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媒体报道不应止步于“超历史峰值的暴雨”

2021-08-18 10:17:30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8月上   作者:李云芳

摘要:  暴雨洪水超历史峰值固然是导致此次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但媒体调查不能就此止步,唯有深究,才能不断提高整个社会抵御灾害和风险的能力。

  7月中下旬的暴雨洪涝在河南尤其是郑州,造成的损害是惊人的。这是一场遭遇战,无论对政府来说,还是对媒体来说。

  天气预报有暴雨,瓢泼大雨也从天而至,谁都没有预料到积雨会涌高成湍流,横扫整座城市。社交平台上,首先传出了大量令人揪心的信息,洪水在地铁中已涨至齐腰,无数车辆漂浮在洪水中、车内还有人在,从街道快速涌过的洪水中卷挟着无助的人,还有人躺在地铁站冰冷的地上一动不动……社交平台上充满了大量的求助信息、寻找失联者信息,有近千人滞留在某幢大楼里缺吃少喝,医院停电后没有办法开展正常的诊疗工作,各种家人、朋友无法联系上的消息……然而,当地卫视还在依照常规播放电视剧,引发公众吐槽。知名传播学者展江在微博上直接点名,称对河南尤其是郑州的灾情,省外许多人在关注揪心,请该卫视停播电视剧,转为紧急状态,滚动播放救灾新闻。该卫视台也意识到了问题,在微博下面回复“收到,已经在协调了,马上开始直播”。

  作为媒体,着实不该对身边发生的威胁到无数生命的重大灾难事件失去敏锐、失去行动,无论什么原因。因为这是媒体的立身之本、使命所在。

  媒体当然应该直面并珍惜公众的批评,有批评是因为做得不够好,但也意味着公众还在乎媒体。什么时候公众连提醒、批评都懒得提醒、批评了,那才是媒体最大的危机——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另一个值得媒体警惕的问题是,在灾难仍在持续、民众还在努力求生或者脱险时,不应大谈多难兴邦、明天会更好之类的套话。洪涝袭击当晚,“郑州发布”发布了一条@千万郑州人的微博就受到了批评。换位思考一下,那些还被困在洪水之中,那些惊魂未定的人,看到这些话会是怎样的感受?他们真正期盼的,是更多的实际救援、更多的对生命负责、更多的安全或者自救提示。每个人尤其是官员,应该细细研读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事件的指示,里面都是对严峻形势的强调,对组织救援的要求,对做好后续工作的提醒。“郑州发布”后来也注意到了网友的批评,对上述微博进行了删改。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新闻,很多媒体表现得很出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在重大灾难新闻中开始发挥记录和报道之外的更多样的作用,即“超越媒体”的作用。如有的新媒体迅速开辟了专门的求助、救援、寻找失联者的栏目,在受困者和救援者之间建立连接;有的将大量求助信息弹幕在直播的屏幕上,增加曝光度和被注意的概率;有的推出了在线使用的受困者紧急求助登记表;有的联合慈善基金会开启了募捐;有的专门汇总制作了遭遇洪水安全自救手册……

  新媒体依靠自己的采编优势、联系优势、平台优势,构成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之外的另一种力量,起到沟通各方、对接协调的作用,更直接地帮助到那些有困难的个体。

  当然,媒体真正的使命——报道和调查工作不能因此偏废。笔者也注意到,一些平素声响不那么大的传统纸媒,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机构媒体的深厚底蕴,洪水肆虐次日早上就推出了不少高质量的复盘报道、人物特写,甚至还有一些分析探讨稿件。

  总体来看,此次洪灾事件中,媒体的帮助功能发挥得很充分,但调查功能还需要加强,还需要去还原洪灾发生的始末,审视、检讨、追问政府部门的处置是否到位。媒体发挥帮助作用固然是直接的正能量,但通过调查、追问来避免疏忽再次发生或者让政府部门未来有更好的表现,这是更大、更治本的正能量。

  总之,暴雨洪水超历史峰值固然是导致此次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但媒体调查不能就此止步,唯有深究,才能不断提高整个社会抵御灾害和风险的能力。

  (作者为澎湃新闻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8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