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社区时间开始了

2007-05-17 13:43:52

来源:   作者:朱德泉

摘要:

  1949年,亲眼目睹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胡风,用他特有的诗人气质挥就长诗和那令人久久难忘的神来之笔:“时间开始了”。
  当3月29日,我在济南市甸柳新村一居进行社区调研的时候,所听到的看到的改变,一下子让自己再次想起了这句话。因为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我五年前自己下社区时看到的情景,直有“恍如隔世”之感。看来,“新闻的社区时间真正开始了”,在那一刻,我想。
  实际上,一张报纸的发展离不开与时代共进、与读者共进。晚报都市报报系蓬勃崛起之根本原因正在于其紧紧扣住了时代跳动的脉搏。就人而言,中国社会的转型正在完成这样的定位转换:从“单位人”到“社会人”已成过去;从“社会人”到“社区人”的转变已经成为现实。“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的报纸应该如何跟上这个时代的发展”应该成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大问题。因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见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
  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世界观,也是指导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者思辩的方法论。
  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正在改变着我们这个社会的组织形态和精神家园,社区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正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综合性社会服务功能。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其自述《永远的旁观者》中指出:“一个健康的社会要由3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卓有成效的政府、卓有成效的企业以及卓有成效的社区组织。”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标准衡量当下都市类报纸的定位就会发现,与备受重视重兵把守的时政新闻、行业新闻相比,依托热线进行的社会新闻采集还处于相对随机和一事一报上,真正反映社区居民物质需求、生存状态、精神归依的日常性报道还不成气候。如果我们从积极的一面看待这一竞争短板,恰好说明社区新闻蕴涵着无限的创新空间。因为越是区域化、地方化的报纸,分层受众的传播特点就会越明显,传-受双方的互动交融就越容易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传媒的小众化传播已渐成国际传媒的创新路径之一,世界报业大会评选的2006年最具创新性的报纸被奥地利一家州报夺得,在这个州超过一半以上的社区居民都在该报“讲述过自己的故事”。这种让读者直接说新闻的全新操作理念带来的是该报变成了当地居民难舍难分的日常必需;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晚报都市报正沿着社区“开疆拓土”。例如:《新民晚报》就创办了《闵行版》;《法制晚报》依托社区版致力于做北京报业市场“离你最近的报纸”;《生活日报》的“家有喜事”和“大姐播报”则“有事你说话”,进行着“还版于民”的新闻改革试验:给一个刚出生孩子取名的普通家事一下子吸引了百余名读者的短信和电话参与,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际传播的热议话题;社区对话、社区新闻观察员招募等把居民自己关注的事务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让他们切实感到了自身与媒体间的“一家人关系”;传统记者跑口的条条分割正变成社区责任制为补充的条块结合。
  社区新闻是实现差异化竞争战略和受众细分原则的主战场,是综合类报纸实现“人缘、地缘、精神缘”统一的重要载体。通过社区组织和协调该组织与辖区居民间的建设性对话、活动与社区居民自治等方面的介入形成报纸与居民的和谐共振,在影响力的分众深化中巩固并拓展着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读者阵地,形成自身鲜明的传媒个性和特有的市场亲和力。
  社区新闻的深入推进还必然带来报业营销的渠道变化,社区作为城市鲜活的活动单位和经济单元,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分布、生活需求以及社区居民高容积率必将给报纸密集发行、商业广告的密集区域覆盖带来崭新的机制创新空间。
  从这一意义上说,无论是新闻产品的创新还是报业经营的开拓,社区时间才刚刚开始,前路依然漫长。
  (作者为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副总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2007年第7期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