几分思考价值?这样的配图越俎代庖,早早替读者想好了观后感,犹如引导条件反射一样设定一种情绪通道,让观众进入“看新闻就笑——看新闻就哭”的简单反应循环模式。

  当新闻也做成了段子,那必定是新闻行业的落败。本来图文并茂是新闻取得关注的好办法,网络传播条件下,图文的搭配关系也有了更丰富的展现方式。所以,“神配图”并非没有可取之处,而是本身现在已经进入图片滥用时代,严肃的文字新闻生存空间已经被严重压缩。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吹捧“神配图”,鼓励用“表情包”包装新闻产品,那么文字新闻会加速丧失立足之地,图说世界的手法则凭借简单易行好读的优势让读者懒于思考、止于一笑。

  既然文图注定相爱相杀,那就不是各自发力问题,而是合作时如何搭配问题。刑法学中讲究“谦抑原则”,非必要不施加刑罚。当然新闻天然具有影响、引导作用,适当的价值观“入侵”并不为过。但有“客观真实公正全面”这一基本原则的约束,新闻行业也不能随心所欲。过犹不及,图片的使用亦要有所节制。有节制的用图,不仅是用量的控制、情绪的克制,更要娱乐化的抑制、低俗庸俗媚俗的抵制。再就是,要明确图片的定位,若仅作新闻配图,则充分确认“配”的地位,有实时新闻照片就首选真实照片,实在无图时才退而求其次配发所谓“表情包”,且不可喧宾夺主,让人忽略新闻主文;若为主图,则要保证新闻信息分量、图片质量,不然文字草草了事,图片又要取悦读者仅供说笑,这则新闻的价值能有几分?

  细分析,道理如此。但配图的娱乐化实际仍是网络时代浅阅读的“祸不单行”。“文”已如此,“图”更不可能独善其身。眼下,新闻娱乐化并无收手之意,除了无谓的呼声,关键问题是,谁能制止得了看到新闻第一时间就想火速上传“表情包”的小编们?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0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