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首页>传媒透视 > 正文

媒体融合背景下省级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创新

2022-10-19 17:02:44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10月上   作者:冯然 曾晓慧

摘要:——以“四川观察”为例

  摘  要:2022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9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四川观察”不断探索媒体融合之路,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再向“纵深”推进,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进行战略布局,构建一体化全媒体组织架构,推进公司化运营改革。在重大主题报道过程中进行融合创新,始终筑牢主流媒体护城河,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发力,打造内容融合新生态,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改变传播语态和形态,创新融合报道方式;同时,通过创新运营手段,构建融媒新生态,在媒体融合的路上,守正创新,跨越突破。

  关键词:媒体融合;省级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四川观察”

  “四川观察”是四川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品牌,客户端于2017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四川广播电视台积极落实“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近年来着力打造“四川观察”,从内容生产、平台搭建、经营创收等方面多管齐下,构建起涵盖新闻客户端、抖音、快手、B站、微博、微信等各个端口的全媒体矩阵,粉丝总规模约9000万,其中抖音账号粉丝近4700万,跻身全国主流媒体第一阵营。

  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进路

  媒介融合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并发展而来,逐渐成为网络化时代各种媒介多功能一体化发展的代名词。2005年,这一概念从西方引入中国,汇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话语体系。2013年以前,媒介融合在业界还处于酝酿阶段,这个时期的媒介融合研究停留在学界,业界关于媒介融合的发声很少。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作为国家战略,我国的媒体融合进程在这一年开始,一系列中央文件给我国媒体指出了融合发展的未来。

  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进程的加快,催促着媒体融合转型的脚步。四川广播电视台按照媒体融合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点,搭建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打造自己的新闻App。2017年1月,筹备已久的“四川观察”客户端应运而生,定位于“四川视频新闻第一屏”。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这是党中央为实现媒体融合全面质变而提出的顶层设计。在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四川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平台“四川观察”借“力”成功出圈。2018年5月,“四川观察”客户端率先开启对川航3U8633事件现场视频直播并持续7小时,产生巨大社会影响;2019年8月,“四川观察”因“武警跑步驰援灾区、群众自发送粮”的视频出现了流量转折点;2020年疫情期间“四川观察”发起抖音话题“战疫chuan行动”成关注热点;2020年8月,“四川观察”被央视新闻“观察”后,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近年来,“四川观察”凭借质量、速度、网感三者兼具的内容,突破了区域性账号的辐射圈层,盘活了在快手、抖音的粉丝资源,在全国率先突围。

  “四川观察”融合改革发展战略布局

  (一)顶层设计:构建一体化全媒体组织架构。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对传统媒体冲击最大的就是以互联网和移动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1]对于省级主流媒体来说,推进媒体融合改革发展刻不容缓。

  媒体深度融合的重点是对原先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和突破,主流媒体的组织架构调整属于媒体单位的顶层设计,贯穿着媒体融合的全过程,体现着媒体单位的改革勇气和智慧,决定着自身融合的深度和广度。2020年底,四川广播电视台对台内的广播、电视等进行全面整合,围绕激活人才这一主力军建设进行机制突破,成立了全媒体新闻中心、全媒体运营中心和全媒体技术中心等,构建一体化全媒体组织架构并展开关于融合发展改革方案的重大布局,通过电视频道专业化、渠道营销中心化、融媒生态产业化三大举措加快融合改革过程。四川广播电视台敢于对自身的全媒体组织架构进行深层调整,打破了新旧媒体壁垒,倒逼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激活新媒体端的创新潜力。在全新的协同机制下,四川广播电视台从内容、传播到营销,都以“融合”作为基因,凝聚了各频道、频率的优质资源,从广播端、电视端、新媒体端集体发力,助力品牌价值提升,创造出更多的市场价值与全新可能。

  (二)机制变革:推进“四川观察”公司化运营改革。2021年是主流媒体走向深度融合的一年,为了推进媒体向纵深融合以及破解运营中的一些难题,四川广播电视台尝试推进四川观察公司化改革,于2022年1月正式成立公司。公司成立后,对原“四川观察”的组织架构、人员安排、内容分工等进行了重新布局,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与管理,守牢新媒体意识形态舆论阵地。公司以“四川观察”IP为核心多业态布局,提供融媒体产品传播运营、短视频运营、客户端及官方网站运营、客户端及官方网站技术开发、账号达人池建设、微综微剧内容创作、全域整合营销在内的服务;整合台内优质视听资源,根据台内全媒体新闻中心、四川观察公司宣传及项目需求,展开原创精品视听内容生产创作,将“四力”融入作品生产的全过程,传播正能量的流量作品。

