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媒体深度融合正在进行时

2020-10-23 10:21:33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9月下   作者:詹新惠

摘要:  媒体要弯道超车,就必须跨越曾经熟悉的业务领域和习惯性思维,在数据跑道、平台跑道、服务跑道、技术跑道寻求更强劲的动能。

  最近,中央巡视组对中央级媒体巡视情况的通报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通报中,巡视组对6家央媒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媒体融合问题分别提出了意见。具体如下:

  人民日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持续发力还不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建设新媒体平台的工作力度有待提高,推进机构、职能、人员融合方面还有不足;

  求是:以改革促融合、促发展有差距,推进刊网深度融合不够;

  光明日报:推进媒体融合不够有力;

  中国日报:推进融合发展战略不够到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尚存短板;

  经济日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不够有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进媒体融合不够扎实,巩固机构改革成果还有不足。

  中央级主流媒体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上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方面说明媒体融合发展6年以来,推进确实遇到了问题,处在了“瓶颈”期;另一方面表明媒体融合正在走向纵深,需要新的着眼点、新的切入点和新的目标。

  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对比6年前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此次的指导意见在着重点、切入点和目标上都有了显著的不同。

  在着重点上,前者的出台是在媒体融合起步阶段,因此要“大力推动”,后者的出台是在媒体融合已经开展6年进入深化阶段,因此要“加快”“深度融合”;

  在切入点上,前者提出的是“要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后者则强调内容本源,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

  在目标方向上,前者提出的是“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后者则提出三个目标,即:新型主流媒体、主流舆论格局、全媒体传播体系。

  对比两次的指导意见可以看到,媒体融合进入深度攻坚阶段,需要抛开已有的成果,走出已有的舒适区,再次突破和创新,把媒体融合的传播命题放到社会治理命题上去思考。

  媒体深度融合,要从擅长领域向不擅长领域突破。在过去的五年,各级媒体在内容生产、渠道搭建方面都成效显著,爆款产品迭出。仅以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就有人民日报的“全媒体在行动”“中国抗疫图鉴”“中国抗疫数据日志”,央视新闻的“等你回来”“疫情VR报道”,中国青年报的“致敬志愿者”,郑州报业集团的“致千万郑州人的三封家书”等,战“疫”精品层出不穷。内容生产是媒体机构擅长的领域,在插上了技术的翅膀后,媒体人的新闻报道生机勃勃,活力无穷。但是,这些内容产品有没有走入用户的视野?有没有让用户主动去分享、传播?媒体机构在自己不擅长的用户运营领域、市场推广领域、社群传播领域也能长袖善舞吗?这是媒体深度融合要解决的问题。

  媒体深度融合,要从易突破地带向瓶颈地带推进。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内容生产是易突破地带,而机制、人才则是“老大难”问题。笔者在一个展会的“媒体融合专区”,很惊讶地看到一家知名的中央级媒体机构展示的方式依然是按照属下的媒体单位分别呈现各自的内容产品和技术应用,人员还是分割的,业务也是各自为政,看不到一点融合的痕迹。

  媒体深度融合,要从惯常、熟悉的跑道向新型、陌生的跑道变道。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曾说过,弯道加速风险过大,超车的都是换了一个道。要混道超车,真正的超越都是通过混道实现的。每一次弯道超车都要寻找新的跑道。媒体熟悉的是内容,不熟悉的是渠道;媒体熟悉的是报道,不深谙的是传播;媒体熟悉的是媒体,不熟悉的是平台;媒体熟悉的是新闻,不熟悉的是服务。因此,媒体要弯道超车,就必须跨越曾经熟悉的业务领域和习惯性思维,在数据跑道、平台跑道、服务跑道、技术跑道寻求更强劲的动能,才能启动深度融合的引擎,启动深度融合的征程。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9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