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新闻不应止步于通报

2022-08-16 15:33:12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8月上   作者:李云芳

摘要:  热点舆情事件发生后,媒体应及时跟进报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最近看新闻,总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

  比如,广州荔湾有住户家门被“开锁排查”事件。有媒体报道,广州某小区业主在酒店隔离期间,家门锁被社区拆掉强行破门,涉及数十户。7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称,是因为发现仍有密切接触者隐匿家中,因此在某天凌晨,街道、居委会、物管员对重点楼层84户住户在全程录像的情况下,逐户开锁排查后随即给房门贴上封条。此后官方通报也做了自我检讨,称街道负责人向住户逐一道歉、承认错误、承诺补偿。该区还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依纪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有看见哪家媒体跟进报道,深入采访、还原、调查事件的过程和细节,并和通报情况一一进行对照,也没有看见哪家媒体在通报后再采访住户了解其心态、诉求。

  又比如广西桂林市全州县超生孩子被统一调剂事件。一对夫妇30多年前超生的七胎孩子被计生站工作人员等强制抱走,如今多方寻找未果,而当年抱走孩子的相关人员也不透露情况,因此该夫妇向多个部门控告,要求公安部门对当年抱走孩子的相关人员以涉嫌拐卖儿童立案侦查。全州县卫健局答复,超生的孩子是由全县统一抱走进行社会调剂,不存在拐卖儿童的行为;为便于和促进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当时被全县统一进行社会调剂的超生孩子去向,没有留存任何记录。上级政府快速做出了反应。桂林市委市政府派出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到全州县进行调查。工作组将深入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切实维护信访人合法权益。官方通报的姿态是摆正确了,但事情背后的曲折没有媒体报道:这对夫妻组成的是怎样的一个家庭,他们三十年来是如何寻找孩子的,被抱走的孩子到底去了哪里,那些强制抱走孩子的人员是如何拒绝提供线索的,相关官员是如何漠视群众诉求的,全无细节方面的报道。

  这些年来,随着“两微一端”等政府发布体系的建设健全,官方对重大热点舆情的信息发布速度快了不少,只是形式上依然没有改变那种简短风格。这显然不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欲。在媒体独立报道缺席的语境下,官方通报单方视角的说法也经常受到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件舆情,其实都存在涉嫌违法犯罪的问题。广州荔湾“开锁排查”事件,是趁着住户因为疫情隔离不在家,政府工作人员公然破门进入私宅,这有可能触犯刑法。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广西全州超生孩子被统一调剂事件,有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任何时期的计划生育法规都没有规定可以将“超生”孩子进行“社会调剂”,计生部门强行抱走小孩的行为涉嫌违反刑法,“(假设这种行为属实)与绑架罪比较靠近,因为小孩没有力量反抗,但从其监护人手中强行抱走也是违法的”。

  根据两份通报,广州荔湾和广西桂林目前都已经成立了调查组或工作组进行调查。媒体更应该跟踪、紧盯,看政府对相关事件将如何作出处理,这才是媒体应尽的监督职能,也是媒体捍卫法律、捍卫公民基本权利的职责所在。这两大舆情事件,都折射出媒体存在所涉的两个结构性功能,一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一是监督公权力。

  就媒体自身而言,如果没有了满足公众知情权和监督公权力乱作为的新闻报道,那么其存在的意义就会被消解。最近网络上又在讨论“内容为王是媒体碰到过的最大的坑”“新闻最后的挽歌”之类话题时,被醒目挂出的第一条评论就是:“‘内容为王’永不过时,但问题是有内容吗?”

  对社会来说,一个健康、多元、有生气的社会,应该有媒体的活跃存在、有媒体的深入参与。否则,舆情的喧哗纷纭、公众的细究所以和官方的权威发布就无法汇成和解。媒体如果只会转发简短的官方通报,那是不正常的。

  (作者为澎湃新闻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8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