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13年8月下)

2013-09-13 14:44:47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

摘要:

  8月3日,纽约时报集团宣布将旗下的《波士顿环球报》出售给美国职业棒球队波士顿红袜队的大老板约翰·亨利;8月6日,华盛顿邮报集团宣布,将把《华盛顿邮报》出售给电商巨头亚马逊集团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两份百年老报先后易主,将全球传媒界搅得惴惴不安。

  

  传媒业整合迈出重要一步

  百年老报换东家,说明传媒业以往经营模式的革新迫在眉睫。自互联网技术兴起至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信息接收终端,无处不在的网络加上更快更及时的推送,让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黯然失色,加上以往以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逐渐不能适应市场新变化,许多媒体甚至到了经营举步维艰的地步。以将被收购的《华盛顿邮报》为例,这家曾扳倒过美国总统的老牌报纸,在过去10年间报纸日发行量从2002年的76.9万份减少至2012年的47.2万份。同期经营业绩从2002年实现利润1.09亿美元,到2012年亏损5370万美元。

  经营模式的革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消亡。相反,最有价值的“金矿”正蕴含其间。仔细看去,此次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及其网站,同时还将收购公司旗下包括《快报》、《公报》和大华盛顿出版公司等出版业务,这些恰恰是《华盛顿邮报》集团亏损最严重的部分。贝索斯此举显然不是为了理想或是慈善。浸淫互联网产业多年的贝索斯,想必清楚地认识到了借助互联网蓬勃兴起的新媒体的最大软肋——内容。

  这里的“内容”,不仅指对新闻事实的采写,也不仅仅是“独家报道、专有的编排、自有的观点以及特别的叙述方式”,更是传媒业在多年大众传播过程中对传播规律的总结、认识以及操作经验。如果我们将不同的传播载体抛开来看会发现,这种对传播规律的总结、认识和操作经验,才是传媒业的核心部分,进而通过从业多年的人来实现这核心部分的价值。所以贝索斯才会对外界表示收购之后不会有任何裁员,才会在给《华盛顿邮报》员工的公开信中强调:“我不会领导《华盛顿邮报》的日常工作。”总之,贝索斯的收购使我们对传媒业整合的认识更加明晰。在这场变革中,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传播速度发生了改变,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依然要遵循的规律并没有变。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更多的是如何在载体变化过程中守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在载体整合的过程中站上新的台阶。

  (连俊/《经济日报》2013-08-08)

  

  网络时代,纸媒如何求生

  面对新媒体挑战,今天的纸媒如何生存?欧洲新闻界专业人士对“纸媒求生之道”的理解和认识,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研究和讨论。

  其一,纸媒应着眼于品牌效应,而不应在诸如发行量、广告收入等“传统指标”上过于纠缠。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国际传播学协会会长佛朗索瓦·汉德里克斯教授认为,收入一直不佳的《华盛顿邮报》之所以得到投资者青睐,主要是因为其靠对“水门事件”等的报道,几十年来树立起来的、可以说仅次于《纽约时报》的美国最有声望的报纸这个业界品牌,而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甚至可以断言,收购者买下《华盛顿邮报》,直接利润效益十分有限,贝索斯看中的更主要的是其知名度以及与知名度有关的其他效益。

  其二,今天的纸媒应该多做“新闻分析”、“新闻调查”、“新闻背景”,少做甚至不做“新闻”。现在还有多少人通过纸媒了解到新闻呢?信息爆炸时代,纸媒还与新媒体竞争“做新闻”,无异于以卵击石。汉德里克斯教授称,《纽约时报》前不久曾对零售价提价20%,直接影响到了零售数量,但最终整体零售收入并未下降太多。原因就是,愿意通过以新闻分析和新闻调查擅长的《纽约时报》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读者,能够承受这个涨幅。而想通过一份报纸得知一个新闻的读者,你就是不涨价甚至再降价,也无法满足他的要求。换言之,“得知新闻”将变得越来越廉价乃至完全免费,而“深入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则有可能变得越来越昂贵。

  其三,今天的纸媒要注重整体的效益,不能仅仅局限于一张报纸、一个出版物的效益。《华盛顿邮报》集团报纸部门的营业收益在6年内下降了44%,但由于其电视公司的业务以及其他附加业务、增值服务,整体上看仍是一个赚钱的、有一定前景的企业。

  其四,今天的纸媒得做别人(别的媒体形式)不做或做不了的事情,强化自己的特性和独一性。汉德里克斯教授说,譬如,一页一页翻看的阅读方式带来的乐趣和方便;譬如,纸媒周末版的丰富、多样和“杂志化”,为周一到周五的正常版“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等等。

  纸媒的出路在于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变革、自我转型、自我整合,不断适应新形势,主动出击。真正能断送纸媒的,只有纸媒自己。当有一天纸媒不再有理想不再有梦想不再有追求,从而也鲜有投资者问津的时候,纸媒的麻烦才真的来了。

  (光明日报驻布鲁塞尔记者何农/《光明日报》2013-08-11)

  