  “四川观察”重大主题报道融合创新

  (一)筑牢主流媒体护城河,坚守意识形态阵地

  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为大众阅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众多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需要人们在信息洪流中去分辨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很多人对互联网信息持怀疑态度。长期以来,主流媒体对于新闻来源和制作的严谨态度赢得了大众信任,依靠多年的品牌效应和专业的新闻队伍等优势,主流媒体具有毋庸置疑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其报道被社会大多数人群广泛关注,并作为大众判断真伪和行为的依据。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真实、准确、深度、权威”成为主流媒体的护城河。主流媒体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职责使命,是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黏合剂,越是在众声喧哗的时代,越需要主流媒体通过专业准确的报道,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作为主流媒体建设的新媒体平台,“四川观察”始终坚持党对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营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舆论环境。

  (二)打造内容融合新生态,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

  一是内容为王,坚持自有平台建设。如今,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虽然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内容和技术的关系仍然是关键点,技术是渠道、是工具,内容才是根本。对于省级主流媒体来说,借助第三方平台有天花板,存在一定局限性。“四川观察”始终坚持建立自主可控平台即四川观察客户端,持续加强客户端原创作品生产,同时也十分注重本土新闻报道。2021年以来,四川观察客户端推出《回顾四川脱贫攻坚历程》《致敬脱贫攻坚楷模》等20余个脱贫攻坚专题,2022年推出《2022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等重大主题报道。承载原创内容的客户端是整个融合骨架的核心,是媒体融合重要的战略步骤,只有将积累的核心能力沉淀到自有的核心产品上,才有可能实现媒体融合的整体发力。“四川观察”以“客户端+多渠道”,以内容为主体,以垂号为发力方向,不断打造内容融合新生态。

  二是移动优先,小屏反哺大屏。把握移动传播规律,实施移动优先策略是主流媒体融合改革的转型重点。四川广播电视台在融合改革的过程中,坚持移动优先,将内容制作、分发传播、整合运营等都纳入机制中。在北京冬奥会、全国两会、四川省两会、省党代会等重大主题报道中,“四川观察”首先依托全媒体新闻中心“策采编发”,充分统筹内容生产、发布和传播的所有环节,实现内容一体化生产、多媒体呈现、多渠道传播的全媒体协调机制;其次,在报道过程中,综合采用文字、图片、微视频、直播等形式,首发“四川观察”新媒体平台,大屏再根据需要选用新媒体素材,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分发模式,小屏反哺大屏,做到大小屏融合联动,重点实现全平台共振,使得重大主题报道内容可以得到立体化呈现;再次,充分发挥全媒体矩阵的作用,建立立体化传播渠道,同时发力,优势互补,形成传播合力,使得报道能够覆盖各种渠道的用户群体。

  (三)改变传播语态形态,创新融合报道方式

  一是改变传播语态,以平等对话为特征。在传统媒体时代,大众传播掌握着传播特权,是一种单向性很强的传播,受众的反馈和传播手段有限,受众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网络语境中,基于新媒体的传播逐渐成为构建社会性关系的工具。在新传播时代,媒介技术赋权,传者和受者的界限逐渐模糊。在海量内容的淹没下,受众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受者取代传播者的主体地位,互为主体、以平等对话为主要特征的“关系传播”模式逐渐被新媒体主导,关系成为媒体融合改革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资源,把握当前的关系常态成为纵深推进媒体融合改革的重要前提。[2]“四川观察”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坚持以用户为核心,秉持“用户思维”,改变话语方式和表达方式,增进用户友好。2022年是5·12汶川地震14周年,“四川观察”矩阵平台在5月12日当天推出特别直播节目。直播具有直观性强和互动性强的特点,人人都能参与,“四川观察”把用户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和用户平等对话,这次直播“四川观察”全网累积观看人数超1000万。

