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张慰慈:研究政体,关注市政

2018-11-28 10:17:15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0月上   作者:高明勇

摘要:  张氏报章评论与学术研究密不可分,既注重现实关切,扎根于经验研究,又遍观各国政体的设置,更追求学术体系的系统性与严密性。

  作为“中国政治学的开拓者”的张慰慈,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学家、教育家,在政治学领域的影响举足轻重,当然,也是重要的言论家,但显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张慰慈(1890—1976),江苏吴江人,字祖训,出生年份难考。据《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和《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大辞典》介绍,张慰慈早年留学美国,哲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法政大学、上海东吴大学法律学院、中国公学政治学教授,安徽大学图书馆长等职。1955年5月9日,张慰慈被上海市长陈毅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晚期一直工作于此。

  从研究创作经历来看,1919年到1931年的十数年间,是张慰慈的学术黄金期。包括著作《政治概论》(1923年)、《英国选举制度史》(1923年)、《政治学》(1931年)等;译著《妇女论》(1930年)、《现代民治政体》(1931年)等。

  其代表作之一的《市政制度》,完成于1925年;汇聚其政治学思想的三部著作也完成于此间:《宪法》(1930年),《政治制度浅说》(1930年)和《政治学大纲》(1930年)。

  1931年,张慰慈弃学从政,先后在财政部、铁道部做事。1938年,加入翁文灏的资源委员会任购置室主任,40年代初在经济部、战时生产局等部门做事,其评论创作与学术研究都告一段落。伴随着张慰慈治学生涯的,是从事报章评论工作,并且其主要著作,大多是根据20年代在各处发表的文章与评论汇聚而成。

  1917年,张慰慈归国后进入北京大学任教,与胡适一起投入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重要撰稿人之一。

  他在《新青年》先后发表:《美国城市自治的约章制度》《美国委员式的和经理式的城市政府》《美国劳动运动及组织》《俄罗斯苏维埃政府》(译文)、《最近德国政治变迁》等。

  在《每周评论》先后发表:《俄国的土地法》《俄国的婚姻制度》《俄国遗产制度之废止》《女子解放与家庭改组》等。

  1922年胡适创办《努力周报》,张慰慈是主要成员之一。1922年5月创刊,1923年10月停刊,在一年半的存续中,张慰慈在上面发表的文章有:《制宪问题》《市政问题》(连载)、《多元的主权论》《从英国最近的政党状况上说明这次内阁改组的原因》《什么叫近东问题》《德国的经济议会》(连载)、《欧洲的新国家》(连载)、《普鲁士的新宪法》《德国的赔款账》《罗尔问题》《新旧国家立法部与行政部关系的比较》《政治改革的目标》《革命和政治改革》(连载)、《城市在文化史上所占的地位》(连载)等。

  他经常发表时政评论的《东方杂志》,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创刊号发刊词)为宗旨,被誉为中国杂志中“最努力者”。

  这一点,或许是张慰慈有别于同时代其他政论家的不同之处,报章评论与学术研究密不可分,既注重现实关切,扎根于经验研究,又遍观各国政体的设置,更追求学术体系的系统性与严密性。他所密切联系的报刊《新青年》《每周评论》《努力周报》《东方杂志》,都为同时代的言论重镇;他所关注的宪政研究,则为解决过渡时代中国的根本问题;他所从事的市政研究,更是具有前瞻意义的现实关切。这也体现出,作为政治学者,在官僚政治和议会政治之外,他看重的是专家政治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

  他曾在《政治学大纲》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论:“我以为应用的政治学,应该把人看作国家的主体,把一切政治看作人类心理作用的表征,用历史的研究法,把政治现象变迁进步的因果探求出来,抽出进化的原因,找到进化的路线,更把各国各时各种制度各种学说,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其长短优劣,拿来做我们现在的人研究现在政治现象的政治制度的工具,做指导现在的人应付现在环境的方针。”

  (作者为凤凰网评论总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0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