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
首页>业界资讯 > 正文

每周业界资讯集萃2018年10月29日·第575期

2018-11-21 10:29:08

来源:综合   作者:蔡笑元 姜玲

摘要:目录丨contents  两部门约谈腾讯:清理淫秽色情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人民社区产品上线  《人民日报》时光博物馆在北京开展 

目录丨contents

  两部门约谈腾讯:清理淫秽色情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人民社区”产品上线

  《人民日报》“时光博物馆”在北京开展

  《光明日报》与科大讯飞打造智能化有声报纸

  中国日报社与海南省开展国际传播战略合作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暨南大学共建报业图书馆

  《重庆日报》携旗下报纸要求搜狐立即停止侵权

  《黑龙江晨报》将从2019年1月1日起停刊

  第二届全国省级党报记者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

  两位媒体出身领导任地方省委宣传部长

  中宣部原副部长鲁炜案被控受贿3200万

  网易与复旦大学共建“内容创新实验室”

  新闻出版分论坛亮相2018世界VR产业大会

  2018年截至目前全球86名记者殉职

  英国就用户数据滥用丑闻对脸书开罚单

  《独立报》只做数字版后用户转化如何

  欧美报纸是怎样摆脱“广告依赖症”的

  过分依赖社交平台的记者会有哪些变化

  智能化流程助Buzzfeed触达目标受众

  尼曼:2018正在走向成熟的非盈利新闻机构

  媒体如何从广告业务模式转变为付费订阅

  如何从广告思维转向读者思维

  2019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广告时代?

  中老年网民图鉴:社交圈里圈外的生活洞察

  产值过亿,舟山报业传媒集团“文创野心”不小

  产品·模式·效应:知识付费新趋势

  全国50家报纸订阅价格一览,为何仍在涨价
 


 

  两部门约谈腾讯:要求清理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内容微信公众号

  新华网/2018-10-27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署10月26日就微信公众号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络小说问题约谈腾讯公司,责令其立即下架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低俗、庸俗、媚俗网络小说,清理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内容的微信公众号。

  据了解,一段时期以来,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络小说的问题有所蔓延,以低俗内容为噱头吸引读者通过点击“阅读原文”、识别二维码等方式引流至其他公众号或网站的现象较为严重,读者反映强烈。

  全国“扫黄打非”办、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强调,微信公众号作为网络服务平台,向公众提供网络文学作品,必须遵照《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依法合规运营;腾讯公司即日起要立即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对公众号进行认真审核、审看,坚决清理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等有害内容的微信公众号,下架低俗网络文学作品,关停问题严重的公众号,整顿低俗内容引流现象,同时对类似问题“举一反三”,不给违法违规低俗内容提供传播渠道。同时,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内容及资质审核、完善黑名单制度和举报受理机制,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强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管理。

  据悉,今年4月至10月,微信共封禁及处理发送色情暴力和低俗类内容的账号10.8万个,删除相关文章16.8万篇。腾讯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大力清理违法违规内容,加强日常监管,营造绿色网络空间。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人民社区”产品上线

  人民日报/2018-10-26

  近日,人民日报数字传播产品发布会暨“人民社区”小程序上线仪式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办。发布会上,“人民社区”项目产品正式上线,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社区平台”。据了解,“人民社区”小程序以成都为试点,上线至今,已与成都市34个街道办、200余社区建立合作关系。目前,用户量达到130000+,日访问量突破10000+。发布会后,与四川省近百余区县、100多个街道达成合作意向。

  “人民社区”小程序致力于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提供新闻资讯、社区活动、办事大厅、法律、党建、志愿者等服务。创新融合党政机关信息流渠道及人民日报数字屏媒、人民社区小程序、社区微信公众号三大平台,为区县、街道、社区提供权威、便捷、高效的“互联网+”便民服务。集资讯发布、活动报名、投票评选、问卷调查、随手拍五大功能为一体。为社区居民所属社区、街道提供个性化服务平台,聚合街道、社区最新政策和民生资讯,权威消息一站通览;快捷、方便的应用工具能快速、集中反映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一步,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将与各级政务融媒体平台进行更深层次“媒体融合”,有效提升基层宣传“四力”,共同打造政务融媒体领域的“现象级”产品。作为一款上通下达的服务工具,未来将人民社区产品深度打造成更懂政府、更懂老百姓的互动平台,实现政府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串联,让小声音也有大舞台,实现真正的“同享万象社区,专注服务于你”。
 

  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人民日报》“时光博物馆”在北京开展

  人民日报/2018-10-27

  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发起的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创意体验馆——“时光博物馆”10月26日在北京三里屯正式开馆。本次“时光博物馆”北京站活动结束后,“时光博物馆”还将到全国其他城市进行巡展。

  “时光博物馆”内设“时光杂货铺”“奇妙时空屋”“年代照相馆”“岁月交通局”等主题展馆,以创意展陈与趣味互动形式,生动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迁,从小视角入手,以互动体验,带领人们“穿越”历史,体会中国发展,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除内场创意展陈与趣味体验外,“时光博物馆”外场还开设主题影像展,循环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面貌与生活变化的影像资料。同时,还于晚间举办“时代秀”,邀请公众与歌手一道演绎改革开放40年来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流行金曲。
 

  《光明日报》与科大讯飞全面合作 打造智能化有声报纸

  光明日报/2018-10-27

  10月26日,光明日报与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科大讯飞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协同研发,在近期推出第一张“智能化有声报纸”,让光明日报“能听会说”。

  “智能”,是读者用手机扫一扫报纸上的二维码,就可发出阅读指令,报纸就明白读者的需求;“有声”,是用语音读出读者所需的报纸内容。读者可以选择有特色的人工智能播音员为自己读报,甚至以后还可以通过输入家人或朋友的语音,选择家人或朋友读报,与报纸互动,实现从“看报”到“听报”的转变,既用好碎片化时间,也“解放”手和眼,让党报变得更亲切、互动和接地气。

  根据协议,光明日报和科大讯飞将通过党建共建,“抓党建,重业务”,促进双方在人员培训、技术交流、品牌推广等方面深度合作,不断提升双方的核心竞争能力。
 

  中国日报社与海南省开展国际传播战略合作

  海南日报/2018-10-29

  10月28日上午,海南省委宣传部与中国日报社在海口签署国际传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海南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达成合作。签约前,省委书记刘赐贵会见了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周树春一行。

  协议签订后,双方将通过进一步加强合作,构建权威专业、安全高效、互联互通、国际化的对外传播平台,提升海南对外宣传的权威性、连续性、深入性、互动性及多媒体化水平,向世界讲好海南改革开放的新故事。

  在合作中,双方将建立新闻报道联合策划机制,联合海南主要媒体开展稿件推送合作,通过纸媒、网络以及移动终端等融媒体渠道,全面报道海南。双方还将按照党中央对海南的战略定位,围绕海南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策划选题,中国日报社将充分发挥国际团队的资源优势,组织以外国专家为主的采编小组,深入海南岛各地,开展体验式采访活动,通过旗下国际传播平台发布中外记者采写的文字、图片、微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新闻作品。

  双方还将在做大做强海南英文外宣门户网站、共同举办“新时代大讲堂”、共同加强外宣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暨南大学共建广东报业图书馆

  南方日报/2018-10-27

  10月26日,暨南大学图书馆举办建馆100周年庆典暨“双一流”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研讨会活动。活动上,暨南大学图书馆·广东报业图书馆、暨南大学汉语方言学文献资料中心正式揭牌。

  刚揭牌的广东报业图书馆,由暨南大学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合作共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拿出近15万册图书文献资料参与共建,今后还将源源不断地为广东报业图书馆提供各种报刊的合订本,并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文献开发利用等方面与暨南大学开展紧密合作。
 

  《重庆日报》携旗下报纸集中发布公告:搜狐立即停止侵权

  微信公号“编前会”/2018-10-22

  《重庆日报》及旗下《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等纷纷刊发《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关于对北京搜狐公司的反侵权公告》,主要内容如下:

  据监测,2018年2月至9月期间,北京搜狐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旗下搜狐新闻网、搜狐新闻APP等,未经许可,擅自大量非法转载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发表的原创内容作品,现本集团已对贵公司所有侵权网页进行了取证、保全。

  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现郑重公告如下:

  1、请贵公司尊重知识产权。作为一家注重社会形象的互联网公司,应当按照法律之要求对知识产权表现出最基本的尊重;

  2、请贵公司尊重本集团的合法权益,责令贵公司旗下搜狐新闻网、搜狐新闻APP等立即停止对本集团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的一切侵权行为,并关闭未经本集团允许私自开设的搜狐号;

  3、如贵公司有意使用我集团信息内容,请先解决以上著作权侵权事宜。本集团将依据《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采取一切合法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报道、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民事诉讼等)追究贵公司的法律责任;

  4、本集团再次重申:任何单位及个人,凡在报刊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本集团拥有版权的作品及新闻信息,须事先取得本集团或相关媒体的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书面授权擅自使用本集团版权作品及新闻信息的,本集团将予以警告,并定期在本集团官方网站公告侵权人及其侵权行为。

  对警告无效者,本集团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5、对于未经许可的各类非法转载行为,任何单位及个人均有权举报,我们将对举报者的相关信息予以严格保密。举报信息一经查证属实,我们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黑龙江晨报》将从2019年1月1日起停刊

  微信公号“纸上谈兵”/2018-10-10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于10月24日宣布决定,《黑龙江晨报》将从2019年1月1日起停刊。对于《黑龙江晨报》员工的安置情况,目前尚未见到正式文件。

  公开资料显示,《黑龙江晨报》创刊于1993年1月1日(时称《东方晨报》)。该报曾以服务社会的鲜明特点,在黑龙江省、 尤其是哈尔滨市报界独树一帜,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

  黑龙江晨报编辑部今年1月18日曾刊发公告称,“经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黑龙江晨报从2018年1月起,由周7刊变更为周5刊,即日起本报每周六、周日不再出版,当天的新闻资讯由本报客户端劲彪新闻APP、官方微信、微博发布。”
 

  第二届全国省级党报记者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

  山西日报/2018-10-27

  10月22日至26日,由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省级党报记者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本次会议以“壮大主流声音·强化‘四力’建设”为主题,来自全国24家省级党报、3家国家级传媒期刊的6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主流传媒力量。会议评选了第二届全国省级党报记者工作会议好新闻。

  会上,8家省级党报及传媒期刊负责人分别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主题发言,就新形势下如何壮大主流声音,打牢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根基,提高党报记者工作能力,更好地履行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进行了深入探讨。
 

  牛一兵任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朱国贤任中共浙江省宣传部部长

  陕西法制网/2018-10-19

  日前,中共中央批准:牛一兵同志任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委决定,牛一兵同志同志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同志不再担任省委宣传部部长职务。

  牛一兵简历:牛一兵,男,汉族,1966年3月生,河北栾城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大学学历,高级编辑。曾任天津日报社体育部记者,天津日报社体育部主任助理,天津日报社体育部副主任、《球迷》报主编,天津日报社财贸部副主任,《每日新报》负责人,天津日报社编委会委员、《每日新报》负责人,天津日报社编委会委员、《每日新报》主编,天津日报社副总编辑、社委会委员、《每日新报》主编,天津日报社(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社委会委员、《每日新报》主编,天津日报社(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人民日报社地方部主任,人民日报社地方部主任、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中国记协第九届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近日,中共中央批准:朱国贤同志任中共浙江省委委员、常委;经省委研究决定,朱国贤同志任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

