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地市报采编一体模式的弊端和破解之道

2017-11-07 17:22:31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9月下   作者:衣学

摘要:  长期以来,相当数量的地市级报纸运用的都是采编一体的管理体制。从某种意义上讲,采编一体的管理体制比较适用于规模比较小的地市级报纸

  长期以来,相当数量的地市级报纸运用的都是采编一体的管理体制。从某种意义上讲,采编一体的管理体制比较适用于规模比较小的地市级报纸,该类型报纸具有较少的版面,并且发行量不是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报社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改变,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使采编一体的体制不再适应现阶段地市级报业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成为报社新闻宣传的阻碍和制约因素。因此,尽快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改变采编一体的新闻报道方式,采用分化承包的管理新模式,是地市级报业需要探索的新道路。

  市场经济体制下采编一体模式的异化及变形

  报纸行业对于编采一体的认知,就是记者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采访,之后将素材整理成新闻稿件,并在报纸版面中进行稿件的版面设计,属于一体化的工作流程,这样使得报社记者的身份具有双面性,既是一线记者又是报纸编辑。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报纸管理体制与当时的经济体制是非常吻合的,国家财政支撑着各地市级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对其实行全额拨款的财政政策,并扶持着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但是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政策也在进行改革转型。在此大环境下,报社的发展只能依靠自身经营获取经济收益。早在1996年,国家报业管理部门对大多数地市级报纸的经营模式进行调查,发现只有极少数报社还在享受着财政扶持政策,大多数报社已经开始进行通过自身经营来获取收益。从报社自身的发展来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报社进行编采流程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实际情况是,只有极少数地市报社实行采编分离的管理体制,大多数还是实行采编一体化的传统方式。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暴露出较多的弊端:

  1.该管理模式导致了有偿新闻现象的发生。报纸媒体的新闻报道一度出现了较多的权钱交易。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采用的是采编发一体化流程,这样提升了一线记者的权利,使其可以充分选择新闻报道线索以及方向,完全由个人做主。在这样的管理模式背景下,部分记者不顾新闻职业道德标准,将权钱交易引入新闻报道当中,使新闻稿件充满了金钱的味道,失去了其原有的公正性以及客观性,出现“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现象,扰乱了整个媒体行业的秩序。

  2.该管理模式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使用采编一体化的新闻报道管理模式,由采访记者负责该稿件的版面排版,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记者的发稿权利,使某些记者将报纸的版面作为自身谋利的渠道,摒弃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崇尚金钱第一的原则,根据金额的高低来选择是否刊发稿件,这造成了报纸对某些单位的集中、过度甚至夸大不实的报道。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篇幅的新闻报道是经济雄厚的企业单位的宣传稿件,使报纸失去群众基础,也会从侧面挫伤大多数记者报道新闻的积极性。

  3.该管理模式阻碍了新闻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使用采编一体化的新闻报道管理模式,加重了记者的任务量,一个人既要承担现场采访的任务,又要负责采访稿件的编辑以及校对工作,这无形中增加了每个记者的任务量。另外,记者通过实地采访编辑成新闻稿件,整个过程中付出了自己大量的心血,即使出现较多的问题,也不忍心就此舍弃,会在报纸排版时优先选择自己的稿件。按照这样的工作方式,长期按照“经济价值”“市场价值”而不是“社会价值”“新闻价值”去采写新闻稿件,将失去抓新闻、报新闻的动力和能力,降低报纸的内容质量,并严重阻碍记者新闻业务素质的提升。

  4.该管理模式使报社的发展脱离了实际。首先,使用采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所有稿件编采由新闻记者负责,这就相应减少了报社管理人员的责任。新闻记者在选择新闻现场时,往往喜欢去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并将酬劳回报作为新闻报道的首要原则。其次,采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也打击了群众来稿的积极性,相应降低了群众的来稿数量,会让报纸逐渐失去群众基础。有关资料显示,已经有超过65%报社的群工部功能逐渐萎缩,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报社人员的思想认识出现了较大改变,将“专家办报”作为现阶段的办报理念,这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宣传原则背道而驰。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记者承担着编采任务,还要参加报社的经营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新闻报道的涉及面,长此以往会使得新闻报道脱离实际生活。

  推行采编分离管理模式,实现地市报社新闻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改革管理模式的首要任务就是将采访与编辑的岗位划分开,分离各自岗位的职能。但需要注意的是,各个新闻岗位要按照实际的需要,并且要使任职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才能,这样才能实现报社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上改革措施是现阶段一些地市报社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选择新闻人才时,需要对其进行政治素质以及业务素质的评估与考核,真正实现报社人员的高素质、高才能的选择标准。在进行职位划分时,编辑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明显比记者岗位的综合素质高,一般来说编辑岗位人员应该具有记者岗位两年以上的工作历练,这样才能真正从导向到内容全面把好关。这是由新闻生产原则所决定的,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新闻报道内容的质量。

  在划分采编岗位之前,需要去除这两个职位中蕴含的经营管理部分,使采访记者只专注于新闻采访,编辑人员只专注于对采访稿件的导向把关、结构调整、内容润色以及文句校正。对于具有优秀管理能力的采编人员,报社可以设置专门的采编管理部门,这样就能使经营管理人员了解新闻采编的内容,从而选取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报社在进行职位划分时,必须对其岗位职责进行彻底分离,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岗位都能够发挥自身最大潜能。

  与省市级报纸相比,地市级报社的采编团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及固定性,这对于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具有较大的帮助。但是正因为如此,地市级报社不能实现长期的采编岗位职责分离,只能实现阶段性的岗位分离,并定期实行竞争上岗,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样才能实现报社内部人员之间的竞争,提升各个环节的新闻生产质量,从根本上推动报社的整体发展,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结  语

  实现采编分离的管理体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报纸新闻报道内容的质量,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对职责岗位的细化分工,使各个岗位上的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才能,这样能够提升报社整体的市场竞争优势。岗位的分离使新闻生产各个环节的人员可以专职于自身领域,减少了新闻报道领域的不正之风,使新闻报道遵循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①黄文秀:《传统报纸转型中记者的角色转变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年第23期

  ②金君俐:《纸媒深度报道:新传播格局下的坚守与突破》[J],《传媒评论》,2017年第3期

  ③王巍:《报纸转型发展的价值链重建》[J],《新闻战线》,2017年第1期

  ④石鑫:《新媒体语境下报纸的生存现状及转型路线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3期

  ⑤苏建华:《专业化服务——都市类报纸转型的一种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7期

  (作者单位:威海日报社)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9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