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庄永志:《财经》:奥运报道的冠军

2008-10-07 18:51:10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庄永志

  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正是8月24号,急不可耐的同行,早已在盘点金牌榜。新闻报道谁夺冠?国内媒体中,非《财经》莫属!
  赛事的直播、录播,《财经》没参赛,但翻开杂志、打开网页,赛事进程、奖牌归属、交通食宿、安保票务、经济文化、媒体评价,她一样没落,甚至还有视频呈现一些独家专访。含金量最高的金牌有两块:紫竹院公园的报道,鼓楼事件的报道。
  《财经》记者到了示威区之一的紫竹院公园,8月12号的这篇报道实在难得,抄上两段:
  “8月11日中午,首都体育馆热闹异常,奥运比赛正在进行。而一路之隔的紫竹院公园,游人们悠闲地跳舞、划船、散步、唱京戏,雨水浸润过的草地散发着清香。
  “据说,这么一个清幽的地方,奥运期间有一个特殊的使命,就是开辟一小块区域接纳合法抗议者。现在,听不到抗议,只有悦耳的鸟鸣。……在公园里向五六位工作人员打听,他们都不清楚这个区域。”
  记者发现空地周围没有警察,也没有游行示威区的指示牌。
  不到800字的报道这样收尾:“一个‘热闹’的紫竹院不会令北京奥运失色,只会让它显得更开放,更美好。”
  北京奥组委7月刚宣布划定紫竹院公园、日坛公园和世界公园作为游行示威区的时候,有极简短的报道和不算少的评论,但8月8号以后,《财经》破了纪录。
  8月9号,发生在北京中轴线上的鼓楼的伤人事件,被《财经》称为“8·09血案”。
  事发当天,财经网下午5:10分引用新华网信息,发布了两百多字的消息:“北京时间8月9日12时许,一名美国籍男子在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城楼遭到一名男子持械袭击致死。行凶男子随后跳楼,当场死亡。”
  当晚10:58分,财经网刊出记者采写的1000多字的报道《美国游客遇袭事件追击》和遇害者生前与妻女的合影,报道引用美国奥委会网站的消息说,死者是美国男排一教练的亲属。记者在现场看到了鼓楼西侧栅栏边一滩据附近居民说是警方用来遮盖血迹的沙子。
  第二天一早6:54分,财经网综合各方消息报道:被害者是美国男子排球队教练Hugh McCutcheon的岳父,名叫Todd Bachman,Bachman夫妇遇袭时,并没有穿着和美国奥运代表队有关的服装。
  8月12号早上8:22分,财经网发出了记者赴杭州采写的约2000字的报道《“8·09”血案行凶者唐永明其人》,其中有唐以前的同事对他的印象的描述(身高1米75左右,微胖,喜欢抱怨社会不公,但没做过太出格的事)和对他的境遇的分析(买断工龄,离婚,儿子不争气)。
  当天下午2:45分,财经网发了一篇动人的报道:遇难者Todd的女婿、身在北京的美国排球队教练Hugh McCutcheon与妻子发表声明,衷心感谢北京的医护人员对他们的妈妈的精心照顾,感谢中国外交部和北京市政府的官员、国际奥组委和北京奥组委的帮助,感谢北京市民的祈祷与祝福。
  在8月18号出版的第218期杂志上,《财经》刊发了记者采写的《美国游客北京鼓楼遇袭》,主编胡舒立还在《财经观察》中发表评论。
  今后提到北京奥运会,会不会有人像提起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人质事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爆炸事件那样,提起鼓楼事件?如果没有《财经》的追踪,很多国人可能不知道这件事;但看过《财经》的读者,感受自会不同:痛惜唐永明的生活失意、心智迷乱,更慨叹并非恐怖袭击的鼓楼事件折射出另一种恐惧还有宽容与仁爱。是巧合吗?国内媒体反复引用的百年前呼吁中国主办奥运会的文章,正是登在两份基督教青年会 (YMCA) 的出版物上——1908年的《天津青年》 (Tientsin Young Men)和致青年会国际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不敢揣测这家人的宗教信仰,并非教徒的我见识了什么是基督徒精神。
  尤其看了《财经》关于紫竹院公园的报道之后,更能体会点滴进步的曲折与珍贵。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编)

  来源:青年记者2008年9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