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情真意切的导演阐述(二)

2022-10-20 14:33:04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10月上   作者:时统宇

摘要:  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本届星光奖的参评纪录片作品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纪实类作品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接地气、烟火气、冒热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成果累累,让人大开眼界。

  东方卫视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流动的中国》摒弃了传统政论片、专题片的语言样式,独辟蹊径地选择了用普通人的故事去描摹时代。导演认为《流动的中国》,以“流动的中国,大写的人民”为题,把大江东去式的中国与小桥流水般的个人之间的关系,阐述得淋漓尽致:“我们没有试图去解释什么是流动的中国,但我们相信一个个扎扎实实生活在当代的人物,一个个奋力向上的故事,足以解释这一切。”“最终,我们跑遍全国,拍摄了近30个人物故事,近2万分钟的素材,最终筛选出12个故事,按照‘家乡’‘坐标’‘答卷’‘追梦’分为四集,组成《流动的中国》。我们的纪录片没有脚本,没有预设,拍摄的过程,也是和主人公一同去经历的过程。也因此,在长达一年的拍摄中,我们愿意和我们的主人公一起相信,是人的行动创造了流动,是人用行动包抄生活;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而竖立在人背后的这个国家和时代,正在努力凸显它的人民。”

  写得很精彩吧?!“心中若能容沟壑,下笔方能汇山河。”纪录片的诗和远方当然少不了年代感,《流动的中国》的导演阐述中这样描述了对大时代中的小人物的理解:“我们看到,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实现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未曾有过的自由流动,出内陆到沿海,从乡村到城市,哪里有机会就到哪里,去学习,去奋斗。从放牛娃到科学家,从打工妹到CEO,每个人都是一部奋斗史。正是这种充分的流动和自由,激发了每一个人的创造性。2021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档口,我们以此为奋斗的国人画像。”

  读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两年前风靡一时的《后浪》,其中有这样的语句:“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这种权利的实现,实际上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双向奔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人人都有生命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我们和祖国共成长,无数平凡人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纪录片工作者正是将这种创作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有了《土地 我们的故事》中有地域特色的13个村庄典型的农民家庭,以“大时代、小人物”的视角,讲述一个个农民的个人和家庭奋斗史;才有了《黄河人家》里十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状态,用平凡人的故事,来讲述在新时代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漫长路途中的精彩传奇;才有了《山河新疆》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真实记录生活在山区、河畔、绿洲上普通人物的故事,来反映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情真意切的导演阐述再次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10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