  朱国贤简历:朱国贤,男,汉族,1964年9月生,浙江义乌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高级记者。曾任新华社浙江分社记者、采编室副主任、主任、分社党组成员,新华社西藏分社副社长、党组成员,新华社浙江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党组成员,新华社贵州分社社长、党组书记,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党组书记,新华社浙江分社社长、分党组书记,中央纪委宣传部部长(副部长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部长(副部长级),是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
 

  中宣部原副部长鲁炜案一审开庭 被控受贿3200万

  央视网/2018-10-19

  10月19日,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鲁炜受贿一案。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指控:2002年7月至2017年下半年,被告人鲁炜利用担任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副社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北京市副市长,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网络管理、职务晋升等事项上谋取利益,直接或者通过他人收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3200万余元。

  庭审中,鲁炜当庭表示认罪、悔罪。庭审结束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网易与复旦大学共建“内容创新实验室”

  微信公号“新闻与写作”/2018-10-20

  10月16日,网易传媒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联合建立的复旦-网易内容创新实验室在上海正式挂牌。“内容创新实验室”立足于传媒学界、业界的资源互通与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复旦大学的教学科研优势,同时利用网易在新媒体领域的实践经验以及平台资源,将学界研究、学生创意、实践教学、平台优势进行整合,打造国内新媒体研究与实践的前沿基地。
 

  新闻出版分论坛亮相2018世界VR产业大会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10-22

  10月19日-2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江西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世界VR(虚拟现实)产业大会在江西南昌举行。会议以“VR让世界更精彩”为主题,围绕VR技术研究、产业发展、行业应用等主题开设14个分论坛。新闻出版分论坛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办,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江西出版集团、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截至目前全球86名记者殉职

  新华网/2018-10-26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月25日发表公报说,2018年截至目前,全球共有86名记者遭到杀害,而在2016年和2017年两年间,全球殉职记者人数达182人。
 

  英国就用户数据滥用丑闻对脸书开罚单

  新华网/2018-10-26

  自用户数据被滥用丑闻曝光后,美国社交媒体平台脸书面临多方指责。英国信息监管局10月25日宣布对这家公司开出50万英镑(约合64.5万美元)的罚单,理由是“严重违反数据保护法规”。

  英国信息监管局的调查显示,2007年至2014年间,脸书在没有让用户充分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就允许应用开发人员获取其信息。许多用户没有下载脸书应用程序,仅仅与那些下载该应用的用户以“朋友”关系连接,脸书竟然也仍允许开发人员获取这些用户的信息。

  据信息监管局介绍,一个名为亚历山大·科根的应用开发人员以及他设立的公司GSR在全球范围内非法获取多达8700万名脸书用户的数据。这些数据的一部分随后被分享给其他机构,其中包括英国SCL集团,即此次数据滥用丑闻的一大主角剑桥分析公司的母公司。

  信息监管局指出,数据遭滥用的情况早在2015年12月就已被发现,但脸书直到2018年才在其平台上禁止SCL集团的活动。
 

  《独立报》只做数字版后用户转化如何

  微信公号“德外5号”/2018-10-22

  过去数年间,印刷广告的收入下降,报纸不断歇业,迟早有一天印刷的成本和收入会持平,那便意味着印刷时代的终结,问题是这个节点将在何时到来?而在报纸放弃了印刷版之后,它的读者会自动转化为数字版的读者吗?

  英国《独立报》在2016年砍掉了纸质版,这份有30年历史的报纸从此变身成为了纯数字媒体,而一项针对它的研究显示,报纸的忠实受众并没有像媒体希望的那样自然而然地转化,而是和大部分使用网络的用户一样容易动摇。

  停印前后读者总数基本持平

  研究表明,在《独立报》砍掉纸质版的一年后,它的总读者数量与此前大致持平,这意味着它失去的报纸读者和新增的数字读者在数量上能够相互抵消,然而,一旦与英国报界同行相比,《独立报》交出的答卷就不那么好看了。

  在此期间,《太阳报》因为去掉了付费墙,读者几乎翻倍,而《泰晤士报》《快报》《旗舰报》等英国报纸的读者数也都迎来了大幅上涨。由于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黑天鹅事件相继发生,人们对于新闻的渴望飙升,各大报纸的读者人数平均增加了25%,《独立报》却有0.9%的跌幅。

  受众的总阅读时长惨遇滑坡

  比起受众人数,《独立报》在读者的阅读时长方面遭受了更严重的打击——尽管此前它的报纸发行量只有4万份,而网站的月活跃用户有5800万人,但是纸质版读者花费在阅读新闻上的时间占到全部时长的81%,后者仅占19%。也就是说,在平均一个月里,比较每个订阅了《独立报》纸质版的读者和每个网站或应用程序的用户,前者的实际阅读时长高达后者的6100倍。当然这个数字并非完全准确,因为一份订阅的报纸可能并不只面向一个读者,但印刷版受众在新闻消费上远胜数字受众已是不争的事实。

  媒体人可能难以理解这个现象——在印刷时代,因为可供消费的新闻不多,媒体人的新闻消费习惯和普通受众的区别并不大;到了今天,媒体人从网上大量获取新闻的行为其实是比较极端的,而普通人在网络上的需求则更为多元,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社交媒体、流视频等等。因此,停印一年后,受众在《独立报》上的总阅读时长从55.48亿分钟下降到了10.56亿分钟。

  研究显示,《独立报》有一半的印刷版读者“几乎每天”都会看报纸,而它的在线访问者每月仅会阅读两篇报道,前者日均花费37-50分钟的时间读报,而后者平均每个月只付出6分钟。

  媒体在网络上的对手太多

  早在2009年便有研究指出,仅有3%的报纸内容消费发生在线上场景,此次对《独立报》的研究表明这一数值提升到了19%,但大的背景仍然没有改变:就印刷物而言,报纸几乎没有对手,而它在网上则拥有无限的竞争对手。

  正如研究人员所言,《独立报》化身纯数字媒体的举动实则削弱了自身的受关注度,它具备可持续性但缺乏集中性,人们难以继续深入阅读它提供的新闻,而是浅尝辄止。

  尽管这项研究只是以《独立报》这一家英国报纸为例,数据也不一定完全精准,但它揭示出的现象其实在全球都适用:对于媒体而言,报纸的成本结构中很大一块都与印刷相关,告别印刷品将是媒体控制成本的终极手段。然而当那一天到来时,报纸的读者可能根本不是转化,而只是随之消散,导致媒体的传达率和影响力都急剧下降。
 

  欧美报纸是怎样摆脱“广告依赖症”的

  微信公号“传媒评论”/2018-10-19

  一个世纪以来,欧美报纸的收入贡献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广告主,另一种是读者或用户。

  一直以来,广告主占据着报纸收入的80%左右,而用户则贡献着剩下的20%。但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广告收入锐减,读者严重流失,经济效益出现滑坡,近年来报业在世界范围内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于是,越来越多的欧美报业开始把目光转向用户,许多媒体开始思考如何在用户付费领域拓展一片更广的疆土。以《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卫报》(The Guardian)为代表的一些国外传统媒体,积极通过转变业务模式,尝试“付费墙”“会员制”等新的模式,逐步摆脱对广告收入高依赖度,实现了用户和收入的增长。

  一、用户付费趋势的崛起

  路透新闻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全球传媒业趋势预测称,新闻传媒业的商业模式正面临着从广告收入到读者支付的转变。报告中,62%的人认为广告将变得愈发不重要,有超过10%的人表示他们正在制定几乎不含数字广告的未来计划。44%的新闻机构表示,数字订阅收入越来越重要。

  2016年,美国报业协会(NAA)与美国报业研究院(API)联合发布了题为《为数字新闻付费:美国报纸数字化订阅的普及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PDN报告》),对全美日发行量超过五万份的报纸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底,98份受调查报纸中有77份采用了数字化订阅策略,这一比例高达78%。

  哥伦比亚大学托尔数字新闻中心(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近日发布的《用户付费计划和用户参与度调查指南》(Guide to Audienco Revenue and Engagement),对数百位媒体人进行了调查采访,旨在为新闻机构和其他媒体提供有关用户付费的经验。

  文章指出,目前来看,媒体与用户之间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付费关系: 捐赠模式(donation model),鼓励用户支持那些与他们有着共同事业或共同价值观的媒体并进行捐赠,这种模式体现用户与媒体之间的慈善关系;订阅模式(subscription model),用户需要付费才能访问产品或服务,这种模式体现用户与媒体之间的交易关系;会员模式(membership model),成熟的媒体机构主动邀请用户给予时间和金钱上的支持,实现媒体与用户双向交流,这种模式体现用户与媒体之间的承诺关系。

  从较为主流的订阅模式(subscription model)来看,美国报纸主要使用三种付费模式。第一种为“计量付费模式”(metered model),采用该模式的网站允许所有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免费浏览指定数量的任何文章,但在超出数量限制后需要付费订阅后才能继续阅读。第二种为“免费增值模式”(freemium model),采用该模式的网站允许所有用户免费浏览指定的内容,但其余被网站划为“高品质”或“独家”的内容则需要付费阅读。最后一种为完全付费模式(hard model)。

  本文将以美国的《纽约时报》、英国的《卫报》、加拿大的《温尼伯自由新闻》为例,深入盘点欧美报业实行用户付费的举措。

  二、案例一:《纽约时报》与“付费墙”制度

  (一)欧美报业的“付费墙”情结

  欧美传统媒体对内容收费的模式早已有之。1997年,《华尔街日报》采用了在线付费阅读。起先,对网站所有内容进行收费,后来改用分类内容的付费方式。《经济学人》杂志也采取了类似的制度。自2009年默多克宣布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以来,新闻集团旗下的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开始实施内容付费策略。在新闻集团等机构的带动下,不少欧美媒体纷纷进入收费行列。

  2013年,美国第一大报业集团甘乃特(Gannett)关于将旗下所有82家报纸建立“付费墙”的声明引发业界讨论。随着像甘乃特这样新闻巨头的加入,“付费墙”模式逐步为欧美报业所采纳,渐渐成为一种趋势。

  (二)《纽约时报》的“付费墙”措施

  《纽约时报》在用户付费领域的尝试主要是设立“计量式付费墙”,主要措施如下:

  1.建立差异化的付费方案,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作为“付费墙”模式的代表,《纽约时报》一直以来颇受业界关注。2011年3月,《纽约时报》成功创立“付费墙”(paywall)制度对网络版读者进行收费。《纽约时报》实施的“付费墙”制度属于“软付费”,即收费方式采用“计量收费”的办法,在线的读者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免费阅读数篇新闻,若想继续则需要支付费用。从目前官网更新的资料来看,用户可选的订阅支付方案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每周1美元、每周1.5美元和每周2美元。不同方案所支持的访问设备和内容范围也有差异。

  (1)1美元的支付方案包括:访问《纽约时报》网站和《纽约时报》App的权限;无限量、无地点时间限制的文章访问权限;可以阅读《纽约时报》1851年至1980年的数字化副本;

  (2)1.5美元的支付方案包括:1美元支付方案所支持的所有内容;享受《纽约时报》数字游戏及相关存档的访问权限;《纽约时报》烹饪及相关存档的访问权限等;

