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黄博士的论文致谢与正能量定义

2021-05-12 16:40:14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5月上   作者:李云芳

摘要:  正能量应该回到其应有的定义上来,不能被滥用,尤其不能被拿来遮丑、讳过。那样的行为不是号召和传播正能量,而是玷污正能量。

  4月中下旬,网上最火的两件事,一个是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一个是网红项某某的所谓“海王”细节。

  黄国平的经历:12岁,母亲离家;17岁,父亲去世;照顾他十余年的婆婆,下葬时仅有一副薄薄的棺材;住在漏雨的房子里、交不起学杂费、靠抓黄鳝和钓鱼来维持生活……但他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一路读到西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硕博连读。

  除了苦难中走出的人生经历十足励志,黄国平的心路也令人感动: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在被舆论聚焦后,黄国平的回应很简单,432个字,其中100多字是表达感谢,而且,他特别强调了网络流传的论文致谢内容只是节选,他一并放出了全文。细看,就是增加了末尾一一点名感谢的三段内容。在黄国平的经历里,我们读到了四个词:苦难、奋斗、励志、感恩。换言之,这是纯正且满溢的正能量。

  而在同期另一个网络热点所谓“网红海王”项某某事件中,我们能看到的,是拜金、失德、欺骗、攻击。

  社会固然多元,人类也是百态,网络多有纷繁,但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值得我们去追求、去汲取,什么样的价值观应该被我们所抛弃、所鄙夷,都是显见的。

  笔者还想到了另一个十分励志的人物,现年29岁的朱铭骏。7年前,他在执行消防任务时摔伤致高位截瘫,而且是截瘫的最高位置,只剩下头部可以活动。他也曾深陷痛苦,是一位心理咨询师解救了他。如今,他也成为心理咨询师,通过网络视频或者在户外广场上宣讲经历,努力“同类帮助同类”走出黑暗。

  黄国平和朱铭骏,一个是客观条件上,一个是身体损害上,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可谓“超级困难”或说是苦难。但他们并没有以苦难为借口自暴自弃,而是活出了自己的一片精彩。为什么他们能够激励人?因为人一辈子,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者大的困难或者小的坎坷,但唯有努力、唯有奋斗,才能爬坡越坎,见到雨后彩虹。黄国平和朱铭骏都能够突破“超级困难”,我们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这就是正能量的意义:带来榜样的力量、启发的作用、奋斗的动力。

  从黄国平、朱铭骏的正能量案例,也让人联想到一种对正能量的污名化使用。

  假设一下,在黄国平当初生活、求学遭遇苦难时,在朱铭骏截瘫后陷入阴影、缺乏帮扶时,如果有人去发现、去批评、去提出意见、去呼吁帮扶,这样对他们想必更有现实的裨益。说不定还能支撑起许多没有像黄国平、朱铭骏一样那么强大并坚持下来的人。

  现在一些地方或者团体,碰到别人的批评、挑刺、呼吁,碰到媒体的点名、曝光、监督,就动辄以抹黑、专搞负面为由进行指责,声称不去报道当地的成绩而专注于“找茬”,是缺乏正能量的举动。在他们眼里,正能量等于且仅等于点赞、歌颂和表扬。

  正常的生态本应是这样:媒体舆论监督、揭露问题,地方政府正视不足、努力改进,然后问题被解决、漏洞被堵上,社会更加完善、和谐。但一些地方、企业团体假不宣扬正能量之名批判监督者,甚至统计批评报道的数量来攻击监督者,指责其对当地一贯不友善,最终讨论的焦点被转移,解决问题变成了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而问题矗立一旁兀自不动。

  正能量应该回到其应有的定义上来,不能被滥用,尤其不能被拿来遮丑、讳过。那样的行为不是号召和传播正能量,而是玷污正能量。

  看新闻报道,黄国平家乡的政府正视问题,称之前吃过亏导致了人才流失,如今五年内已在教育上投入30多亿元。这种态度,吾心甚慰!

  (作者为澎湃新闻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5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