  二是发挥视频优势,坚持品质输出。“视频是传播的最高形态,过去是,未来也不会改变。娱乐是视频媒体的原始属性,但媒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并不来自娱乐,而是新闻。”[3]对于广电主流媒体来说,具有天然的视频优势,更能实现全屏覆盖。5G技术的发展使移动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大大增强,视频消费逐渐从低质向高级进化,对于电视工作者来说,其专业的视频拍摄和制作技术将在移动端得到有效发挥。“四川观察”注重发挥广电媒体优势,以高质量的视频吸引人,以人格化的视频打动人。2021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四川观察”携手成都说唱组合“天府音乐”,推出单曲#代码TFU#,用中英文双语Rap的方式“打Call”天府机场,一举登上了微博热搜,而由网友众筹而成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另类大片#更具有魔幻感,一起见证了天府机场正式启用的高光时刻。

  三是创新报道形态,打造融媒体精品。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互联网新应用迭代演进,各种融媒体产品层出不穷,任何一家媒体想要脱颖而出,不仅要创新,还要拥抱新技术,打造高质量的融媒体产品。同时,要运用好直播和短视频的报道形式,实现报道动态化。直播、短视频不仅使报道更有现场感,更可以保证报道的时效性,已成为当下用户最喜爱的传播方式之一。此外,创新优化产品制作方法,实现报道可视化。综合采用图表、动画、视频、海报等形式,使新闻报道更加直观、生动,也更加简明扼要,不仅吸引用户观看,更便于用户迅速掌握要点。

  在四川天府国际机场通航的报道中,“四川观察”从机场正式通航前15天开始内容输出和全网造势,采取每天一个主题的方式逐步揭秘天府国际机场的各个亮点,重点在短视频和直播上发力,短视频主打酷炫视觉体验和用户化视角Vlog,直播则全面植入5G+AR+XR技术,用虚拟呈现和现实增强来满足用户的感官期待。此外,在今年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等重大主题报道中,“四川观察”运用创意海报、数据图解、H5互动产品、Vlog报道等方式进行全媒体呈现,在网络空间形成“刷屏之效”,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效果。

  (四)运营创新,构建融媒新生态

  主流媒体的优势在内容和品牌上,想实现持续造血,就要让新媒体品牌“出圈”,品牌运营也是主流媒体引流变现的重要途径。[4]依然仅满足于通过传统渠道变现的主流媒体终将会被时代淘汰,在商业化运营方面,“四川观察”致力于打造成互联网品牌全链路服务商。

  在媒体融合的重要节点,主流媒体正重构和升级融媒运营模式。融合不只是媒体需要,各行各业都需要。在运营层面,“四川观察”通过跨界融合,利用用户数据进行价值再生,不断强化资源拓展整合,挖掘社会上能够合作利用的资源,实现多元化拓展,全力推动“媒体+政务商务服务”战略,主动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与传统行业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融媒新生态。“四川观察”在全媒体营销、融媒直播、文化综艺、短视频制作运营、数据分析等领域与各级政府部门、知名企业、高校展开全面战略合作,成立“四川短视频联盟”,致力于整合全省市州、县融短视频资源,构筑新业态。联盟成立以来,每月联合用户单位进行节目策划,多条短视频被人民日报等央媒转发,获得全网关注。

  结  语

  守正和创新是主流媒体的共同使命,跨越与突破是主流媒体的共同挑战。未来的新型主流媒体,应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找准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以开放的姿态和专业的水准传递主流声音,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四川观察”在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安全的大前提下,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抓手,整合资源、开拓创新,在内容、渠道、运营等多方面发力,深度策划完成一系列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构建起媒体融合的新范式。原创是主流新闻媒体的第一生命力,“四川观察”一直在原创内容上发力,将原创视频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点方向之一。在融合改革的路上,“四川观察”正加快步伐,迎头前进。

  【本文为四川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学研究”部校共建项目“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媒体发展和创新研究”(编号:00103041510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08-31.

  [2]麦尚文,张钧涵.“系统性融合”:新型主流媒体的社群驱动与传播生态建构[J].现代传播,2021(06):25-31.

  [3]央广网.孙玉胜:视频融合的路径与方法[EB/OL].(2019-12-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1680668128625882&wfr=spider&for=pc.

  [4]曾祥敏,刘日亮,杨丽萍.我国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路[EB/OL].(2022-01-05).http://news.cctv.com/2022/01/05/ARTIkPkFJQlT5USyddQWwclt220105.shtml.

  (冯然: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执行主任、四川观察总编辑;曾晓慧: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10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