  (3)2美元的支付方案包括:1美元支付方案所支持的所有内容;享受《纽约时报》数字游戏及相关存档的访问权限;《纽约时报》烹饪及相关存档的访问权限;《纽约时报》服务体验(包含特殊客服支持、特殊优惠等)等。

  2.把“用户留存”列为用户收入增长的核心战略

  《纽约时报》用户留存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执行负责人Ben Cotton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加大在订阅用户上的投入,进一步优化他们的订阅体验,将有助于整个订阅模式的发展。该报“用户留存”为导向的战略将以提升用户留存为首要目标,其次也会帮助公司吸纳更多的订阅用户,“因为,这样一来,用户会看到越来越多只有订阅用户才能享受到的服务内容,”Cotton说道。

  3.提高用户体验,制作订阅用户优享内容

  《纽约时报》方面认为,制作订阅用户优享的内容,将大大有利于提高用户的留存率。Cotton补充道,订阅用户特别关心新闻报道的服务价值,特别是那些展现《纽约时报》报道广度的内容,以及那些展现新闻报道过程的幕后花絮等等。例如,《纽约时报》近期推出了一档名为“Caliphate”(哈里发)的音频栏目,为用户讲述记者Rukmini Callimachi“伊斯兰国”报道背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纽约时报》向订阅用户开放对这档音频至少一周时间的优先访问权限。

  4.配备专人负责用户留存,各个环节由专人对接

  与此同时,《纽约时报》还在2015年至2017年间增加了3倍人力,投入用户留存方面的工作。在《纽约时报》里,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订阅用户的所有事宜,包括互动营销等各个环节,以确保用户获得最佳的体验。细分下去,《纽约时报》还设置专人主要负责订阅用户的权益,以此来强化订阅的价值,让用户了解与免费产品相比,订阅的优势在哪等等。

  (三)《纽约时报》“付费墙”模式的回报及评价

  在《纽约时报》实施“付费墙”模式之后的两年,其数字订阅收入首次超过广告收入。现如今,纸质和数字订阅占据着《纽约时报》约60%的收入。从2011年至2017年这过去的6年间,其数字业务营收(来自数字订阅用户和数字广告)翻了一番,达到4.42亿美元。同期印刷报纸收入下跌18%,达10亿多美元。2015年,《纽约时报》的领导层宣布,他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总体数字业务收入达到8亿美元。

  《纽约时报》的“付费墙”尝试,不但增加了新的收入来源,而且改变了报业集团以往过度依赖广告的经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经营状况恶化的险局,也为传统报业维护自身品牌价值,发挥自身资源与优势,走出了一条数字化转型的新路。

  三、案例二:《温尼伯自由新闻》的“小额支付”模式

  (一)一篇文章的价格为27美分

  《温尼伯自由新闻》在加拿大中南部最大工商业城市、马尼托巴省首府温尼伯出版,已有一百余年历史,加拿大的三大报业之一“F·P出版有限公司”就是由该报逐渐发展起来的。该报发行量虽然不大,但是它不仅在本省,而且在国内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人甚至把它比作加拿大的《卫报》。

  由于发行量较小,以及用户群体的狭窄性和偏重地域性等弱势,《温尼伯自由新闻》难以只通过在线广告的形式维持运营。因此,《温尼伯自由新闻》的出版商Bob Cox打算针对该报提供的独特内容向用户进行收费,特别是关于温尼伯地区和马尼托巴地区的内容。2011年,《温尼伯自由新闻》开始向加拿大以外地区的用户设立“计量付费”模式。之后,该报内部通过一项针对用户的数据分析,发现该报用户每月平均的阅读量为15篇文章。

  在新的“付费墙”模式之下,该报预计用户将每月支付4.05美金用于支付15篇故事。综合考虑之下,该报将一篇文章的价格设定为27美分。目前该报纸官网资料显示,该报依然保留着单篇文章付费的订阅模式,其余还包括“全数字版(All Access Digital)”“周一至周六递送(Monday-Saturday Delivery)”“周六递送(Saturday Delivery)”等三种可选择的订阅方式。

  (二)“以用户为主导的小额支付”模式

  《温尼伯自由新闻》在用户付费领域的尝试主要是“以用户为主导的小额支付”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设立“自选套餐”,提高用户自主性

  2015年,《温尼伯自由新闻》成为北美首份采用小额支付方式进行内容货币化的报业公司。该报推出的“Pick-and-pay”(自选套餐)模式允许用户每月免费浏览三篇文章。之后,如果用户要继续浏览新的内容,则需要以27美分/篇文章的价格支付。用户每月的信用卡消费根据其阅读的文章数量而定。与此同时,该报承诺所有文章都“不满意可退款”。

  2.鼓励用户注册账号,锁定用户大数据画像,推送精准信息

  虽然并不是每一位用户都会付费购买文章,但是《温尼伯自由新闻》要求所有用户需要在网站上注册账号才能浏览内容(甚至是有关“付费墙”的内容)。这一做法背后的逻辑是,通过鼓励用户注册账号,可以间接引导用户付费订阅。此外,鼓励用户注册账号,有利于追踪用户痕迹,以便网站向用户推送更为个性化的内容。比如,如果一位用户对温尼伯蓝色轰炸机队感兴趣,那么网站就会记住该用户的喜好,适时推送相关内容。如果一位用户一天之内多次访问网站,网站就会记录该用户的访问位置和已经读过的内容,并推送新的内容给该用户。

  (三)15%购买单篇文章的用户成为稳定的数字订阅用户

  《温尼伯自由新闻》的“小额支付”模式试行了大约八个月,至少就有4300名用户购买了单篇故事。付费用户平均每月支付2美元用于购买文章。此外,该报的订阅用户也较前一年增加了3.2%。截至2017年,有超过1万的用户使用该报的“小额支付”系统购买一篇文章,而其中的15%用户成为了该报稳定的数字订阅用户。

  不过,这种模式似乎对该报的现金收入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据了解,《温尼伯自由新闻》的母公司FP Canadian Newspapers Limited Partnership在2015年的收入有所下滑,较前一年减少10.1%。总的来说,《温尼伯自由新闻》的“小额支付”模式,对该报在寻找目标订阅用户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效果,成为一种拓展用户的新方式。

  四、案例三:《卫报》的“读者收入”策略(付费会员制与一次性捐赠)

  (一)基础内容不收费

  《卫报》(The Guardian)是英国全国性综合内容日报。与《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合称为“英国三大报”。由约翰·爱德华·泰勒创办于1821年5月5日。《卫报》属于卫报传媒集团(Guardian Media Group, GMG)的子公司——卫报新闻与媒体公司(Guardian News and Media,GNM)。《卫报》一直保持着其高端市场和年轻读者的优势。

  近年来《卫报》的运营逐步进入良好运转的轨道,这一方面离不开近年来卫报集团采取的缩减成本、严格执行广告审查、加强部门合作、投资高科技领域等举措,另一方面也归功于《卫报》在数字付费创收方面的创新。不同于《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及《纽约客》(The New Yorker)的“付费墙”的做法,《卫报》的基础内容不收费,其采用的策略是增加“读者收入”(包括订阅、付费会员、读者一次性捐赠)。虽然当前广告业务依然是《卫报》核心营收业务,但《卫报》同样重视发展其“读者收入”。

  (二)增加“读者收入”的措施

  《卫报》在增加“读者收入”方面的创新主要为:付费会员制与读者一次性捐赠。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会员制,提供增值服务,提高与用户的联结度

  为弥补广告收入锐减带来的损失,2014年《卫报》启动了付费会员计划,重视提高与用户的联结度,其会员分三类:第一类为“支持者”(Supporters),每月支付5英镑;第二类为“好伙伴”(Partners),每月支付15英镑;第三类为“老顾客”(Patron),每月支付60英镑。会员权益主要有折扣活动、优先订购权、沙龙参加权等。

  《卫报》为支持者提供的还有每周简报、每周幕后系列、专栏作者问答,还开设了支持者来电问答的播客。每月付费15英镑的“好伙伴”可享受线下活动门票、《卫报》出版物和小礼物;每月支付60英镑的“老顾客”可以得到更多增值福利,如高端幕后沙龙等。由于付费会员多为“支持者”,《卫报》目前一直在主推第一类“支持者”。据估计,如果有20万名会员每人每年支付60英镑,《卫报》将获得1200万英镑的收入。

  一般而言,付费会员能够获得的权限多为优质内容阅读、更流畅的阅读体验、广告减免等无形权益。而《卫报》会员权益与一般报纸的会员权益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卫报》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物理体验空间——位于《卫报》集团伦敦总部正对面的《卫报》俱乐部。该俱乐部向会员提供丰富的活动、高端沙龙,并逐渐成为《卫报》颇具代表性及品牌价值的文化服务类产品,进而获得了较好的传播力。虽然《卫报》俱乐部有较好的收效,但同时也受到地域限制——只有伦敦附近的读者更愿意来参加活动。

  为更好地服务于会员,《卫报》专门建立了50人的会员服务团队,在数据分析、程序开发、市场运营、用户体验等方面提供支持。从用户角度来看,《卫报》会员制对其能够提供的服务进行整合及分类,以权益的形式向用户进行输出,一方面为用户带来更加直观的体验,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用户忠诚度。从运营角度来看,《卫报》会员制还为平台的广告和品牌商们带来大量的高价值用户。

  2.大数据挖掘潜在付费读者,实现良性反馈

  《卫报》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会员构成、高质量读者来源、捐赠者习惯、订阅者特征等,优化内容,提高读者转化率,增加付费会员人数以及一次性捐赠次数。

  在设计网页上的“付费会员”与“一次性捐赠”提示信息时,《卫报》数据分析部与编辑部合作,通过大数据,测试了30组在长度、风格、位置、重点、投放等方面各有不同的提示信息,分析哪些提示信息能带来会员,引发一次性捐赠,或者同时带来会员及一次性捐赠。

  测试结果显示,当付费会员及捐赠提示信息强调《卫报》独立的姿态,客观、自由、高性价比的内容时,会员读者转化率强势增长;在提示信息位置方面,信息以弹出窗口显示,效果优于文章底部信息与文章链接嵌入信息;同时,《卫报》也尝试通过社交网络展开会员及捐赠推广,其中邮件简报的转化率较为理想。

  3.以读者需求为中心,优化内容

  数据分析发现,《卫报》注册会员人数与内容有直接关系,在“巴拿马文件”、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这三个热议事件发生期间,其注册会员人数及一次性捐赠次数达到了峰值。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卫报》网站流量达到过峰值,与特朗普相关的报道引来了较多美国读者的捐赠支持。为刺激更多付费及捐赠,大选正式展开前,《卫报》特意针对美国读者展开了调研,以了解美国读者的阅读兴趣点,制作更契合这部分读者兴趣点的报道,与美国及英国忠诚读者搭建更深入的关系,增加“读者收入”。

  《卫报》注意根据不同地域及人群特点,对内容进行定向优化,提供更多契合读者兴趣点的报道,这也带动受教育程度高的读者的捐赠次数,因为对这部分读者而言,这种方式能增加他们认为重要的事件的曝光度。《卫报》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信息沟通既丰富了内容,使平台更好地刊出读者需要的信息的同时,又扩大了订阅量,吸纳更多读者、潜在新会员及捐赠。

