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14年7月下)

2014-08-15 11:02:38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

摘要:

  新一代领袖宣传学

  7月4日,在习近平访韩期间,一组对比青年习近平和韩国影视明星金秀贤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后者因为出演了《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一角而在中国年轻人中人气爆棚。对比的“线索”,来自最熟悉习近平的那个人。3日,陪同习近平出访的彭丽媛参观韩国昌德宫时,提及《来自星星的你》,对韩国官员说:我和女儿一起看习主席年轻时的照片,觉得很像《来自星星的你》的主人公都敏俊。

  这段对白经韩媒曝光后,不仅在中韩两国引起热议,两人对比的照片也引爆网络。

  这一新闻和“彭丽媛逛街为习近平买蛋糕”、“习近平是李昌镐‘粉丝’”一样,让“习近平访韩”从中规中矩的央媒通稿,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厌倦了一板一眼的宣传方式后,更新鲜、更有趣的高层资讯的确更吸引眼球。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需要传媒的反思,不过对官方而言,做出这样的转变和策划已实属不易。

  政治文宣的悄然转身,也许就是从新一届领导集体产生后、新华社发表的长篇通讯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宣传正逐渐踩准时间节点、创新方式方法、发动社会力量、拓展时空维度,新一代领袖宣传学似乎呼之欲出。

  比如,世界杯如火如荼之际,浙江广电旗下的新蓝网播博论坛在6月30日推出了一组由网友创作的漫画《大大与足球》。这组漫画绘制精良,十分专业,不仅有“大大爱足球”,还涉及“治理足球乱象”、“足球从娃娃抓起”、“大大的足球梦”等,拓展了这一话题的内涵。随后,这组漫画获得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在内的转发,引发民众热议。

  仅就漫画而言,十八大以来,最高领导人的漫画形象已经出现多次。去年10月,一家带有官方背景的“复兴路上工作室”推出了动漫短片《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其中就有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七常委Q版形象。几个月后,《北京青年报》登出的图表新闻中也出现了习近平的漫画像,堪称纸质媒体上领导人漫画的再次“破冰”。

  更有趣的是一些旧文、旧事的重新发掘。《河北日报》在今年初率先转发了习近平发表于《当代人》杂志1998年第7期的《忆大山》,随后获得《光明日报》等央媒转载。4月份,由李春雷撰写的纪实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被各地党报全文刊发,并在7月初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并在全国新华书店公开发行。

  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头版发表的“之江新语”系列短评,其单行本也重新走红。

  除此之外,包括习近平在内的国家领导人的文革经历,也一直是网络上经久不衰的话题。在官方口中,这些经历和体验成为新一代领导人心系民众的精神来源;而在民间语境中,这拉近了自己与领导人之间的距离。

  这的确给了民众更多的期待。关于“习近平是新一个毛泽东”的评价正在民间涌动,但这并不会妨碍中国的改革脚步。

  (上官甹/《上海观察》2014-07-05)

  

  大众报业集团经济实力全国第三

  最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所属的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大众报业集团在全国47家报刊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三,比上年上升3个位次,经济效益排名第二。

  2008年,大众报业集团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报业竞争形势,提出用三年时间“挺进全国报业八强”,到2009年,即提前两年实现这一目标。在2010年全国报业集团排名中,集团名列第六;2011年又前进一位,升至第五;2012年名列第六。根据形势变化,集团又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进入全国报业四强的发展目标,至此这一目标已提前实现。

  报刊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排名选取全国47家集团合并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总额4项经济规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报刊出版集团进行综合评价得出。2013年前10名依次为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近年来,面对市场经济和新媒体挑战,大众报业集团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沉着冷静应对,坚持一心一意干报业、风吹浪打不动摇。集团始终把搞好新闻宣传作为根本任务,把办好报纸作为立社之本,把营造影响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正确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效发挥了山东省委舆论主阵地职能。集团近8年获得25项中国新闻奖,其中9获一等奖,创造了业界瞩目的“大众报业现象”。集团紧紧围绕报纸主业,抢抓改革发展机遇,依靠改革激发活力,做大做强报纸、有线电视、网络媒体三条传媒线,形成了报刊支柱、有线电视和新媒体、文化园区、楼宇经济、投融资、印刷、发行物流、会展八大产业板块,各项事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走出大众特色的报业发展道路。2013年集团总收入达到22.4亿元,同口径增长10%;利润增长5%,达到7.35亿元,继续遥遥领先于全国各大报业集团。

  (唐德强/《大众日报》2014-07-11)

  

  严守新闻工作的法纪底线

  近年来,少数新闻从业人员或是严重缺乏保密意识,将采访中获知的重要涉密信息随意传播,或是出于扬名获利的目的,有意透露职务行为信息,造成恶劣的社会效果。这也暴露出一些新闻单位存在信息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导正规范,正当其时。