  华邮命运印证纸媒窘境

  在美国中西部农村提供有线电视、上网、电话服务的“第一有线”公司,在马里兰等州提供老年人陪护业务的凯尔特医疗公司,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发电设备生产商福尼公司,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有何关联?它们都是《华盛顿邮报》公司(以下简称“华邮”)的子公司。人们不禁要问,华邮到底是一家电信企业还是制造企业,抑或是医疗服务企业?有一点毋庸置疑,华邮如此多元的业务从侧面印证了《华盛顿邮报》纸媒的巨大生存压力。

  在读者习惯了数字化阅读、24小时不间断提供新闻的业界生态下,传统纸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今的现实是,各家星巴克咖啡店里的顾客都在使用免费无线网络信号登录各大媒体网站,将天下事一网打尽,咖啡店里报架上放着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则无人取阅;周末在各家餐馆吃饭聚会的美国人忙碌着拨弄手机或是iPad,在各大社交网站上浏览朋友关于“棱镜门”的转帖,少有中青年人还在翻阅纸版的《华盛顿邮报》等待上菜。

  在出售《华盛顿邮报》之前的华邮中,报纸业务是营收排在教育和电视业务之后的第三主业,也是赔本赚吆喝的业务,2012年华邮的总营收为40.18亿美元,低于2011年的41.31亿美元,经营利润从2011年的3.26亿美元降至2012年的1.45亿美元,公司旗下在华盛顿、休斯敦、底特律等城市的六家地方电视台的利润达到创纪录的1.92亿美元,为《华盛顿邮报》的亏损填上了些窟窿,若非2012年大选年和奥运会期间电视广告投放增加,华邮去年的财报会更加难看。作为上市公司,季报、年报、各家券商的分析报告都会让企业关心股东收益最大化和股价短期上涨,而非永远为读者烹制新闻盛宴。今后,要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华邮,经营业务恐怕会更加多元。20年后,当你的美国朋友告诉你,正在华邮经营的养老院安度晚年,看着华邮的电视节目,自己的退休金账户交由华邮打理,养老院的供电、供水都由华邮保障时,你丝毫都不用惊讶。

  (蒋旭峰/《经济参考报》2013-08-14)

  

  透视美国报纸易主风潮

  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在全球纸媒行业整体下滑的今天,为什么商业巨子们反而热衷于收购传统纸媒?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股神”巴菲特已经连续收购了至少30份日报。然而就在2009年,巴菲特被问及“是否将考虑继续投资报纸产业”时曾明确表示:“我不会以任何价格收购美国的报纸,因为它们可能将永无止境地亏损下去。”无独有偶,在收购《华盛顿邮报》之前,贝索斯也向记者表达了他对传统纸媒的不屑:“有一件事我很确定,在20年内,纸质媒体将不复存在,那时候,纸质报纸或许是酒店向客人提供的一个奢侈小物件,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存在。”可是就在两三年后,他们几乎同时改变了看法,认为美国社会(特别是社区)需要一份好的报纸。巴菲特表示,“一家满足某个特定社区信息要求的报纸将是这个社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否意味着,巴菲特们看重的已经不是纸媒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是它的某种社会价值?或者如同有人猜测的,他们试图作为一项公共资产的拥有者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第二,拥有了《华盛顿邮报》的贝索斯和卖掉了《波士顿环球报》的纽约时报集团意欲何为?

  贝索斯是电商巨头亚马逊的CEO,而亚马逊以网购起家(近年又因电子书Kindle声名鹊起),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商业企业。在传统媒体寻找生存空间的同时,亚马逊这样的新媒体企业同样需要突破瓶颈,找到新的销售和广告资源。而收购那些享有盛誉的传统媒体,吸纳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无疑会使内容生产和售卖获得更好的效益。就连被收购的《华盛顿邮报》的员工也对新东家充满期待,希望他能像成功售书一样,使报纸在网上实现华丽转身。如果这同样也是贝索斯的战略意图的话,那么《华盛顿邮报》必然会成为亚马逊这个互联网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再是传统纸媒。

  再来看纽约时报集团。有资料显示,在出售《波士顿环球报》之前的2012年,纽约时报集团已经售出16个销量较低的出版物,表明了集团“固本”的意图;而将《国际先驱论坛报》更名为《国际纽约时报》,更体现了纽约时报集团集中打造核心资产的战略考虑。如何打造核心资产?用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克·汤普森的话来说,就是实施数字化战略——创造新的数字产品和服务,“这是集团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为此,纽约时报集团正在改变传统的订阅模式,加紧推出高端订阅服务,以便让用户接触到更多的在线功能。纽约时报集团还向作为互联网公司代表的Netflix学习,试图由传统的纸媒发行商转变为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公司。

  由此可见,无论是买进《华盛顿邮报》的贝索斯,还是卖出《波士顿环球报》的纽约时报集团,它们的探索殊途同归——都是将传统纸媒打造或转化为互联网企业。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在美国,传统纸媒的转型已经由量变阶段进入质变阶段。在这一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线已经不那么清晰;或者说,二者已经相互融合,并将努力归于一处——就是创造条件,实现渠道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体验。这或许就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出路与契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光明日报》2013-08-10)

  来源:青年记者20138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