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陈永洲事件”的警示作用

2014-06-06 10:19:22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赵鹏

摘要:

  ● 赵 鹏

  2013年10月,《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被检察机关正式批捕,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决定吊销陈永洲的新闻记者证,相关人员的责任也予以追究。这一事件给媒体界敲响了警钟。陈永洲如同从媒体机器上掉下的一颗螺丝,在痛惜他的脱落、复查媒体管理机制的同时,更应该反思问题的成因、管理上的漏洞、职业道德的底线、防范机制的重建。

  有的传统媒体的生存困境值得关注。如今,由于新媒体的兴起和媒体竞争加剧等原因,诸多传统媒体被推到生存边缘。在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有的媒体人会选择抓住任何一根稻草。此时,如果在稻草的另一端有一支利益操控的手,则稻草极有可能变为利益牵动媒体的工具,媒体人如果放弃媒体责任和职业原则在稻草的指挥下做报道,后果可想而知。《新快报》陈永洲事件的成因虽然不完全是这样,但生存状况恶化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对2014年休刊的上海报业集团下属的《新闻晚报》,媒体界没有感到太多意外,似乎休刊在情理之中。试想,如果硬逼着严重入不敷出的媒体生存下去,很可能出现媒体被绑架的尴尬,说不定会出现“李永洲”或“王永洲”。

  如今,不少媒体人纠结在由利益、良知、原则所编织成的救生圈里。在媒体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又有谁来关心游离在生存边缘的媒体人?适时整合、合理布局、科学运行,使媒体在良性、健康的环境里运行是当前媒体管理的关键。关心边缘媒体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实际也是对媒体人的一种职业保护。

  媒体发展现实呼唤各项保护机制的建立。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实行企业化管理,企业化管理有利于调动媒体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媒体不断发展,但是,这需要建立在各项运行指标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基础之上。当媒体生存状态恶化,受众越来越少,濒于破产的边缘,从对媒体的保护来看,相关政策扶持、员工安置等如果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对媒体来说是不容小视、不可回避的大问题。媒体不是生产一般产品的企业,而是关乎社会影响的舆论实体,其对社会的反作用不容小觑。在市场机制不甚完善的时候,政府积极相助很有必要。

  “陈永洲事件”是媒体大船行进在市场河流深水区时发生的,它在提醒船上的人,航道已进入险滩,要当心。“陈永洲事件”的发生,既有环境腐蚀的原因,也有记者自身素养不高的原因,值得警惕。当然,媒体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职业新闻人的底线,牢记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发挥好社会进步助推器功能,多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向前推进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潍坊广播电视台总编室)

  来源:青年记者20145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