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观 其:“识时务”与“少根筋”

2008-12-04 19:08:20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观  其

  “当枪手,很丢人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笑到最后的,总是非枪手媒体。

  世界上大致有两种媒体,一种是枪手媒体,一种是非枪手媒体。两者都面向大众,但有明显区别,枪手媒体“识时务”,非枪手媒体则显得“少根筋”。
  枪手媒体,谁的枪手?应该不止一种,比如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枪手:明里暗里(往往是暗里)为维护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说话,当然也得到好处,赞助、广告之类。
  与枪手媒体相比,非枪手媒体更理性些,更注重真相的挖掘,不愿见风使舵,不愿让人使唤,有点特立独行的味道。因此也会触犯某些人,会被某些人斥为“不识时务”。
  在媒体的丛林里,总会有枪手媒体,也总会有非枪手媒体。这是自然法则。但非枪手媒体的声音对一个剧变转型中的世俗社会,更加珍贵。它们与社会通常的转动刻意保持着一段距离,避免自己陷进去,尽管陷进去会“很幸福”。三百多年前天才青年帕斯卡尔说:“当一切都在同样动荡着的时候,看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在动荡着,就像在一艘船里那样。当人人都沦于恣纵无度的时候,就没有谁好像是沦于其中了。唯有停下来的人,才能像一个定点,把别人的狂激标识出来。”非枪手媒体就有点像“停下来的人”,因为停下来,所以看得更清楚。
  就拿眼下来说,国内国外,各行各业,都在呼救!当前的关口,不管什么市,救市确实很重要。这里,想说的是,在这一片呼救声中,过去一直摆不上台面的声音通过媒体正在“正大光明”:比如,为当地经济叫苦连天,为某一行业叫苦连天,为当地某些“支柱”企业叫苦连天,所为者何?扶持政策、“救市”资金。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过去可能欲哭还羞,现在却是大哭特哭,哭得有理——给钱,救我,应该的。至于得了什么病、怎么得的病、病到什么程度,没多少人细究,好像谁细究谁就太不长眼了。于是乎,人云亦云,人哭亦哭,逐级放大,人心惶惶。
  在大小媒体一片呼救声中,南方都市报却在努力细究。仅举两例:
  一例是合俊倒闭事件。众多媒体把合俊说成金融海啸的“牺牲品”时,南方都市报没有情绪化,仍在老老实实做新闻:合俊倒闭,是金融海啸冲击下的不幸标本,还是以破产逃避债务的阴谋?是制造业寒冬延续下的成本压力,还是盲目做大决策下的资金断裂?南方都市报记者陈伟华,作为最早采访合俊事件的记者,作为长期在事发地东莞采写经济新闻的记者,在报上撰文《合俊倒闭事件中被忽视的真相》:“在我看来,外界的声音把‘金融危机’的因素放大了,甚至是绑架了,而忽视了企业家自身的作为。在合俊事件所散发出的普遍悲情背后,我们不应忽视企业家的决策空间,不应忽视企业自身的‘内功’。”
  另一例是“房市新政”的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措施是个分水岭。此前,媒体上更多的是对住房商品化改革10年的反思,是猛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炮轰各地政府救楼市,是在为房地产步入房价下降拐点“叫好”。现在呢?在媒体上,房地产业不仅该救,甚至快成“救世主”了——救楼市就是救经济,保房市就是保经济。于是,地方官员也开始理直气壮地在媒体上讲“房价大跌最终受害者是百姓”。而在南方都市报上,我听到了读者发出的不同声音:政府救市没必要“绑架”百姓的感受,拯救楼市并非政府的“道德正义”……
  不能用“正反调”来看南方都市报的相关报道,它唱的是“清调”。越是在吵吵嚷嚷的时候,越需要这样的“清调”。就如当前的“救市”,媒体的责任是什么?不是有意或盲从地替人渲染悲情,也不是扯着嗓子为“利好”叫好,而是扎实做新闻,讲清楚事实: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哪些是欧风美雨的原因?哪些是政策和企业自身的原因?政府该干什么?企业该干什么?民众该干什么?这样,“救市”政策才不会被有些人用歪了,才能赢得民众的拥护而不是疑惑甚或反感。领袖早说过:“我们的一切,都依靠于、决定于人民群众的自觉与自动,不依靠于群众的自觉与自动,我们将一事无成,费力不讨好。”(刘少奇《论党》)
  我看,南方都市报就是在真正引导“人民群众的自觉与自动”,而不像那些枪手媒体那样,或“携专家以令政府”,或“携‘民意’以令政府”。不是南方都市报太狂妄,而是那些枪手媒体太天真了,太小看党和政府了。
  “当枪手,很丢人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笑到最后的,总是非枪手媒体。这也是条自然法则。

  来源:青年记者2008年11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