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人们为什么更愿意关注负面新闻

2020-08-11 11:24:36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7月下   作者:高金国

摘要:  不能盲目地根据事件性质或者信息来源界定“正面报道”与“负面新闻”,而要预判新闻刊发之后的影响、效果。

  新闻是一种客观的东西,没有“正负”之分,所谓“正面”与“负面”,只是人们的主观认定。但就新闻的影响而言,它们的确能对社会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换言之,所谓正面、负面,应该是对新闻产生的影响这一“结果”的认定,而不是对新闻本身的判断。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样的矛盾了:有些新闻,在记者写稿、编辑编稿阶段,还十分“正面”(当然是采编人员主观认定的“正面”),刊发之后,却“失去了控制”,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是需要采编人员注意的一点:不能盲目地根据事件性质或者信息来源界定“正面报道”与“负面新闻”,而要预判新闻刊发之后的影响、效果。

  于是新的问题来了——

  新闻刊发之后,不管我们刊发前认定为“正面”还是“负面”,一旦被网友或者自媒体炒作起来,非常容易往“负面”的方向发展。这让新闻的传播出现了很多不确定性,舆论引导也变得困难。

  很多从业人员十分困惑:为什么我这么“高大上”的稿件,网友非盯着一不小心露出的“马脚”不放?为什么写了99篇稿子没人关注,1篇不小心,就成了负面热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事实上,看新闻爱从负面的角度看,在新闻中喜欢关注相对负面的内容,是一种普遍心理。而这种心理,是人类从远古遗传下来的本能。这种本能,可以叫做“动物本能”。

  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举了一个例子:

  “假设你正在为一条鱼设计思维,你会让这条鱼的机会(比方说它吃到一条很好吃的小鱼)响应机制,和威胁(比如说遇到一条有可能吃掉它的鱼)响应机制一样灵敏吗?肯定不会啊!”

  捕猎失败,吃不到美食,顶多饿一顿,以后还有机会;无法摆脱天敌,不能成功脱险,小命可就没了。这是动物的天性——对危险的关注度一定大大高于对机会的关注度。

  人类也是如此。这种天性,也影响到了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关注危险(相当于负面信息)远远高于关注机会(相当于正面信息)。

  记住,这是人类的“动物本能”,也可以叫“原始本能”。原始本能不一定适合于人类高度文明的社会。文明社会,更重要的不是动物本能,而是理性思维。在大脑中,控制动物本能的思维被科学家称为“原始脑”;负责理性的区域被称为“高级脑”。这两个“脑”经常发生冲突,外在表现就是:有时候理性控制了冲动,有时候冲动让人失去理性。

  现在的人类社会,事实上已经没有像原始社会那样多的风险了;人类很多关注负面、过于冲动的行为,都需要“高级脑”的理性来加以控制。即便如此,“原始脑”还是会时不时地跳出来,干扰人的理性。比如,喜欢吃糖,喜欢高热量的食物,懒得动弹,等等,这些行为在原始社会,都可以增加人类的生存机会(储存能量);但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这些行为容易带来副作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要克服这些“负面行为”,需要较高的自控力,需要大脑理性部分的成熟。这种能力,是需要一步步培养、一步步锻炼的。提高自控力,增强理性,可以促使人们主动选择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负面新闻”的关注,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是人脑的“原始选择”,但不代表这种选择就是好的。过于关注负面新闻,或者对某些新闻习惯于从负面的角度去看,容易养成消极心理,甚至造成对社会的敌视心态。一个人如果看不到这个社会阳光的一面,过于关注阴暗面,甚至将阴暗面扩大化,就很容易出问题。

  和人脑中的“高级脑”一样,人们也需要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解读新闻,避免被负面新闻形成的议题设置所误导。这一方面要寄希望于网友的逐步成熟,另一方面也要进行合理引导。否则,如果网上全是负面情绪,网友很容易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甚至把这种情绪带到现实生活中来。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7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