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寻找动态清零中的新闻精品

2022-06-15 16:51:19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6月上   作者:时统宇

摘要:  虽然抗击疫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模式,但媒体报道不可随意,创新永远是应该追求的目标。

  居家办公的日子里,我逐渐产生了一种专业焦虑:我们还能看到两年前抗击疫情的武汉保卫战中那样的优秀新闻作品吗?

  历史并不遥远。武汉战“疫”中,率先闪亮登场的是以专业化见长的新闻杂志。当时,我曾以《战“疫”中大放光彩的新闻杂志》为题,点评了几家新闻杂志对新闻专业精神的匡正和贡献。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千万不要以为城市闭户时方舱医院里的广场舞之类的电视画面就能解除公众的焦虑和恐慌,方舱医院也是医院,缓解公众情绪的最佳良方是真相。这个本来是常识的道理,媒体落实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而这些新闻杂志的过人之处也因此很简单,他们在追寻真相。而追寻真相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内容为王。我赞同这样的评价:这些传统纸刊在战“疫”中散发出的温暖之光,在新媒体泛滥的今天弥足珍贵。

  很快,主流媒体迅速跟进。人们很快就看到了:在被“封城”的武汉,冒着极大风险拍片子,甚至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防护服进入危重症病房的,是国家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是《生命缘》《人间世》这样的铁血团队,是《生命至上》这样的体制内团队。在战“疫”的中国样板面前,在武汉保卫战的战地报道中,人们明白了:市场之上有国家。之所以有英雄出征,之所以有方舱奇迹,之所以有雷动九天,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中央政府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当北京同样面临动态清零的艰巨任务时,如何体现构成动态清零的坚实社会基础,如何表现相互理解和共克时艰的集体意愿?北京卫视《生命缘》抗疫特别节目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快递小哥坚守管控小区7天6夜,居民自发订外卖为他承包一日三餐。“这就是个阵地,你得把它守住!”“临时大白班长”护送72名临时隔离学生回家——“每人向前一小步,这活儿就好干了。”城南街道为92岁老人接种疫苗,3小时上门接种7位年龄超过80岁的高龄老人,降低了风险,守护了健康。儿研所病患出现健康宝弹窗,隔离病房内检测核酸与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救治患儿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无数平凡人的拼搏奋斗,汇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平常日子是这样,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更是如此。就拿我所在的北京市朝阳区为例,正像有评论所言:“朝阳群众”不仅会抓坏人,他们的抗疫表现也堪称是中国公众的缩影。

  并且,这些内容的表现方式也很讲究:和央视的《新闻联播》无缝连接,总时长控制在5分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也可以是两三个短消息的集纳。既做到了短小精悍,又不影响频道节目的整体编排。这种“蹭联播”的编播方式十分新颖,创新的意味很浓。

  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有句名言:“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应当看到,坚持动态清零的舆情热点和媒体的聚焦点,已经从抗击疫情初期方舱医院的日夜鏖战、重症监护室里的分秒必争等演变为稳增长、保民生。面对群众的疾苦和舆论的关切,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并给予他们以切实的帮助,这些都是以最小的社会成本换取最大的防控成效的应有之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6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