  有分析称,随着国内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发展,美国及英国消费者对于老牌传媒集团提供的高质量新闻有了更多的认知及认可;同时,环境的不确定性正促使更多读者愿意成为高质量、受信赖内容的付费会员。下一步,《卫报》计划生产数据产品包,用以制作更多能够激发读者“付费”的内容。

  (三)“读者收入”已超过广告收入

  数据显示,《卫报》已实现1.6亿次月均浏览量、900万次日均独立阅读数。截至目前,约有80万名读者向《卫报》付费,其中30万名为惯常付费读者,较之两年前增加5万名。此外,共有来自140个国家的20万名数字及纸质报纸订阅读者,这些读者带来的“一次性捐赠”次数累计达30万次。2017年《卫报》“读者收入”(包括会员、一次性捐赠、期刊订阅)已超过了广告收入,两年来《卫报》已做到将亏损减半,并有望在2019年实现盈亏平衡。

  总体而言,《卫报》读者收入策略不仅增加了新的收入来源,而且改变了以往过度依赖广告的经营结构,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2009年以来经营状况不断恶化的险局,也为传统报业维护自身品牌价值,发挥自身资源与优势,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读者收入策略增强了《卫报》与读者的互动,有效促进会员的反馈和口碑传播,在品牌形象塑造等层面对《卫报》提供了积极的影响。读者收入策略是报业在读者忠诚度降低、市场细分加剧、报业营销趋向产品服务化、读者产生感性消费需求等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的成功探索。

  结  语

  从文中的《纽约时报》《温尼伯自由新闻》《卫报》等案例来看,各报所采取的措施虽不尽相同,但都强调了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生产用户更关心的优质内容,重视培养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良性的生态体系。

  《纽约时报》通过生产用户优享内容和建立专人负责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温尼伯自由新闻》以“小额支付”的形式提高了用户的自主性,让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的文章和篇数,并给予用户“阅读后不喜欢可退款”的权利,体现了以用户为主导的策略;

  《卫报》采取的“读者收入”策略,除了使其摆脱对广告盈利模式的严重依赖,还使其编辑部不再以“流量”为重心生产内容,而是更加以读者为中心,注重生产读者更关心的优质内容,重视培养与读者、会员之间的关系,由此积累更具商业价值的高质量用户。

  《卫报》在一次性捐赠方面的探索,促进内容编辑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具有较强的信息控制功能,有助于提高内容平台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广告效益,使报业资产良性运转。

  每个媒体与其用户的关系有所不同,同样的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媒体。我国报业付费盈利模式,依然存在着目标市场不明、服务深度不够、报业与读者互动不够等问题,需要探索更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模式,不能一味照搬上述模式。但文中所列案例所体现的“以读者为中心,围绕优质内容建立优质社群”的方法,为国内媒体机构的探索及融媒体商业化提供了新方向。
 

  过分依赖社交平台辅助新闻报道,记者会有哪些变化

  微信公号“新京报传媒研究”/2018-10-19

  美国犹他大学(The University of Utah)的Shannon McGregor和坦普尔大学(Temple University)的Logan Molyneux做了一项实验,试图弄清记者是否把Twitter看得过于重要。

  研究人员找到了200名记者,部分是重度Twitter使用者,另一些则只是适度使用。一些参与者被安排只看到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网站上的标题,而另一些参与者则随机看到包含美联社标题的推文,但被操纵成匿名推文。

  研究人员随后要求记者对这些推文的新闻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呢?在Twitter上花了很多时间、依赖Twitter进行工作的一批记者表示,他们认为匿名推文的新闻价值与美联社报道的新闻价值一样高,甚至比美联社价值更高。

  研究人员声称,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Twitter的确会对记者的新闻判断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经验稀缺的记者而言,Twitter会让他们觉得推文的新闻价值和美联社的头版头条报道一般高。

  这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记者会因为别的记者都在Twitter上谈论某一个话题而觉得这个话题真的很重要。

  研究人员还表示,过度依赖Twitter还会扭曲新闻报道方式。例如,当美联社发布了克里斯·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站在特朗普身后不苟言笑的照片后,Twitter上充斥着调侃的玩笑话,许多媒体也争相报道,然而熟悉克里斯蒂的人却说,他的表情并无异样。

  还有一些更严重的案例,研究发现,包括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和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在内的30多家新闻机构,它们在新闻报道中都使用了Twitter上虚假账户发布的假新闻。

  尽管Twitter早已开始尝试彻底清理假新闻和虚假账号,但今年4月,由非营利组织奈特基金会(Knight Foundation)赞助、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教授马修·辛德曼(Matthew Hindman)和网络分析公司Graphika的科学总监弗拉德·巴拉什(Vlad Barash)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大选期间传播假信息的用户和账号依然保持活跃。

  一名研究人员更是声称:“尽管Twitter的确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关闭一些网站,但是他们并没有过滤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信息。”

  当然,研究人员最后强调,依赖Twitter也有一个积极效应:相较于传统信息守门人,社交网络可以扩展一系列新闻来源。

  他们表示:“现在,公众通过结合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和算法推荐,构建了自己的信息来源。”“从另一个的角度来看,这种好处可能是,记者可以减少对官方或精英消息来源的依赖,开始通过社交媒体纳入更广泛的新闻来源。”
 

  解放编辑的双手 智能化流程助Buzzfeed触达目标受众

  微信公号“全媒派”/2018-10-25

  【导读】Buzzfeed一直都愿意第一个吃螃蟹。

  在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割据一方的时候,Buzzfeed巧用心机,在社交媒体上排兵布阵,踩着这块他山之石再上一层。如今智能化大潮来袭,BuzzFeed这个技术宅又将如何把握潮水的方向,顺应这股急流冲向远方?本文解密BuzzFeed的内部智能化流程。

  收集决策参考的数据

  在分发平台上,BuzzFeed花费了大量精力,布局多个社交媒体如Twitter,Facebook,Snapchat,Instagram,YouTube和Pinterest且取得不错的成绩:每月独立访客数量超过2亿,YouTube订阅者超过3亿。

  这些不同的平台不仅是内容的展示区,同时也是实验室。

  “如果你真得收集到了某一受众群体的数据,那这种策略就是有效的。我们打造的无非是这种最先进的收集渠道和技术。我们确实在内部投资了这项技术,来帮助我们掌握每个平台上发布内容的状况,比如人们是怎么看待这条内容的?互动情况怎么样?” 数据科学副总裁Gilad Lotan说。

  这些数据将为内部决策提供参考,保证每一部分内容都能有同样的机会触达目标受众。

  Dashboard管理数据

  Dashboard是内容管理和数据分析后台,不同类型的Dashboard通过接入不同平台的数据提供差异化服务。新闻媒体把Dashboard当作内容管理系统,让记者和其他媒体工作者合作,运用多媒体手段讲故事;社交平台把Dashboard当作操控全网的指南针;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的公司用Dashboard来更好地帮助用户监控内容;BuzzFeed则利用内部的多个Dashboard来集中管理从管道收集来的数据。

  在这些Dashboard中,El Dashboard的操作比较简单。BuzzFeed的所有员工都可以在后台查看BuzzFeed在各个平台上发布内容(包括重新发布和改变的内容)的流量数据。比如说,在El Dashboard上既可以找到BuzzFeed垂直频道Tasty的原创视频数据,又可以查看在YouTube发布的改编视频数据。员工将会进一步比较两类视频的数据,判断不同平台上同一内容的表现,从而掌握内容的核心:推广平台,发布平台以及受众反应。

  Dashbird更加直观,以意见为导向,显示的是社交乘数(sociallift)。 社交乘数是指病毒传播浏览量(BuzzFeed推广和控制之外的浏览量)和种子浏览量(BuzzFeed在自家网站和其他社交平台主动推广的浏览量)的比。在 Dashbird上可以查看内容的发布时间和发布地点,进而分析、推断最佳的发布时间和地点,衡量该内容是否达到了运营要求。

  “公司里的每个人都可以登上这些后台。我觉得这些后台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我知道有些媒体不想让作家知道这些,但是我个人觉得,知道受众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BuzzFeed 的企业文化。”Gilad说。

  自动化是重中之重

  BuzzFeed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来引导多个平台的内容发布。

  跨语言爆款预测自动化

  “在怎么调整内容来适应国际需求这一点上,我们考虑了很多:如果我们要翻译一部分内容,我们应该怎么识别可能会成为爆款的内容呢?” Gilad介绍道。

  有BuzzFeed多年来收集的历史数据作为海量数据库,再加上启发式和逻辑回归,BuzzFeed构建的模型可以预测,有可能成为其他语言爆款的文章类型。

  举一个例子,如果团队需要确定哪些内容从英语翻译成葡萄牙语之后依然能表现良好,就可以使用该模型,自动查找、分析数据,包括按国家划分的表现,所有历史文章和所有英翻葡的历史文章,逻辑回归之后输出“热度得分”。热度得分越高,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然后,编辑就可以根据这一建议再做定夺。

  A/B测试自动化

  在BuzzFeed,A/B测试也可以自动化。

  A/B测试工具已经内置在CMS(内容管理系统)和所有文章中,作者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要测试标题和图片的所有组合。测试结束后,结果将会发至办公写作软件Slack,标题和图片的各类组合结果便一一展现在作者眼前了。

  展示位权重自动化

  Feedranker是一项内部服务,利用机器学习来排名和展示BuzzFeed主页上最吸引人的内容。

  多臂赌博机算法抓取所有发布的新内容,将这些内容突出展示一段时间。通过学习这些内容的流量数据和人们的互动情况,比如点击量、停留的时间、完成率、转发量等,自动调整内容在主页上的展示位置。

  “这是动态的,实时变化的,实际观众的互动不断壮大这一服务。” Gilad说。

  相似食谱自动化

  Word2vec模型从原始文本中学习“词嵌入”,利用神经网络来理解单词之间的关联。 BuzzFeed创建了名为recipe2vec的变体模型,用于BuzzFeed的垂直频道Tasty,在食谱页面自动添加相似食谱。

  Recipe2vec是一个内部系统,通过学习食谱语料库中的单词向量,自动呈现相似食谱。相似食谱并不是使用相同原料的食谱,而是具备相似的制作方法或者口味的食谱。

  例如,不是所有以猪肉为原料的食谱都是相似食谱。蒜香猪排食谱页面中的相似食谱也可能是法吉塔酿鸡肉(Fajita stuffed chicken)。

  决策自动化

  内部工具Social Mission Control可以自动确定某一内容应该要发在哪些Facebook页面上以达到推广的目的。

  BuzzFeed的单词分类器将相似的单词分门别类。一旦单词分类器可以识别出BuzzFeed涵盖的所有主题的词语,它们就开始工作,自动识别不同页面上有机会推广某一内容的地方。

  然后人类编辑会做出接受或拒绝该建议的决定。如果BuzzFeed没有任何人负责这一页面,或者该页面不太重要,这一过程将完全自动化。

  BuzzFeed不遗余力地为发布决策系统添加更多“最先进的技术”,提高效率。举个例子,优化相关性。

  例如,在BuzzFeed得动物频道,用户可能常常会碰到“狗”和“动物”两个单词,所以含有这两个词语的文章一般会被系统自动决策发布到这里。但是,热狗食谱中也有“狗”字,机器应该怎么避免此类乌龙事件。神经网络应该学会理解单词,同时也要了解单词之间的关系。热狗食谱中的单词与动物文章中的单词没有关系,这意味着相关性得分较低,如此一来,便不会将这些食谱展示在动物频道了。

