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平:故宫丢了谁的脸
2011-06-30 19:56:17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长 平先是皇宫禁苑,再是文物宝地,在人们的想像中,故宫必是机关重重,敢于行窃而又能够得逞者,必是身怀绝技的江湖高手。
忽一日,传言故宫文物失窃,民众大为惊讶,既为贵重文物流落黑市惋惜,又为故宫的安保疏漏感到遗憾,同时也期待着一个比电影小说更精彩的江湖故事。不曾想警方破案之后,行窃者不过是一“小蟊贼”,既没有多方协作的作案团伙,也没有令人大开眼界的高科技手段。他只是往暗处躲上一阵,趁人散去之后,拉了电闸,砸了玻璃,见到金银,怀揣手捧,仓惶而逃。可笑的是,他在途中曾被保安拦下,复又逃脱。
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了他在紫禁城的最后日子里,把若干贵重文物,托人带出去变卖,自然没有什么障碍。于是有人分析,此番文物失窃,情同此景,必是里应外合。但是这无法证实,只能白白地生气。再说,即便如此,你就不能把戏演得更专业一点吗?
气还堵在喉咙里,忽然传来乐事。原来警方破案之后,一位故宫副院长带队去送锦旗,旗上大书“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此一“撼”字,令人怀疑失窃的文物中包含了康熙字典。如此明显一个别字,竟然要等媒体来揭露,故宫方才知道。最为可笑的是,故宫方面知道之后,竟然狡辩说,“撼”字没错,比“捍”字显得厚重。“跟‘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如此自欺欺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就是一桩糗事,故宫管理者丢人现眼。后来又有人揭露说,故宫内的建福宫,成了超级富豪的私人会所。故宫方面仍是抵赖,但民众普遍宁信其有,视为对此番笑话的注释,乃见利忘义耳。
不过舆论很少意识到,锦旗上写错字,写了错字还狡辩,固然可笑,但送锦旗本身也是一大笑话。警方保卫平安,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世上重要的事情,何止于此?农民日日劳作,种出大米,供你生存所需,难道就不重要吗?没见过谁因为有白米饭吃,就给农民送面锦旗去。为什么不呢?因为他觉得这是我花钱买来的,已经货银两讫。难道警察就没有拿薪俸吗?又有人说警察工作辛苦而且危险,但他们能跟煤矿工人比吗?也没见有谁用了电之后去给矿工送面锦旗。
接下来舆论自己也变成了笑话,那就是开始拉风,大话连篇,说故宫丢物又丢人,而且丢的不仅是自己的人,更是中华文明的脸。几千年的文明,都被你这一个错别字给弄没了。更耸人听闻的是,一位曾经在教育部门做过高官的论者,痛心疾首地说,“其实,故宫丢失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夸张一点说,人类所有精神文明的成果在这短短的几天内都被他们丢失殆尽!”
故宫固然承载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但是它真的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全部或者最高成就?甚至代表了“人类所有精神文明”?好吧,你可以这样断言。但是,那些故宫管理者就可以代表故宫,从而代表中华乃至全人类文明?一般人会认为,故宫这种文物重地,自然会让最有文化的人去管理。可是有谁知道故宫的管理团队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是选举的还是任命的?
这两年中国民众最重要的收获,就是意识到“被代表”的荒谬,这是个体独立意识的觉醒。可是在一些被习惯性神圣化的事情上,人们还是忍不住主动要求“被代表”。有人在外国旅游时大声喧嚷,仅仅因为他/她是中国人,从来不出国门的人也觉得他们丢了自己的脸;有人在美国当了个议员,仅仅因为他/她是华裔,八杆子打不着的中国人也偷偷乐。
我要说的是,故宫安保疏漏,送锦旗,写别字,建会所,真的很丢人。但是,丢的是他们自己的脸,不是故宫的脸,也不是中华文明的脸,更不是人类所有文明的脸。尤其重要的是,他们丢的不是我的脸,也不是你的脸,更不是我们祖宗的脸。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6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