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梳理价值观,找回价值感

2020-01-21 11:01:42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月下   作者:高金国

摘要:  新媒体端口要有“个性”,避免“几十个端口、同一张脸”的情况。

  年末岁尾,进入“梳理时间”。最近,我和一位同仁交谈,不经意间梳理起了新闻生涯:“像咱们,工作之初经历了都市报的辉煌,又亲眼见证它跌入低谷,也算一辈子难得的经历了!”

  虽是笑谈,却轻松不起来。任何转型的时代,都是迷茫的时代。这种时代,必然要重提使命感,重提价值观。

  现在的媒体转型,和史蒂夫·乔布斯重新杀回苹果公司(此前他被苹果公司“开除”了)时的状态有些相似。当时的苹果公司,产品很多,新技术、新产品多如牛毛,可就是找不准方向,很迷茫。乔布斯的办法,是做减法,大刀阔斧地砍,让公司只集中精力生产四种产品,其他的一律叫停。员工都认为乔布斯“疯了”,但时间证明了一切。

  传统媒体转型,也面临着类似局面,新的媒体平台太多,内容不够用了。哪一家致力于转型的传统媒体,手头上没有几十甚至上百个“新媒体端口”呢?没有50个以上,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媒体人。

  再反思另一组数据:这么多的新媒体端口,粉丝过百万的有几个?阅读过百万的文章有几篇(机器帮忙“阅读”的不算)?总阅读量以亿计的新媒体端口有几个?

  沉默吧。毕竟多数媒体人都不太好意思说。目前,我们比的是数量,质的飞跃需要量的积累……聊以自慰吧。

  这就是我们的问题:端口太多,内容太少。远看,一桌子满汉全席;近瞅,桌子上都是一种菜——猪肉炖粉条。

  多数传统媒体,每天生产几十条内容产品是没有问题的,有的甚至能生产几百条。但这些数字,被几十、上百个新媒体端口一除,就不多了。

  更大的问题在于,很多媒体,端口再多,新闻的发布方式也是千篇一律的。动物园有100只不同的动物,饲养员不管老虎还是猴子,喂的都是香蕉,能行吗?显然不行。转型中的媒体人,却常犯这个毛病,给官方微博的稿子,和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上发的没什么不同,只是文字多少的问题。表面上看发了很多端口,其实端上去的是同一道菜,虽然它们面对不同的顾客(受众)。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梳理,做减法,找重点。重点是什么?我觉得,是给不同的端口确定不同的价值观。

  当然,总体上一定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点不用多谈。在这个框架之下,要找出符合它们定位的价值理念,以此来圈定粉丝、深度发展。

  不能因为端口多了,就应付了事;应付的结果就是成为鸡肋,甚至累赘。官方微博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文字精练,带点幽默?还是卖点小萌、搞点互动?官方微信是立足于本地、立足于原创,还是追逐热点?这些都需要思考。

  价值取向,可以看成新媒体端口的“个性定位”,要避免“几十个端口、同一张脸”的情况。找准定位,培养个性,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感受到价值,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使命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命感就是“价值的意义”。

  传统媒体人曾经的幸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稿件刊发后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力带来满足感,满足感带来幸福感。新媒体端口众多,不知不觉中瓦解了这种影响力,媒体记者、编辑很难感受到影响力带来的满足感了。

  有些文章,会有较多的阅读量和读者反馈,但多数情况是阅读量冷冰冰的,数字也不理想;读者的评论,更多的时候是在和你“怼”。过滤掉“怼客”,评论区就不热闹;不过滤,记者就郁闷。个性化时代,读者队伍也“不好带”了。

  受众已经进入了“内容超载”甚至“内容过载”模式,手机提供的信息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需求。新闻不爱看,看了喜欢“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容过载”,信息供大于求。

  内容过载和“爱怼的受众”,让记者对媒体影响力的直观感受变得不明显,无法体会自己的价值,迷茫也就在所难免。

  然而,内容过载,只是“泛滥的内容”过载,优质内容依然稀缺。内容多而滥,也是受众爱怼的原因吧?所以,只有打造优质内容这个“刚需”,“受众爱怼”的局面才会改观,媒体影响力才会进一步彰显,记者、编辑的价值感才会实实在在。有了价值感,还有什么可迷茫?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