  如果是要发布一些“常青”内容(evergreen content),自动化也可以搞定。编辑在发布这类内容之前可以快速查看相关消息。

  Gilad 介绍说“重复使用某一内容,给内容添加乘数,这是BuzzFeed在多平台生态系统中占据优势的两大法宝。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 在一些完全是自动化操作的首页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好结果。

  “我们发现不同平台中发布内容的数量有所增长。而且,自动化能够更有效地将内容分发给目标受众。因为我们每天有很多内容要发布,所以会忘记一些内容。如果一家媒体需要在多个平台上发布内容,这一工具将会发挥极大的作用。”

  人类创作者仍然可以控制,修改机器做出的决定。Gilad认为,BuzzFeed的员工并不会产生机器抢夺工作的焦虑。因为机器只是工具,接管了工作中最无聊的部分,而他们作为公司的头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制定战略。
 

  尼曼新闻实验室:2018正在走向成熟的非盈利新闻机构

  微信公号“传媒1号”/2018-10-18

  【导读】非盈利新闻机构曾作为一个非常美好伟大的设想被提出,十年后的今天后人也在前辈的教训中砥砺前行。将近3.5亿元的年收入总额,标志着非盈利新闻的成熟。尼曼新闻实验室带你独家回顾非盈利新闻协会( Institute for Nonprofit News,INN)最新出台的报告数据,从财政收支、题材范围、人员编制与读者增长四方面认识当下的非盈利新闻。

  非营利新闻机构,大多从事着严肃的调查报道或着力于本地化报道,它们往往需要依靠基金会维系运营,同时也期望获得更多的会员注册与读者捐赠。尽管盈利状况堪忧,但是这个曾经充满斗志的新贵空间仍然拥有着将近3.5亿元的年收入总额。甚至老牌新闻机构更显优势,并以前辈之姿为“年轻”机构提供着经验与教训。如今的非盈利新闻机构也在制定自己的战略部署,并有意创建更实际可行的计划来建立自己的非盈利新闻输出。

  年收入总额3.5亿元的这一数据来自非营利组织新闻研究所(Institute for Nonprofit News,INN)的一份最新报告。INN于2009年在纽约波坎蒂克中心成立,旨在为未来的调查性新闻制定计划,并更大程度上得保障民主自由。现旗下已拥有180个北美地区非营利机构成员。在这份最新报告中,149名成员受邀,88名最终参与调查。INN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Sue Cross在报告中指出,在今年网络新闻协会(Online News Association)所颁布的网络新闻奖(Online Journalism Awards)中,有一半获奖者来自非营利新闻机构。

  以下是2018年现代非营利新闻机构的发展现状总结:

  财政收支

  2017年,88个成员组织中有半数收入超过500,000美元,三分之一收入超过100万美元。当然不可否认,这样可喜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金会的支持。

  而这些非营利新闻机构通常将其三分之二的资源投入到编辑业务中,而只有十分之一投入到收入发展中。INN表示,这反映了对捐赠和其他收入来源的投资不足。具体来说,建立超过十年的新闻媒体在建设收入方面的投入要远远多于初创公司。2007年之前建立的20个成员机构将其开支的15%用于创造收入,这是新闻机构在运营头两年投入收入百分比的两倍。对于年轻的网站,执行董事经常承担大部分的开发工作,直到他们能够负担得起聘用专门的开发或收益总监。

  非盈利新闻机构曾设定了会员注册收入占比25%的目标。然而大众传媒除外,会员注册收入占非盈利新闻机构收入的百分比有些甚至低到1%。至于其它收入来源,包括但不限于活动赞助、机构联合发布与刊登广告。

  题材范围

  非营利性新闻编辑室往往以调查和分析为重点,而不是集中在突发新闻上。超过一半的受访机构能够实现日更,80%则能实现周更。这些机构也非常关注地区事务。INN表示,单一主题的新闻机构是“非营利媒体中发展最快的类别之一”。

  根据哈佛大学旗下的Shorenstein中心和东北大学的研究可发现,处于领先地位的非营利新闻机构通常成立于过去十年间,例如德克萨斯论坛报(The Texas Tribune)和ProPublica,两者都是INN成员。面对传统新闻机构的衰退,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资金环境中吸引到大量的基础资金。同时,相较于调查性新闻机构,专注于从事当前突发新闻事件的机构发展速度较慢,且其中只有三个在2008年之前成立,平均每年不到两个。

  但从地理位置来看,那些涉及新闻事件的本地媒体,往往侧重于多个主题的发展。他们更有能力直接接触受众并接受更多的个人捐款,因此拥有更多的收入来源,但同时获得的基金补助金额也少于其他组织。INN在报告的CALmatters的案例研究部分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CALmatters于2015年成立,资金大多来自大型捐赠者,其中一些捐赠者也成为了该组织的董事会成员。出版商兼首席运营官Marcia Parker表示,2016年,该组织将其慈善基地扩大到包括基金会,将该来源增加到近400,000美元,这是2017年总收入250万美元的16%。2017年该组织通过大量的捐款收入推出了公共会员计划,600名会员的加入也再次增加了收入。2018年,企业赞助和新会员计划共筹集到58,000多美元。

  而像EdSource这样的专题组织,则可以从更广泛的慈善支持基础中吸取经验:EdSource是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拥有40年历史的教育新闻机构,该机构于2011年成立了新闻部门,寻求潜在的新型捐助方。如今在其230万美元年收入的90%以上依赖基金会拨款。在EdSource 2018年间12项有效拨款中,全部来自于教育资助者,而没有意向来自于新闻资助者本身。

  人员编制

  INN会员队伍旗下共有大约3000名在职工作人员,其中包括2200名就业记者。

  女性在非营利新闻机构部门的雇佣率要高于其他媒体行业。但在种族多样性方面,统计结果并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在参加调查的新闻机构中,女性职工占比55%,但白人占比却仍然高达73%。

  读者增长

  建立一个新闻媒体的挑战之一便是品牌建立和观众增长。INN的受访者中有三分之一主要通过第三方,即报纸,广播网点或其他在线合作伙伴来吸引受众。三分之一要是通过自己的网站访问其受众,最后三分之一则是介于两者之间,或设想两种策略并行。

  INN表示,一个典型的非营利新闻机构每年网站的访客不足500,000,但有几家正在使用电子邮件通讯试图增加其受众。“通讯既可以作为出版产品,也可以作为个人捐赠和会员筹款计划的基础。”

  有一个问题并没有在报告中突出显示,但对于很多非营利新闻机构的受众来说却值得注意:非营利性新闻网站是否只为已经阅读过大量新闻的精英群体创建并提供内容?

  INN在报告结尾建议非营利新闻机构专注于个人捐赠,并更多地关注业务发展:“初创公司不应该等待增加创收岗位,而是尽早投资,即使涉及到覆盖范围的权衡,也要迅速建立以为他们的新闻事业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并以此建立高质量与数量的受众。”
 

  媒体如何从广告业务模式转变为付费订阅

  微信公号“德外5号”/2018-10-18

  Joshua Micah Marshall是政治新闻网站Talking Points Memo的创始人,他曾因一篇关于美国八名律师被解雇的法制报道在2008年荣获George Polk新闻奖。这个由25人组成的独立新闻媒体团队,是如何从广告业务模式转变为其一半收益都来自于26000个用户的付费订阅呢?他们的模式值得思考借鉴。

  在Digiday编辑Brian Morrissey 对Marshall进行的47分钟播客访谈中,Marshall主要谈了 Talking Points Memo网站发展的商业模式。Marshall认为“一个独立媒体想要生存下去,不依赖与用户建立直接关系的订阅收入,这不仅不明智,也极其困难。网站在创建的头两年发展速度还很缓慢,但从2015年到现在,用户增长一直相当稳定。”

  最初的广告业务模式

  最初,广告占Talking Points Memo收入来源的100%,跟许多媒体一样,包含节目广告、第三方广告和直接广告。因为网站最初的规模很小,所以重点放在节目广告上。后来,网站开始非常积极地想办法通过第三方平台的广告来逐步提高CPMs。从2008年和2009年开始,网站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直接广告,开始重点关注企业宣传广告和华盛顿特区的政治宣传广告,甚至是全国范围的政治广告。

  风险资本陷阱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掌控局面非常的重要。你无法控制未来会发生什么,或是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很多人可能不是专业媒体工作者,可能对媒体发展没有清晰的框架和认识。” Marshall谈到。正因为如此,许多媒体因此而走错了方向,它们把发展重点集中在媒体规模的扩张上,看到一些大规模的网络技术公司在发展壮大,就被误导,开始依赖规模增长的发展路径。投资者常常希望看到曲棍球棒效应(在某一个固定的周期里,前期销量很低,到期末销量会有一个突发性的增长,而且在连续的周期中,这种现象会周而复始)式的反馈,但媒体运作并非如此。

  访客量大不等于有效

  订阅新闻用户的增长应该是有机的,而不是病毒式的,被博眼球的内容吸引到网站来的访客并不一定是有效受众,Talking Points Memo访客数量可能不多,但有效受众数量很有竞争力。六年的时间,TPM逐渐积累了更多订阅客户的信任,这个最初的“副业收入来源”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网站主要的收入来源。目前该网站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来自于用户订阅,订阅费用为每年50美元,26,000名年度订阅者相当于130万美元,目前订阅用户数量占用户总数量的0.6%左右,这个数字比《华盛顿邮报》的订阅用户数量比例高1%,比《纽约时报》高3%(此处仅限数字订阅用户和月度订阅用户)。虽然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后,该网站收益经历了一次轻微的下滑,但创始人认为这次动荡只会影响总收益的5%。

  那什么样的用户才算是有效受众呢?是那些每天都要浏览网站,但并不是Facebook或搜索引擎推介来的;这个网站的内容对他们必不可少,如网站不存在,他们会觉得失去了一些东西,这才是有效受众。根据谷歌分析数据显示,TPM有400万到500万的独立访客,其中有一半的访客每个月只会浏览一次该网站,这些人甚至并不能清楚地意识到Talking Points Memo的存在,因而这些人并不能被算作有效受众。

  Marshall认为比这些数字更重要的是表示用户参与其中的信号,每天多次浏览网站,并访问网站多个页面的用户就是网站潜在的订阅者,所以Talking Points Memo更关注的是订阅用户们的页面浏览量。每天都会有一定数量的访客频繁访问,这些访客的访问数字被称为有效的访问量。所以,小型、独立的新闻网站不能依靠扩大规模来推动收入,他们依靠的是与用户建立牢固的关系。而许多拥有大量受众的数字媒体没能向付费订阅模式过渡,正是因为它们缺少这种有效关系的建立。

  视频业务策略

  近年的许多增加媒体创收的潮流策略(比如专门为Facebook制作视频和内容等)最终都没能给媒体带来收益,而是把更多的受众关注给了Facebook等第三方平台。Marshall认为,不要去做偏离中心使命的新产品。有一段时间,TPM为受众提供长篇的新闻报道,但当时其他媒体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资源。于是在那段时间TPMT在视频方面也寄希望于Facebook等第三方平台的推广。但最终,他们还是决定应该在网站已经覆盖的领域深入巩固发展,并推出了优质的产品。
 

