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引导力难在哪里

2019-09-24 14:41:39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8月下   作者:高金国

摘要:  提高引导力的关键不在事后,而在事前、事中——即采访、写稿、审稿、发布的环节。

  参加业务考试,有一道填空题,考的是新闻记者的“四力”,心想,这题太“亲民”了。低头看看自己的脚、手里的笔,想想自己的眼、脑,“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答案就出来了。不过,这不算作弊吧?

  考完,想到还有个“新闻舆论四力”,使劲回忆了一下: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还有一个是什么?死活想不起来了。一查,原来是“引导力”。

  忽然有所感悟:这个最难“背”的名词,是否也是新闻舆论“四力”中难度最大的呢?仔细一想,还真有些道理。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在概念、方法上都很明确,甚至可以量化,固然难度也大,但不至于让人有时候手足无措;引导力恰恰相反,有时让人不知道该如何引导、怎样做才算真正实现了引导力的提高,而且很难量化。

  在这“四力”中,传播力、影响力都可以明确量化。报纸的发行量、电视的收视率,新媒体的用户数、阅读数、转发量等,都是明确的指标。

  公信力在个别领域可以量化,比如失实报道的数量、差错数量等,这些越多,公信力就越差;其他方面即便无法量化,也可以通过一些明确的信息来判定。比如,一位老编辑曾经自豪地和同仁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在公交车上,某甲提到某个话题,某乙表示不信,某甲振振有词地说:“晨报都登了,你还不信?”对方马上不言语了。这种情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新媒体信息芜杂、真假莫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就会凸显。

  因为这种确定性,让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在编辑记者的脑壳中很容易形成深刻印象,引导力就不那么明确了;而且毫无疑问,相比于扩大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增强舆论引导力在方式、方法甚至方向上都属于高难度动作,而且无法量化,只能靠效果说话。

  引导力的效果,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理性、和谐、正能量。提升引导力,不是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而是即便有异议,也能理性表达,通过合理的渠道解决问题。和谐,大而化之地说,就是“正面报道为主”,舆论监督要强调建设性,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正能量则主要是报道的视角问题,同样的报道,从什么角度做,结果完全不同;眼睛盯住了黑暗,自然看不到光明。

  引导力可以通过报道效果来考察,这一点不用怀疑。但报道效果属于事后诸葛亮,体现在报道刊发之后的考评环节。一旦发现报道在舆论引导上出现偏差,新媒体可以通过删除、修改、评论引导等方式修正,传统媒体就无能为力了。所以,提高引导力的关键不在事后,而在事前、事中——即采访、写稿、审稿、发布的环节。

  这样一来,难度就大了。它首先需要采编人员有一定的预判力,经验得很丰富才行。

  对一些我们需要着力打造的热点,则需要采编人员有功力深厚的制作功夫,能把新闻中最受关注的点找出来,而且能够符合众多层次、不同端口粉丝的需求。

  这两点都需要功力:该引导的,一定要让它“热”起来;不该引导的,争取让它“冷”下来。这并不违背所谓的新闻客观规律,而是强调了新闻伦理。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一条自杀的新闻刊发后,会引来众多的模仿者。2018年7月,一男子在华山长空栈道跳崖自杀,视频在网络热传;仅仅过了一个月,一年轻女子在峨眉山,于众目睽睽之下,以几乎相同的方式跳崖自杀。死者已矣,我们无法证实后者是不是刻意模仿前者,但“一则自杀报道会引来众多模仿者”则是一个可以肯定的事实。在这种悲剧面前,媒体是要点击量,还是体现社会责任,让自杀报道冷下来?所谓引导力,就体现在这种抉择上。

  除此之外,引导力还存在着方向难、方法难。所谓方向难,即面对一个舆论热点,往哪个方向引导,需要很强判的断力;这样的选择题,做起来并不简单。至于方法难,则是说难也不难,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方法,很难吗?下定决心做,也不难。你没见一贯严肃的《新闻联播》,最近都生动起来了?在这一点上,魄力比方法重要。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8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