  有人常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媒体享有新闻自由,可以随心所欲披露采访信息。还有人认为,记者拥有超出法纪的信息传播权利。事实上,采访权、报道权、批评权和评论权作为新闻工作的基本权利,必须在法纪范围内行使。传播权必须服从于国家利益和公众权利。任何超越这一底线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惩处。严格管理职务行为信息,早已是国际主流媒体的共识。在西方国家,记者个人也不能在新闻单位发布前,擅自发布职务行为信息,它们对损害公共利益的泄密行为的惩处,同样十分严厉。

  职务行为信息,不是个人私有物。它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果,也属于新闻单位的重要资源和无形资产。新闻媒体应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他人权益方面做出表率,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 (姜赟/《人民日报》2014-07-10)

  “地铁咸猪手”事件,是谁的胜利

  上海一起“地铁咸猪手”事件连续发酵和放大,不但“咸猪手”本人被开除党籍、丢掉工作,身份证与社保卡悉数曝光,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也瞬间被扔到聚光灯底下,让公众一览无余。网民和媒体记者联手的义愤填膺,终于有了一个看似大获全胜的光明结局。然而,举起道德的旗帜,是否就能以公众的名义判人有罪、揭人隐私、株连无辜?

  有一封给媒体人的信,提出“法律问题”与“道德问题”的不同界定,并对记者“拿着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冲到他单位”的违规“使用隐私”、代警方定罪等一系列举动表示异议,“像你这样推波助澜,只会导致法制的倒退……”

  其实,诸如此类的事件,并不鲜见。某些人自以为在某些事件中站在道德与正义的高地,就用各种人肉手段,置对方于无所遁形的死地。当关注点转移,公众视线潮水般退去,涌向下一个倒霉蛋,继续新的罗宾汉式“精神消费”时,那些曾被迅速剥光的人呢?他们的个人与家庭生活从此千疮百孔,甚至一败涂地。甚至,有些当事人本来就很无辜,北京当年那个在《新闻联播》说了一句“很黄很暴力”的小女孩,就无端成了一盘烤红的大虾,被人把姓名、学校、班级甚至考卷都端到网上,任人津津有味地品尝,浑不管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网络是个神器,使呼唤了N年而不得的公众“知情权”,在技术上得到无障碍通行的VIP待遇,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民主与开放进程。网络还是反腐神器,很多贪官的暴露,往往就和网络的“举报”息息相关,的确功不可没。然而,它也正无孔不入地渗入公众的私人生活,如何从法律上界定这种“渗入”甚至“侵入”的尺度,避免失控,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课题。

  其实,也不能责怪狂欢的网友。在整个消费“地铁咸猪手”的过程中,媒体是否系统地提醒过法律界定和程序正义的重要?甚而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法律素养的培育,是否还一直可疑地缺席?更要紧的,正如那位警方人士的提醒,“你们让全网络的人记住了一个摸姑娘腿的中年男子,忘却了比他恶劣100倍的色狼!”

  在网络如潮般将当事人“绳之以法”的正义喧嚣中,公民意识、法制观念却纷纷开了小差,而真正的违法行为却逍遥事外。我们只是“擒”住了一个色心偶炽的中年人和他的无辜家人,这真的是一场完胜吗?

  (李泓冰/《新民晚报》2014-07-12)

  

  没狠招儿,就别放狠话

  据媒体报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再次下发文件,要求部分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取消集成平台里直接提供的电视台节目时移和回看功能。而就在前不久,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刚刚下发了关于立即关闭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中违规视频软件下载通道的文件,要求关闭互联网盒子视频客户端。

  现在每天守着电视按时按点儿看节目的人已经不太多了。电视节目的生产以及供给方式早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消费者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需求。时间的制约、节目内容的制约,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限制,导致消费者在荧屏前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不满足、不方便。电视机顶盒的回看功能,至少能够给那一部分观看时间得不到保证的观众提供某种程度上的方便。如若这项功能也受到限制,估计很多观众就直接放弃电视而选择视频网站提供的全时服务了。超大屏幕电视机与网络相亲相爱的办法,早已经不用一一列举。

  当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叫停部分互联网盒子电视回看功能,最终的目的肯定不是故意和有回看、点播需求的消费者们过不去。部分网民的对立情绪,其实并不客观。这“叫停”的文件,也许意在规范电视节目内容,更有可能,是想守住“地盘”,暂时和自己控制不了的海量网络视频信息划清界线,至少当下的一亩三分地别被抢了去。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想放狠话,首先得备有狠招儿。此次媒体报道中有一句话让人忍俊不禁:“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此次政策调整对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推出的盒子产品及相关视频业务并无影响。”来势汹汹的网络运营企业,怎么能放过饥渴难耐的消费者?而心怀不满的消费者,又怎能对于方便的互联网电视视而不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爱说狠话是出了名的,但是,狠话的效果,够狠吗?

  (侯江/《北京晚报》2014-07-14)

  来源:青年记者20147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