  “增量”转向“存量”:如何从广告思维转向读者思维

  微信公号“德外5号”/2018-10-25

  做个收费墙很容易,将整个业务从以广告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转向以读者收入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则不然。“访客增长”引导媒体以牺牲读者质量为代价,围绕受众规模来组织人力、发展策略。而现在,媒体需要调整策战略,支持高质量新闻和付费订阅增长,减少对广告的依赖。为此,媒体需要更详细地了解读者和业务的各个方面,重新关注读者信任、忠诚度、数据,重新理解用户。具体包含数据收集、营销技巧、部门协调、用户的留存和转化、读者文化几大方面。

  数据收集和分析:

  媒体需要识别、收集和存储相关的读者数据并理解其重要性。核心数据是“谁”和“多长时间”。以数据为核心意味着:主要管理人员需就核心企业目标达成一致,并在整个组织内保持一致性;多个部门能共享可靠的业务数据;保障数据更新频度;数据在机构中保持开放,需要它的人可以即时访问。

  基于数据的决策:

  媒体需要优先考虑数据需求,反思目前难以回答的业务问题,如每位用户的平均收入、 获得新订户的成本、电子邮件简报的重复率、 纸质版用户访问网站的频率, 以及读者成为订阅者之前的平均访问次数等。并连接此类数据,以此为根据做出决策。

  既要考量基本受众指标,如页面浏览量、注册量等,也要兼顾关键绩效指标(KPI),例如订阅转化率、每位用户的平均收入等。最根本的是洞察力,即如何深入分析KPI,为业务决策和行动提供信息。例如:周末访客比普通访客更忠诚,新闻订阅者更容易转换为付费用户等。

  对于订阅及付费业务来说,转换率、流失率、每位用户的平均收入及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LV或CTLV)、单位用户成本(营销费用与用户收入对比)等都是关键数字。

  跨平台整合:

  媒体要为每个读者提供一个“单一视图”,并以“单一声音”对他们说话。

  消费者在越来越多的平台和设备上阅读新闻,更像是像六个或八个“独立访客”,可能会收到多个可能相互冲突的广告和营销信息。多平台为媒体带来了很多问题:媒体难以全面了解个人用户的潜在跨平台业务价值,无法在个性化产品的功能和内容中保持行动一致。不协调的营销浪费时间和金钱,干扰读者,也可能导致读者取消订阅。因此,要为每位访客提供更相关的体验,增加反馈设置,提高其参与度;识别不同订阅倾向的访问者的行为模式;针对潜在订阅者,提供个性化内容、产品、服务和优惠;减少冲突消息,为读者搭建“单一视图”,以“单一声音”对他们说话。

  提升营销技巧:

  “营销”通常指:提供哪些服务、如何收费、如何与受众交流,以及在何处提供服务,即产品、价格、促销、地点。但对于媒体而言,还要关注“人”。

  媒体通常只关注“推广”,只对新闻报道或订阅优惠大力宣传。媒体必须倾听,衡量和适应用户需求,而不能仅仅为推广当前产品搭建小型营销团队。

  既要有网站分析,跟踪和记录访问者行为;又要用一个数据管理平台(DMP)来捕获有关读者的匿名资料信息,如用户访问细节、喜好和访问历史。需要有一个数字产品经理,负责利用DMP和数据为读者编排跨渠道消息,进行读者定位和个性化。需要一个A/B测试平台,用于提供个性化内容,测试设计元素,完善购买流程,了解哪些内容表现更好。

  如何评价用户价值?

  更深层更全面的数据分析和营销策略:

  创建“订阅倾向”分数,对访问者订阅的可能性进行预估。例如,本周第四次直接访问您网站的本地读者是潜在客户,而访问Facebook链接的国际访问者可能不是。

  衡量电子邮件的有效性:电子邮件广告需要付出实际成本,并且会降低收件人的耐心。您可以通过定位挖掘潜在订阅者,并为其提供个性化消息和优惠,减少发送的电子邮件数量,降低订阅者获取的成本,提高订阅广告的打开率和点击率。

  优化推荐模式,增强读者忠诚度:个性化推荐新闻,过滤掉已读内容;为读者提供跨平台通知的个性化标签。在移动应用上,让读者选择加入特定主题,减少推送提醒的数量;向访问过旧新闻的读者发送更新版本的新新闻;突出显示个人读者感兴趣的消息摘要(电子邮件简报),去除他们已收到的摘要;帮助读者自定义电子邮件简报。

  树立读者至上的文化:

  必须认识到技术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要展开以读者至上的文化变革。应将提高读者收入作为首要目标,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行动。消除内部业务孤岛并简化运营程序,以数据推动决策,缩短新产品、新功能的上市时间。
 

  2019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广告时代?

  微信公号“媒介360”/2018-10-22

  这两年,广告公司的日子不太好过。每年看广告收入排行榜,就会让广告大佬们心塞好久。都说媒体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其实广告行业何尝不是如此。

  以中国为例,互联网巨头在广告费方面的集中度非常高,三巨头“BAT”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和腾讯(Tencent) 控制了60%左右的广告费用,其在全球的份额占到了15%。国外,谷歌的广告营收相当于全球所有印刷类广告营收的总和,脸书的广告收入接近于全球所有广播广告的收入总和。

  有人说,现在的广告业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互联网和技术对行业的颠覆远远不至于此,可能,再过几年,如果不与时俱进,从业者都要看不懂这个市场了。

  201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经济上被说是“逢八魔咒”,与宏观经济命运休戚与共的广告行业,自然也过得十分不如意,2018也是广告行业的一个分水岭,2019将会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1、广告形式向私人定制化、用户友好型发展

  由于近来广告拦截工具使用的增加和广告负面影响的普遍化,似乎越来越多的人都对网络广告非常反感。调查显示,约83%的人认为并非所有的广告都是不好的,约77%的人愿意过滤广告而不是直接屏蔽。

  而聊天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很好地推动网络广告行业不断壮大的广告形式。外卖平台JustEat的报告指出,聊天机器人的有效转化率比他们的社交广告高出了266%。

  另一种效果不错的广告形式是推送通知。对于Chargebee(一个SaaS云支付平台)而言,使用推送通知会使点击率增加200%。

  此外,推送通知能将app的用户参与度提高88%。这种广告形式成功的原因和聊天机器人一样——人们喜欢私人定制的、有针对性的、直接与他们相关的广告。

  2、新零售激活广告业与实体的连接

  2017年是“新零售”提出的第一年,虽然这看表面意思似乎与广告行业无关,但新零售提出后,线下市场明显变得活跃,实体广告应用也被再次激活。2017年广告行业在“新零售”的驱动下还是很好过的。

  网易的音乐房子,头条的西瓜视频,饿了么的丧茶店、泰笛的分手花店……除了大型的互联网品牌外,还有一些线上网红品牌也在开始通过快闪店的形式来接触线下的渠道和客户,这些快闪店的特点都是将互联网的创意实体化,加上一些小互动,利用这些非常规方式完全区别于传统线下的营销展会,让你不由自主的想去瞅瞅和参与到这些活动。

  3、区块链广告创新

  广告模式,就是把大量用户廉价甚至免费的海量注意力收集起来,然后高价卖掉。这个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的商业模式,至今还被广为传颂,并成为全球互联网企业重要的变现途径。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注意力经济的繁荣创造了可实现的技术基础,通过区块链底层技术实现用户的注意力价值量化、使注意力价值变的可以流通、变现,进而实现广告传媒行业的价值再分配。

  区块链和注意力经济的创新应用,可以营造一种新的商业环境和商业关系,改变传统的市场理念,彻底颠覆传统广告传媒行业的价值分配。

  4、人工智能助力产生更有爆炸力的创意

  不断更迭的广告技术、营销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力更大,它要求我们要快速融合数字、技术基因,不仅是去连接消费者,帮助掌握消费者的动机,同时也帮助我们去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更好的理解消费者,产生更有爆炸力的创意。

  例如在去年戛纳国际创意节上,“百度记忆眼镜”凭一则产品案例片《KNOW YOU AGAIN》,获得2银1铜共3座狮子(Pharma/CreativeData类银狮、Cyber类铜狮),以及6项入围的成绩。借助百度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声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帮助阿尔兹海默症初期患者更好地“识别”身边亲人与朋友身份,同时产品还具备天气预报、日期时间等日常信息的提示,导航回家等人性化功能。该案例获奖不在于创意有多炫酷,而在于产品朴实的初衷和愿景。

  5、生活圈媒体广告逆势崛起

  受互联网媒介巨大冲击,受众注意力大量分流,主要传统媒介广告花费连年下降。2018年上半年电视、广播媒体的广告刊例花费分别增加9.4%、10.0%,但是二者的时长趋势不同。电视的时长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止跌回升,增长1.7%。广播广告时长的降幅则同比略微扩大至1.3%。

  但分众电梯电视、电梯海报、影院视频继续保持匀速增长,2018上半年的广告刊例收入增幅分别为24.5%、25.2%、26.6%,较去年同期均有扩大。

  在整体广告市场规模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其内部结构变动值得关注。

  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因政策收紧、付费视频已逐渐成为趋势等原因增幅下降,传统广告行业经营额持续走低,仅有户外生活圈媒体广告保持强势同比增长。

  同时,生活圈媒介受众质量、到达率及性价比高的特点,也使其成为广告商除互联网媒介外的不二之选。据此推断,互联网广告、传统广告“挤出”部分的投资已转移到新兴的户外生活圈媒体广告。

  结  语

  广告业已经100岁了,面对只有20多年的很多新兴行业,它改变的步履没有健步如飞。但广告公司也没闲着,它们也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不断精进。并且在数据平台、程序化以及广告效果衡量等几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

  与此同时,广告行业也面临着涅槃重生,未来有一天,可能商业模式直接倒置了,由C端直接推动商业,广告公司第一要考虑的是消费者以及围绕他们不同场景的渠道,如何让他们体验到他们真正喜欢的内容,或许是对广告的一大诉求。
 

  中老年网民图鉴:社交圈里圈外的互联网生活洞察

  微信公号“腾讯媒体研究院”/2018-10-25

  键盘到触屏,缩短了中老年与网络间的数字鸿沟,中老年用户使用互联网产品有哪些行为与特征?互联网的后半场,中老年用户流量将会流向何方?本报告为您揭示中老年用户在互联网使用中的行为特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标准,本次研究把中年定义为45-59岁,老年定义为60岁及以上;并通过酷鹅用户研究院用户社区、公众号等多渠道投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样本10980份,其中中年用户6740份,老年用户4240份;同时对20名中老年用户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用户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和习惯。

  报告核心洞察

  一、中老年用户增长潜力大,社交、内容类产品是核心诉求

  目前我国中老年人口已超5.4亿,而网民群体不到2亿,渗透率不足50%,中老年用户互联网市场潜力有待开发。社交、内容消费是中老年用户的核心诉求。

  二、生活服务相关产品在中年用户中有一定市场潜力

  中年用户看重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在互联网产品的使用上有更高的实用性偏好,未来在网购、生活服务、互联网理财等方面有更强的需求。

