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王学文:党报的线索

2008-06-12 16:50:58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王学文

  寻找新闻线索是记者从事采写工作的第一步。对一篇优秀稿件来说,找到一条好线索预示着成功了一半。1999年笔者刚参加工作时,苦于找不到适合本报的线索,晚上做梦都在想线索。后来,我找出近期半年的大众日报,逐天研读政教版和经济版的头条稿件,每篇都写读后感,同时勤往县乡跑,终于改变了这种局面。 
  现在参加工作已多年,对线索稍有体会。
  一、打反差仗。新闻事件的发生与其条件、环境有明显的反差,即在那种条件和环境下明明不可有而有之,这就是新闻。“飒爽英姿五尺枪”,为什么偏偏女兵飒爽英姿?因为女性本性阴柔,军装钢枪阳刚威武,二者形成强烈的反差美。
  沂蒙山区本贫穷落后,但费县新桥镇农民在北京干装修致富,不到百户的小村子买了四十多辆轿车。2000年除夕我来到这里,写出稿件《沂蒙老乡好气派 开回轿车过大年》,在年初一的大众日报刊发,受到好评。后来笔者还写了富裕起来的沂蒙老乡“三十六岁上小学”的稿件,也是循此思路。
  二、以小见大。对工作报道选一个巧妙的角度插入,由小到大,引人入胜。1999年,在土地延包政策的鼓舞下,蒙阴县野店镇农民自发集资移山造田,并摁手印表决心,我写成稿件《361个指印》,在大众日报一版刊发,获大众新闻奖。这是我结束见习后写的第一篇稿件。2002年,笔者还写过一篇言论《风吹树叶沙沙响》,从夜闻风吹树叶声写起,反映了城市绿化的大事,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对一项工作,大多数地方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某一个地方却圆满解决了,由此提供经验。临沂在建市场时遇到一个难题:当年规划的宅基地现在成了建市场的黄金地段,但村民不愿意搬迁。兰山区给搬迁村民补盖新房,还按宅基面积入股市场,由此顺利搬迁。稿件在大众日报二版头条发表,笔者后来曾亲见临沂多个乡镇将此剪报学习,很是振奋。
  四、对当前各地普遍实行的一种做法一项政策,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缺陷或不足,此时即可做文章。但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以正面典型引导阻力会小一些,如果直接报道则会有“反弹”。
  2001年前后,各地建示范园成为一种风气,其效果并不好。为此我到平邑县写成一篇稿件《武昌鱼游进乌龙湖》,介绍当地不搞政府示范,稿件在当地反响良好。同年我还写了一篇费县方城镇将示范园改成批发市场缓解农民卖菜难的稿子,这个示范园是市委组织部建的,没想到,这个镇的党委书记因此被叫到市委组织部挨批。
  五、时刻关注当前工作中关系国计民生的焦点、难点问题,沉下身子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写出有深度的稿件。这是一个非常惬意的过程。这些年来,乡镇机构改革一直是一个困挠上下的难题,2005年春夏,我在济南、潍坊等跑了多个乡镇,又到单县调研一星期,并追踪采访到北京,在北京买来农村社会学、农村经济学方面的书研读,最后成稿,并获得山东新闻奖一等奖。
  六、对突发性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高度关注。作为省报记者首先要了解是否与本省有关联性,如果有就要迅速展开报道。
  2004年7月,突发我驻阿富汗民工遇难事件,我了解到情况后,首先查询事件与山东的关系,第一个赶到在济南的事发单位采访,写了一个版的纵深报道与新华社国外消息联动见报。又去外省跟踪采访一周,以报道迅速见长的深圳、上海等地媒体也来向我约稿。2005年“神舟”升空,我没去酒泉发射现场,但到山东相关单位采访,写出了去现场的都市类记者没有写出的独家报道。
  七、结合重大节庆日,策划新闻报道。笔者曾参与了长征7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等重大报道。此条好理解,不再赘述。
  八、客观地说,经过30年的破旧立新,现在的新事物已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层出不穷,对政策对体制更多的是完善。党报记者已很难像那时一样抓住完全崭新的事物,作纯粹“新”的报道。但时刻紧盯“新”字,这是做新闻起码的职业要求。 (作者为大众日报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2008年5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