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统宇:重新打量时政的资源优势
2011-05-31 12:09:33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时统宇
一不留神,济南成了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有个栏目《开讲天下》,我经常去做节目。开始的时候有些例行公事,因为类似的节目《一虎一席谈》等,我都当过嘉宾。最近的几期节目选题,却让我有了一些研究的兴趣,并且认为可能对整个中国电视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先来说说我参加的三期节目:1.红卫兵是否应该道歉?2.江姐的孙子成为微软高管愧对先烈吗?3.重庆二十多万干部下乡是作秀吗?
显然,这些选题与“十六岁少女生了孩子值得同情吗?”“智障妹妹可以给哥哥捐肾吗?”等有天壤之别。这样的选题也许避免了导向风险,却也难免有八卦的嫌疑,更谈不上底蕴与厚重。所以,敢于选择时政类的选题是需要有一定胆量和勇气的。
这三期节目中我都担任了反方。先简述理由:红卫兵不用道歉是因为党中央早就有结论:“文革”是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人民带来重大灾难的一场内乱。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公开承认在“文革”中犯了错误,表现了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而就红卫兵的主体而言,其基本构成是十六七岁的中学生,他们不就是些孩子吗?
江姐的孙子成为微软高管愧对先烈吗?假如换成别的“80后”,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能够成为跨国大公司的高管那当然可喜可贺,但对江姐的孙子则不然。如果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有些狭隘,那么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公众质疑本身就表明,许多看似情绪化的反应恰恰是道德的底线,人们要求红色后代保持本色率先垂范,正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典范的敬畏。
至于二十多万干部下乡被不少人认为是形式主义、走过场、作秀式的农家乐,虽然我在节目中“给力”这种看法,并且观众的短信支持占了大多数,但实际上我却感到十分悲哀。当人们见的忽悠太多了以后,真东西放在眼前还真不敢相信。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如何与时俱进,这还真不是兴师动众就能解决的。这个选题的这样一个背景大家都看到了,这就是全国两会期间重庆的领导高调“唱红打黑”,并表示不怕别人说三道四。而且,重庆卫视不再播商业广告,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开讲天下》选题的时政特征十分明显,并且还真得需要些勇气。
这些年来,在中国电视娱乐化的狂潮中,遍布中国各大小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基本是以远离宏大叙事、不说大事、不碰敏感为特征的。“时政太敏感”是十年来民生新闻放弃说大事的最大理由。终于,人们在诸如房价越调越高、上学越来越难等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原来民生实际上就是最大的时政。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网等网络媒体策划的“两会调查”显示,保障性住房、收入分配、物价稳定、惩治腐败和就业公平等,老百姓最关切。而人民网的调查则表明,被网友排在前十名的热点话题是:社会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房价调控、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正是在这些真正的民生问题上,容不得我们再八卦下去。
八卦的热闹是一种假繁荣,时政的丰富才是真进步。微博时代时政的丰富性有了新的资源和来源,2011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在此很“给力”。不过,我们还须睁大一双慧眼。
今年两会期间有一条微博颇具欺骗性:“天津代表刘美丽”提议,北京煎饼果子摊儿的治理刻不容缓,原因是“煎饼绿豆面含量不足,软黏没有咬劲,不够酥脆,面酱偏咸,而且标配只有一个鸡蛋。”曾经疯传的这条雷人提案很快被证实是条假新闻。这又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重新打量时政资源,在微博时代仍然需要恪守新闻的传统规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5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