  三、方便原创、分享的休闲娱乐产品在老年用户中更受欢迎

  老年用户乐于表达自己,喜欢在社交群中分享自己创作的、有趣内容。基于老年用户分享和互动偏好,方便用户创作、分享的休闲娱乐产品可以提升老年用户黏性。

  四、手机预装、熟人推荐是对中老年用户有效的传播渠道

  中老年用户对互联网产品的了解主要依赖于熟人推荐和手机自带,尤其是老年用户对APP下载、卸载等操作相对陌生,手机预装、熟人推荐是有效的传播手段。

  五、操作简单、指引明确、内容正向有助于提升中老年的产品体验

  中老年用户上网困扰的问题包括信息安全、虚假内容,以及复杂使用操作等。具有操作简单、指引明确、内容积极正向元素的产品能有效提升中老年的用户体验。
 

  产值过亿,舟山报业传媒集团“文创野心”不小

  微信公号“中广协报刊分会”/2018-10-24

  舟山报业传媒集团的文化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目前已经形成广告宣传、报纸发行、商务印刷、教育培训、电商物流、户外传媒、教育旅游等产业。去年,集团文化产业产值突破亿元。除了稳定的传统产业外,舟山报业传媒集团着重打造三个千万产值产业。

  舟报教育由创智教育(公务员培训)和小记者教育旅游组成,已经在2017年实现了千万产值。

  舟报物流,从2013年开始运营,利用现有的党报自办发行网络和仓储分拨条件,和阿里巴巴集团新配盟物流合作,成为阿里巴巴天猫超市在舟山落地配送的唯一合作方,和发行的代投报纸整合,2018年有望突破千万产值。此举填补了集团对党报发行的投入不足,进一步稳定了党报发行队伍。

  舟报文创是集团近几年要打造的新的千万产值项目,集文创园区的教育、中国报业小记者海洋研学基地等,成为集团新的产业支柱。

  舟山市的文创产业和舟报集团一样,这几年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已经有各类文创企业1500多家。

  2018年7月,舟山日报社正式搬迁。报业传媒集团为落实“八八战略”,发挥集团产业优势,加快助推舟山市文化产业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媒创产业园区定位和市领导指示精神,通过舟山文创产业情况实际调研,对集团文创产业园进行有序构架。

  三个“中心”打造:一是产业集聚中心功能,二是产业展示中心功能,三是文创会议中心功能。

  两大“海市”培育:即“海边文市”和“海边书市”,作为文创产业核心平台。

  一个产业保障:为我市文创产业经营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中心。

  从组织架构上,专门成立了集团文创产业与管理办公室,承担集团文创园区打造工作。

  集聚文创产业,打造城市文创产业集聚中

  报业传媒集团充分利用党报品牌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在做好媒体的同时,做大文化产业,加快报社事业的发展。

  到2018年8月,除了报业集团旗下10余家公司外,对外招商企业也已经有10余家入驻集团大楼。目前,整个文创内容涵盖广告传媒、文化传播、城市户外广告、教育培训、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

  强化文化展示功能,打造文创产业展示中心

  海边文市

  舟山市文创产品展销中心位于集团11楼,主要围绕舟山文化衍生产品展销中心、城市书房、报业会务中心三大主轴开展,汇聚成为一个新城海滨永不落幕的舟山文化产品博览会。

  7月18日,2018年文创产品精品展销会在集团大厅举行,来自全市的20多家文创企业参与。

  展销中心还请进了市文化产业协会研发交流沙龙平台,主要功能是搭建文化企业家之家、文化社团创作服务中心和大师工作室,用于开展文化交流、设计方案探讨、文创产品研发、各类文化活动等。

  海边书市

  位于大楼B幢一楼转角区块,三面朝路,视野开阔。城市书房作为城市文化功能载体,可以开展各类小型精品会展、市民休闲茶饮、文创创意沙龙等活动,同时也可以面向广大市民周末开放。

  集团还计划依托传媒资源优势,联合高校人才、以及社会资源,为创业者、城市文化人群提供服务保障。城市书房通过设立室内党报阅报功能区,还具备城市形象展示窗口等功能。

  与城市书房配套的还有集团和浙江广宇集团在建的城市生活馆。集团和广宇安诺合作,引进日本松下的养老服务品牌,既配套于集团文创园区,又为集团拓展养老产业打下基础。

  利用集团设施设备,打造全市文创会议中心

  报业集团会务中心以报业大厅、报告厅、演播厅、大中小会议室、报业餐饮配套设施构成,主要目的是为文创园区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中心。

  舟山市文创会议中心主要功能是依靠舟山日报社会展策划,内容可以涵盖文创产品类、车展类、新品发布类等,依靠媒体资源,开展产品推介专业会展。舟山报业传媒集团的新大楼从7月启用,已经举办各类会展和会议20多场。

  舟山报业传媒集团通过自身的定位规划,紧紧抓住地方经济发展的脉搏,在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产业定位。
 

  产品·模式·效应:知识付费新趋势

  微信公号“腾讯媒体研究院”/2018-10-24

  知识付费在发生变化。从2016年启动,2017年成为公众焦点,它主要以音频载体的产品满足了移动互联网用户对于知识的渴求。在2018年,它所覆盖的知识领域在从互联网认知与技能、网络人群的工作与生活,逐渐深入很多垂直领域和垂直行业,这和知识在生活、经济、社会中所发挥的关键角色是一致的。

  互联网上的知识产品已经成为常规的知识学习方式之一,行业在快速又平静地发展,但亦有很多明显的变化在发生,这里从产品、模式和效应三个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产品:知识·音频

  称之为“知识付费”或“知识服务”也好,但实质没变,这个现象是传媒、出版、教育在互联网上融合形成的、关于知识的新物种。这些说法对知识的强调很明确,生产者与用户都了解自己关注的是知识,且卖或买的知识都要转变为可传递的数字内容形式。

  类比说,知识产品就像“一碗饭”,“碗”里面的知识、内容有变化,但变化不大,真正巨变的可能是外面的“碗”——容器。关注知识付费,普通人可能会很关注知识与内容,少部分会关注有共性的知识与内容生产方式的变化,但变化最大的、且最具共性的容器变化却常被忽略——不是饭变了,是碗变了。

  对于容器的变化,有时还有很多误读。知识产品使用了很多种内容载体,比如文字、 群音频直播、连续音频直播、音频录播、音频问答、社交问答、线上群互动、PPT视频、真人视频等等。2018年还出现越来越多的线上训练营和线下面授课程,另外有人也试图用短视频或抖音那种特殊形态的视频作为内容载体。这是自然的现象,不同的用户场景有其适用的载体。

  过往在知识的传递中,文字一直是最为关键的载体,而知识硬核是图书,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读书就是学习。当很多传统力量进入知识付费领域后,“阅读”这个词会被不断地提起和强调,甚至都未仔细思考,就把旧观念用到了新现象上。

  类似地,当教育与培训等与知识付费、知识服务开始产生连接,面对面的课堂等传统教育方式、视频课程等在线教育方式也被试图应用到新物种中来。

  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可能更要关注到,知识付费/知识服务现象,其真正的突破是“发现音频”:

  人们发现移动互联时代里音频载体传递知识的可行性。

  人们也发现音频匹配了当下人们生活状态的新场景。

  知识的重新表述、重新生产,也是以音频、以耳朵听为关键假设进行的。

  最终,容器的核心变化是出现了内容紧凑的“知识音频”。当互联网和知识相遇,必然会带来多样化的载体创新,就像多年前的“多媒体”一词或近年来“媒体融合”所暗示的,并向服务化转型。但是迄今为止,知识付费/知识服务现象中那根锐利的能刺破天的针,是音频,是内容紧凑的知识音频。

  未来知识付费/知识服务可能逐渐地变成丰富,但在未来几年,锐利的针——也即知识音频——可能仍是最需要的。在2017年底的一份报告中,我们当时预测说,2018年的首要趋势是音频:“音频将继续是知识付费产品的主要载体,帮知识内容走向大众,同时,短视频、动画、图画等更易消化吸收的信息载体被引入知识付费领域。”

  而在2018年9月由中国期刊协会数字期刊分会、百道、克劳锐、快知等在刊博会共同推出的《2018中国互联网知识服务产业趋势报告-期刊新媒体版》中,我们认为知识付费的内容有扩类、增质、下沉,但尤其重点强调,“音频有声化成知识付费产品的主要载体”。

  模式:业务模式还是收入模式?

  从一般性地讨论知识付费,到从期刊新媒体的角度讨论知识付费,我们感受到了另一种变化,关键词是“模式”。模式指的是什么?

  在讨论互联网上的商业模式时,通常要将业务模式和收入模式分开,业务模式是如何吸引用户、服务用户,也有人称之为“用户模式”。而收入模式是互联网公司如何获得收入或如何变现?也即,商业模式=业务模式+收入模式。

  那么知识付费是业务模式,是收入模式,还是两者兼具呢?如果仅看知识付费行业相关的公司和产品,我们最初容易得出的推论是,这是一个商业模式、是个完整的生意,它一方面吸引用户、需要有用户模式,一方面又是实现变现、是收入模式。

  虽然它被冠以“知识付费”之名,但由于知识相关的人士的清高心态,往往都不屑于说“变现”“知识变现”,人们更愿意谈知识对用户的价值。这很多时候会让人觉得,知识付费挂着一个俗名,却是一个用户模式,主要是为了吸引用户、服务用户。是这样吗?

  对于熟悉互联网行业的人来说,这一点一直让人觉得隐约有什么不对。知识付费行业付费用户数不高也不低,但用户数在互联网行业可说很小了。相关的主要公司的做法其实也是,要么是用微信公众号获得大量用户,或者用独立的社交问答、音频平台获得大量用户,然后再将其中的部分变成付费知识产品的购买者。

  这么一通论述或许会觉得多余,但我觉得可能非常重要。在跨出狭义的知识付费领域再回看它时,我发现,知识产品可能更多的是收入模式、变现模式。

  看传统媒体如期刊,看互联网上的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我们发现,如果它们有品牌、有内容、有用户,知识产品带来的其实是广告营销之外的新收入方式。

  以互联网的发展看,广告收益的价值已经主要被大型互联网平台如门户、搜索、社交、资讯APP以及视频音频等内容平台夺走,知识产品给内容生产商(CP)一个获得规模化收入的新方式,现在单看数字并不甚高,但测算其投入产出、考虑与自身核心优势的匹配等等,知识付费明显优于广告营销方式。

  以内容直接经营电商或进行电商导流,曾是被认为是数字内容的出路之一。过去的电商主要有实物和服务,内容型公司如果是自营则要进行其他类型的实物商品或服务的生产。现在,对于专注于专业领域的内容公司,进入知识产品领域,因为均在内容型公司的核心能力范围之内,要更顺利成章一些。

  尽管我们很多人或许都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知识付费就是知识变现。看清现实很重要。要进行业务模式和收入模式的区分是因为,如果我们期待用知识在互联网上吸引大量的用户,我们注定会失望。

  几年前我们就看到,要听王思聪回答问题的人,是要了解某种知识的人的几千倍、几万倍。2018年初的百万奖金知识问答的现象也让我们认清,大众要的是娱乐。即便在知乎这样的知识社区,用户们回答、点赞、评论最多的也并非知识。

  因而,如果认识到,知识产品就是“收入模式”,至少它短期、中期存在的理由就是“知识变现”后,很多拧着的事情就可以放下了。

  一方面,我们不会再错误地设想说,我们要用知识产品本身去吸引用户。为了获得在互联网产业中足够多的用户,我们必须开拓产品本身之外的用户获取手段。另一方面,对于规模较大的知识付费公司,百万的付费用户可能已经足够,而不必用它与与大型互联网数亿的免费用户对比。而对于一家专业的小型内容公司来说,也许数千、上万的付费用户就让它是一个合理的生意。

  效应:知识产品用于各行各业

  把知识产品看成是主要是“收入模式”,也就是把它从高高的地方拉下来,当成一个“工具”。这有点像某老师说的,我就是个生意人,或者像出版业里曾有业者宣称的立场,他公司的“书”就是像牙膏一样的快消品。像我这样的硬核读书人固然喜欢厚重的图书,但最近一次在东京的书店中看到做得像精致快消品一样的明星出的书时,我也立刻买了一本带回来放在书架上以提醒自己,这是很多人需要的,有很多人需要像一杯咖啡一样的消费品。

  把知识产品从高高的地方拉下来当成一个工具,当然并未改变它本身应有的那些以知识服务用户的本质,那是它存在的终极理由。

  但是,这种变化又可能让知识、知识产品可能助益更多人。最容易理解的逻辑是,让知识变得易懂、易用,扩散到更广的范围,这肯定是好事。在与知识交界密切的图书出版、在线教育、企业学习等领域,知识产品很多做法思路被借鉴了过去,关键思路正是这一点。

  把知识产品从高高的地方拉下来当成一个工具,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看到互联网和知识结合带来的变化。沿着第二部分收入模式的讨论,我们会看到,随着知识付费的热潮,有的社交网站、有的软件工具开始推出知识产品,这对它们来讲,是把知识产品看成变现庞大用户量的工具。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变现方式(商业化产品)过去有广告、游戏等等,现在,对于恰好和知识有较多交界的公司,知识付费是很适合它们的变现方式。

  又比如,我们也看到知识付费被当成增加用户粘性的工具。比如,喜马拉雅和腾讯视频互通VIP会员,喜马拉雅的会员主要是通过知识付费吸引而来的,有几位知识付费领域的人一看的反应是,看电视剧视频和学知识怎么能搅到一起?但这未尝不是好事,虽然胜率不高,但如果能从视频那儿争取几个学知识的用户也不错。

  有大型互联网工具在其内部增加知识课堂,又或者有的品牌拿知识来增强自身品牌吸引力(类似有的过去拿文艺标签来增强品牌魅力),这可能也不是坏事,知识不是这些行动背后的首要目标,但至少增加了知识产品的覆盖范围,也可能通过跨界合作增加知识的魅力。最近益发觉得,知识产品作为“工具”的可能性,可能远超过我们当下所能做的设想。

  总之,就载体而言,音频依然是当下知识产品之针、刺破天的那根针,而知识产品的扩展性可能体现在其作为“收入模式”的可能和广泛连接多个产业领域的可能。
 

  全国50家报纸订阅价格一览 为何都在涨价

  微信公号“报业转型”/2018-10-20

  以下表格列举了全国50家报纸的订阅价格,按单价从高到低排列。加粗的报纸表示2019年有价格变化。

  全国50家核心报刊定价表

  

全国50家核心报刊定价表
刊名 刊期 2018年单价 2018年年价 2019年单价 2019年年价
中国城市报 周一报 16 800 16 800
华夏时报 周一报 6 300 6 300
南方周末 周一报 5 260 5 260
北方周末报 周一报 3.2 168    
重庆青年报 周一报 3 156    
老年文汇报 周一报 3 150 3 150
沿海时报 周二报 2.4 240 2.4 240
河南日报 日报 2 426 2 426
青海日报 日报 2 498 2 498
云南日报 日报 2 490 2 490
济南日报 日报 2 600 2 600
承德日报 周六报 2 534 2 534
山西日报 日报 1.6 480 1.6 480
上海译报 周一报 1.5 76.5    
江南时报 周五报 1.5 360 1.5 360
中国邮政报 周四报 1.5 248 1.5 248
江西日报 日报 1.5 516 1.5 516
海南日报 日报 1.5 540 1.5 540
北京日报 日报 1.5 540 1.5 540
河北日报 日报 1.5 536 1.5 536
黑龙江日报 日报 1.5 480 1.5 539
汕头日报 日报 1.5 540 1.5 540
重庆日报 日报 1.5 496 1.5 496
福建日报 日报 1.5 456 1.5 456
新华日报 日报 1.5 532 1.5 532
辽宁日报 日报 1.5 520 1.5 520
潮州日报 日报 1.5 540 1.5 540
郑州日报 日报 1.5 420 1.5 420
刊名 刊期 2018年单价 2018年年价 2019年单价 2019年年价
四川日报 日报 1.36 496 1.36 496
长江日报 日报 1.33 480 1.77 636
陕西日报 日报 1.23 460 1.38 500
解放日报 日报 1.2 432 1.2 432
闽南日报 日报 1.2 432 1.2 432
浙江日报 日报 1.2 420 1.45 520
塔里木日报 周五报 1.2 309.6 1.2 309.6
湖南日报 日报 1.2 424 1.2 424
新疆日报(汉) 日报 1.1 408 1.1 408
内蒙古日报(汉) 日报 1.05 368 1.05 368
长春日报 日报 1.03 369 1.03 369
广州日报 日报 1 360 1.5 540
安徽日报 日报 1 365 1 365
吉林日报 日报 1 360 1 360
光明日报 日报 1 360 1 360
湖北日报 日报 1 358 1 358
扬子晚报 日报 1 360 1.2 420
大众日报 日报 0.95 348 1.48 540
伊犁日报(汉) 周六报 0.9 270 0.9 270
新华每日电讯 日报 0.8 285.6 0.9 324
人民日报 日报 0.8 288 0.8 288
西藏日报(汉) 日报 0.6 216 0.6 216

  报纸读者减少,却为什么都在涨价?

  很少有人再看报纸,报纸陷入困境,发行量广告量阅读率大幅下滑,员工纷纷出走、讨薪、打横幅;行业处在衰退阶段确定无疑,但非常奇怪的是,2019年的发行季到了,全国的报纸却掀起了又一阵涨价风潮。从《报业转型》已经获得的信息来看,2019年发行季基本上没有降价的报纸,大部分是维持去年的价格,还有一些报纸则选择大幅涨价。

  比如《黑龙江日报》《长江日报》《陕西日报》《浙江日报》《广州日报》《扬子晚报》《大众日报》等,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大部分的省级党报订阅价都在500元以上,很多市级党报的价格也不低。

  这是为什么呢?

  一、新闻纸、人工、印刷、物流的成本都在涨

  这是最硬性的涨价理由,一则审计信息可以从侧面权威地告诉我们,新闻纸涨价的幅度。

  江苏省宜兴市审计局在对某报社原社长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关注报社资产管理、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绩效等情况。审计发现新闻纸价格从2016年至2018年增幅达到57.5%,是受供需关系变化、环保要求、废料进口受限等因素影响。审计人员通过获取新闻纸出入库台账、前往印务公司现场盘点、对比市场价格等方式,核实新闻纸库存与账面的一致性、成本波动的合理性,确保资产真实完整、成本核算准确、财政补贴资金发挥实效。

  7月初,国内最大新闻纸机改产文化纸,由于缺废纸,新闻纸厂仅剩3家!从2017年开始,由于进口废纸的限制,由于缺少原料来生产,新闻纸产量严重下滑,国内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新闻纸供不应求情况,新闻纸的价格也出现飙升。没有进口的美废,新闻纸的生产终究难以维持,正常情况下,美废要占新闻纸原料的70%以上,仅用国产废纸生产的新闻纸质量难以达标。从2018年年初到7月,新闻纸生产企业多次调高新闻纸价格,到目前为止,国产新闻纸全国平均价格为6350元/吨,比去年同期的5100元/吨上涨1250元。

  而新闻纸是报纸生产中最大的成本,加上其他的一些成本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价格的涨幅自然最后传导到报纸的价格。

  二、报纸衰退阶段的“收割战略”

  在行业衰退阶段,企业力图优化业务的现金流,取消或大幅度削减新的投资,减少设备投资,在后续的销售中从业务拥有的任何残留优势上谋取收益,以提高价格或从过去的商誉中获利,甚至广告和研究也被削减。也就是开源节流中的“节流”,在“开源”乏力的情况下。

  报纸的收割战略可以有以下几种供选择。

  1.报纸涨价。以直接增加收入,2019年涨价的报纸中,比如《浙江日报》从420元涨价到520元,按照发行量40万份来计算,光涨价这一块,除去发行费率,应该就有3000万的增收。这是实打实的增收。

  2.减少出版频次。从日报改为周五报,再改为周报,再改为月刊,直至不出刊。这种情况比较普遍,经常在各微信公号的文章中看到此类信息。目的在于减少成本。

  3.报纸减版。

  4.裁员降薪。

  诸如此类的收割战略可以说是饮鸩止渴的行为,提高价格、降低质量、中止推广等,以及其他收割战术将导致报纸更加迅速地丢失市场份额。但对于一个衰退行业来说,对于需要解决眼前难关的报社来说,管它呢!

  三、党报价格的“新逻辑”

  《报业转型》注意到,在所有报纸中,党报的价格普遍较高,那些价格高的报纸,大部分都是有所“依托”的报纸,或党报,或行业报,最贵的报纸《中国城市报》也是有所依托的报纸。

  实际上,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党报的高价体现的就是党报的价值。某种程度上,现在媒介的价值对于用户而言并不仅仅在于接受传播,而有可能仅仅是因为满足了传播的欲望与需求。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的很大一部分需求就是传播的需求,现在有2000万个微信公众账号,满足的正是传播的欲望与需求。微博账号、头条号也是如此。

  在党报的价格逻辑中,满足传播与表达的需求已经成为主要框架;重大主题报道、会议新闻满足的当地党委政府的传播与表达需求;专题、专版满足的是各级部委办局的传播与表达需求。这些需求,体现的正是党报的价值,这就是党报价格的主要逻辑。这种传播与表达需求是十分强烈的,某种情况下,甚至是不计成本的,因为与它的产出相比,成本简直不值一提。因此党报的价格会被提得很高。

  由此导致党报的价格弹性很小,甚至有很多报纸出现提价之后,发行量还大增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传播者还需要考虑传播效果,因此,购买足够的传播效果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这与图书出版中作者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图书推广以扩大传播范围与效果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对于有足够资源的传播者而言,党报是不允许打折的,它值这个价钱。

  从现在媒介形态演化规律的角度看,现在的媒介的商品性正在消退,媒介职能的分化导致现在的媒介只能承当某个功能,而不如以前那样兼具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性。这是媒介价值的范式革命,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的价值并不仅仅只体现在市场售卖价值,党报行业报的价值在新的形势下正在回归,它在传播市场不被认可并不等于它没有价值。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种对于党报的传播需求或欲望,是建立在党报仍然具有一定传播力的前提下,如果这种传播力逐渐随报纸衰退而消散,这样的硬性提价也是不能够持续的。因此,当务之急,仍然是提升党媒的传播力,无论是用纸媒,还是用新媒体,都行。
 

  (本期责任编辑:蔡笑元  姜玲)

来源:综合

编辑:qnjz